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胎教早教百科
14918100000057

第57章 自作主张的“思想家”——第19~21月宝宝智能开发课程

1 19~21个月宝宝生理发育状况

身体发育状况

别看宝宝年纪小,可是现在特别喜欢自作主张,自我意识地增强使宝宝越来越多的抗拒大人的管束,要闹“独立”。要正确对待宝宝这种独立意识的萌芽,采用宝宝更易接受的方式与宝宝对话,提供选择而不是简单制止。这时,宝宝也有了相对固定的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不用大人提醒,宝宝自己心里也很有数了。

2 19~21个月宝宝的喂养方法

给宝宝安全吃水果的学问

水果色泽鲜亮,口味酸甜,有丰富的营养,加之模样看上去又很惹宝宝喜欢,因此妈妈经常让宝宝可着劲儿地吃,只要宝宝喜欢!然而水果固然好吃,但却并非多多益善,给宝宝吃水果,蕴含着很大学问。

给宝宝食用水果时要与体质相宜

给宝宝选用水果时,要注意与体质、身体状况相宜。舌苔厚、便秘、体质偏热的宝宝,最好给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它们可以败火;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宝宝易患感冒咳嗽,可以给宝宝经常做些梨粥喝,或是用梨加冰糖炖水喝,因为梨性寒,可润肺生津、清肺热,从而止咳祛痰,但宝宝腹泻时不宜吃梨。秋冬季节宝宝患急慢性气管炎时,吃柑橘可疏通经络,消除痰积,因此有助于治疗。但柑橘不能过多食用,如果吃多了,会引起宝宝上火,每天给宝宝吃2~3个就行;当宝宝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时,多吃一些含胡萝卜素的杏、甜瓜及葡萄柚,能给身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另外,皮肤生痈疮时也不宜吃桃,这样会使宝宝病情加重。

给宝宝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时间

有的妈妈喜欢从早餐开始,就在餐桌上摆放一些水果,以供宝宝在餐后食用,认为这时吃水果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当然,这对于喜欢吃动物性荤腥和油腻食品的宝宝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却并不适宜。因为,水果中有不少单糖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胀气,以至于引起便秘。所以在饱餐之后不要马上给宝宝食用水果。然而,也不适宜在餐前给宝宝吃。因为宝宝的胃容量还比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会占据胃的一定空间,由此影响正餐的营养素的摄入。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中午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做点心吃。每次给宝宝的适宜水果量为50~100克,并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制成适合宝宝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

另外,宝宝吃柑橘前后的一小时不宜喝牛奶,不然的话,柑橘中的果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相遇后,即可发生凝固,影响柑橘中的营养吸收。

宝宝进食海鲜注意事项

海鲜不仅含有大量高品质蛋白质,还含有均衡的必需胺基酸,而所含的丰富钙质,更是制造骨骼、牙齿的原料。此外,鱼油中所含的脂肪酸DHA,又可帮助宝宝的脑部发育及智力发展。以下几种适合宝宝的餐点中,针对海鲜的选购与制备,爸爸妈妈需注意:

鲔鱼沙拉三明治

鲔鱼沙拉亦是受小朋友欢迎的食物之一,但几种食物混合在一起,拌匀之后,应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如果要出外野餐,记得放冰桶贮存,否则很容易变坏。

蒸鱼

爸爸妈妈在选购鱼时需注意:新鲜的鱼眼珠成水晶状、透明、光亮、饱满,用手触之能转动而不掉落,鱼鳃为鲜红色,鱼鳞整齐贴身,鱼鳍不易脱落,腹部肉质有结实感且富有弹性。烹调的时候注意,鱼肉需煮熟。因淡水鱼多为养殖鱼类,在养殖场容易受到污染,易含寄生虫,因此必须煮至熟后才可食用。

有些宝宝从换乳期开始,就非常厌恶吃鱼,原因多半是对鱼腥味排斥。其实鱼本身的腥味可利用醋、或葱、姜、蒜等调味料除去。此外宝宝常会惧怕鱼刺,如果爸爸妈妈觉得挑除鱼刺很麻烦,可考虑给宝宝选购含鱼刺较少的鲑鱼或旗鱼,便可解决此项困扰,方便喂食。

银鱼粥

爸爸妈妈在选购银鱼时要注意鱼身是否干爽,色泽是否自然明亮,鱼的颜色也不要太白,以避免商人掺有荧光剂或漂白剂。因此,可在烹调前多冲几道水,或用热水烫一下。

此外,海洋鱼类,常为了保鲜,于捕捉后常覆以盐保存,这时就要注意烹煮时,不要又添加大量盐调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粥过咸。对于宝宝的调味浓度,原味就很足够了,太咸对宝宝会造成肾脏的负担,且养成宝宝重口味的饮食习惯。

小鱼干拌饭

钙在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对于牛奶会过敏或对于乳糖耐受情形不佳的宝宝,担心他的钙量会不足,就必需积极地让他吃些连骨头可以一起吃下去的小鱼干补充,从而让宝宝拥有健康的骨骼。

宝宝腹泻应慎饮果汁

宝宝在发生腹泻后,不要随意给宝宝饮用某些果汁,因为它能使腹泻症状加重,甚至会使腹泻转为慢性,长期不愈。荷兰的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美国康涅格大学的科学家们也有相似的发现:一些患有慢性腹泻的14~25个月的宝宝,与进食果汁有关,在停止喂他们果汁后很快就不治而自愈了。

饮用果汁会导致腹泻是因为它们含有高浓度的果糖或山梨醇,由于有些宝宝对这些水果糖类的耐受及消化能力较差,大量的糖类堆积于胃肠道内,易于细菌的大量繁殖,造成胃肠胀气,腹痛及腹泻。其中最具危险性的是苹果汁,它同时富含果糖及山梨醇两种水果糖类,这些果汁进入胃肠道后将吸收体内的大量水分入胃肠,导致频繁呕吐或腹泻,使由于腹泻造成的脱水状态进一步恶化。如果确因病情需要,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饮用一些橙子汁,橙汁中果糖及山梨醇的含量均较低,饮用后相对比较安全。

TIPS

苹果性平凉,具有开胃、润肺止咳、生津解渴之功效。因此,在宝宝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口咽干燥时,吃一些苹果,可健身、防病、疗疾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大动作能力训练

这时的宝宝运动能力强,尤其喜欢追着别人玩,也喜欢被别人追着玩。父母可以利用宝宝的这种特点,和他一起玩互相追逐的游戏,帮助他练习走和跑。

这时的宝宝有起步就跑的特点,父母注意不要让宝宝跑得太远、太累,要注意休息和安全。这时的宝宝,不但走路自如、扶栏杆能上下楼梯,而且还能连续跑5~6米,并能双脚连续跳;走路时还具有平衡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攀登,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能在小攀登架上、下2层。迈过障碍:宝宝知道迈过8~10厘米高的杆。钻圆圈:能先低头、弯腰、再迈腿,(钻过直径为67厘米的圆圈)。

在这个时期,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特点,去培养宝宝的动作锻炼能力。比如,让宝宝在拖拉玩具时,既训练了行走技巧,又增强了手臂的力量和四肢的协调性。

TIPS

让宝宝站立,双手放在嘴前吹泡泡状,爸爸妈妈念儿歌并随着做动作,当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做张开手爆炸了的动作。让宝宝随爸爸妈妈做动作,活动全身。

4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宝宝精细动作训练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鼓励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部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以促进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宝宝折纸时,会折2~3折,但是还不成形状。搭积木时,能搭高5~6块。穿扣眼时,用玻璃丝能穿过扣眼,有的时候还能将尼龙线拉过去。这时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能力特点,进行合理地培养。

训练宝宝自己洗手

父母可以培养宝宝洗手的习惯,在洗手时小手可以灵活地来回搓动,以促进手部的锻炼。滑滑的肥皂泡沫,也会让宝宝产生深厚的兴趣,在洗手时可以让宝宝感知双手之间互相运动。这时,父母也要有勤洗手的习惯,给宝宝做出榜样,让模仿力强的宝宝学习自己洗手。所以宝宝周围的大人首先要有勤洗手的好习惯,否则给宝宝讲多少勤洗手很重要之类的话都徒劳。宝宝从心底里不会看重洗手,因为父母不洗没有关系,为什么自己要洗呢?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当着宝宝的面洗手,让宝宝对洗手感兴趣。

5 语言能力训练

培养宝宝多说话

宝宝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正如学习其他的一些新技能一样,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完善起来。有些1岁半左右的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在非常快乐或者有某种迫切需要,并且在熟人面前时,才会开口说话。父母应帮助宝宝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注意。

要鼓励宝宝说出会发音的词。大人一旦知道宝宝能懂得某个词的意思并会说这个词时,就应该鼓励他去使用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让宝宝接触到与这个词有关的事情。对宝宝的所有言语尝试应给以奖励和表扬。

要与宝宝多交谈和沟通。虽然宝宝还不会说很多词,也应该“听”宝宝说话,寻找宝宝感兴趣的问题,主动与宝宝交流,无论宝宝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条理,都要耐心地听,使他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口语,且使他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了自信。自信是提高宝宝说话积极性的保障。

和宝宝一起看书

要多和宝宝一起阅读。宝宝喜欢的是图画书,并喜欢父母读给他们听,按照文字一句一句地读,对他们来说是无趣的。给宝宝一本故事插图书,和宝宝一起阅读,父母要用清晰、抑扬顿挫的音调大声朗读,并让宝宝模仿父母的声音。积极主动地张口说话。

要多朗读儿歌和顺口溜。顺口溜、儿歌和诗歌等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容易模仿和记忆,可以以此培养宝宝的模仿发音能力和记忆能力。要多和宝宝做游戏,游戏是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宝宝可轻松地接受各种信息和知识。父母应该多给宝宝提供一些游戏,如动物模仿秀、表演故事、过家家等,鼓励宝宝大胆说话,大胆表达自己。

6 数学能力训练

此时可以给宝宝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东西,可以在父母的指引下,让宝宝学习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如把玩具按不同的颜色排序,把同一色调的放在一起;或者是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宝宝按它的大小或重量排序。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宝宝学会把不同的事物分类,培养宝宝的逻辑性,让宝宝知道因果关系等,这对日后学习数学运算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也会让宝宝养成主动动脑筋的好习惯。

7 知觉能力训练

观察能力的培养

比较高矮

让宝宝看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宝宝到动物园实地参观。

培养上下、里外的方位感

可以在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小车在箱子外面”等。让宝宝分糖果,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宝宝认识多少的能力。

认知能力培养

在这个年龄,宝宝能够区别“少”与“多”,能够明白1就是指一个物体,2、3等数词就表示多个物体,不过真正计数还要到宝宝更大一些才会。这一时期,宝宝记忆力与观察力大大增长,爸爸妈妈要注重宝宝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宝宝的听觉经验多半来自于日常生活,“音乐呼啦圈”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声音刺激,还可引导宝宝配合音乐的开始及结束做出反应,从而提高宝宝的听觉灵敏性。

8 情绪培养与社交能力训练

宝宝社交能力培养训练

每天的生活都是宝宝社交能力培养的课堂,父母应该鼓励宝宝勇敢地表现自我,帮助他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往。宝宝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能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还想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

宝宝到1岁半时,就能够说出50个词,并呈级数增长。这时,宝宝开始把词连成句子,而且理解能力远远超出表达能力。当妈妈说“逛街去”,宝宝就会去拿鞋。到宝宝2岁时,就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爸爸说“去拿本书”,宝宝就会去把书拿过来给爸爸。

此时期的宝宝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因此,父母要教育宝宝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的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鼓励宝宝勇于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的宝宝是受欢迎的,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这样的好处不仅使宝宝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是能为所欲为;还能让宝宝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此外还可让宝宝学会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宝宝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果宝宝把伙伴的玩具弄坏了,就要让他明白,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并帮助宝宝承担责任,陪他一起去买玩具赔给伙伴,并且让宝宝向伙伴道歉。

让宝宝学会认错

宝宝没有学会道歉,可能是因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父母切不可对宝宝动辄责备,应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有时候宝宝认错可能是缺乏一定的勇气,害怕承担后果。这时父母应和宝宝站在一条线上,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宝宝,避免宝宝产生畏惧感。

情绪与社交能力游戏

唱歌表演

让宝宝学会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鸭子,嘎嘎嘎,找妈妈,嘎嘎嘎,找爸爸”等,每当宝宝学会一首新歌后,父母就和宝宝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

父母可以用手或乐器轻打节拍伴奏,并和宝宝一起唱:“小鸭子,嘎嘎嘎,找妈妈,嘎嘎嘎,找爸爸。”让宝宝学着鸭子在地上摇晃着边走边嘎嘎叫,一会儿走到妈妈面前,和妈妈碰个头或握个手,一会儿走到爸爸面前,和爸爸拥抱或碰头等。唱到“找妈妈时”,妈妈可招手示意宝宝向自己走来,唱到“找爸爸”时,爸爸可示意宝宝向自己走来,指导宝宝顺利表演。刚开始父母可先示范表演几次,让宝宝模仿父母表演。

熟悉了后宝宝可独自边唱歌边表演,如果宝宝能顺利表演应及时给予鼓励。

父母应该加紧鼓励宝宝与人交往,让宝宝大胆地表现自己,并能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将来的人际交往。

玩偶手套

家长准备一只布偶手套,用粗线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戴在手上,对宝宝点“头”说:“你好,我是小玩偶,你叫什么名字?”或“宝宝你很可爱,我们一起玩你的小猫咪好吗?”等,并边说边和宝宝做拉手等动作,并指导宝宝回答玩偶的话,与玩偶拉手、玩耍等。

妈妈扮演玩偶时声音要夸张一点,提高游戏趣味性。玩偶要做得可爱,颜色鲜艳分明,还可以用玩偶给宝宝唱歌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