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违法心理矫治
14920000000017

第17章 吸毒违法心理咨询

“操作步骤”

(1)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戒毒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来改变其不良情绪与不良行为。明确总要求;熟练掌握常用治疗技术;把握操作程序。

(2)行为疗法。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利用厌恶性或惩罚性的刺激,改变吸毒成瘾者的不适应行为,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塑造新行为和心理。具体包括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等。

(3)精神分析——沙盘游戏疗法。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造型的物件,吸毒行为人可自由表现与创造,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可使吸毒行为人呈现其内心世界,唤起他们的童心,充实与发展心灵,促进心灵的回归,进而帮助他们解决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

单元一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原理就是通过改变戒毒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来改变其不良情绪与行为。因为人的任何心理过程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当人的认知产生偏差或作出错误评价与解释时,就会导致不良情绪与行为的产生。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抗复吸和纠正反社会行为及提高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吸毒违法行为人而言,其对毒品的认知将影响其是否戒毒或继续毒品吸食行为。显而易见,认知疗法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吸毒行为人的非功能性认知问题。这一方法企图通过改变吸毒行为人对己(自己对毒品的依赖性)、对人(因吸毒给家人、他人带来的影响)或对事(吸毒行为的违法性)的看法和态度来改变和改善吸毒行为人呈现的(人格变异等)心理问题和吸食毒品的行为表现。

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认知”,是指个体对人或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对行为的知觉等。由于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和个体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如对“毒品”,有人认为“毒品猛如虎”、是“白魔”,而有人则认为它是使人欲仙欲醉的“人间极品”,也有人认为毒品是治病良药。因此,关键不在于“毒品”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看做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正因如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非适应或非功能性心理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影响而产生的。如果更改或修正其扭曲认知,则可改善其心理与行为。认知疗法是建立在领悟和自主基础上的,其作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知道了症状的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所以认知的改变必须以吸毒行为人的内心改变为基础。故而,心理治疗的重心在于更改或修正扭曲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的:“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矫正疗法。”

在操作上,认知疗法通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对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譬如艾利斯认为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善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梅钦伯姆(Meychenbaum)则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而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贝克则提出应尽量发现、挖掘吸毒行为人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现实的思维方式。对吸毒行为人而言,其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中心问题是某些歪曲的、错误的思维(想法和看法)。如认为吸毒是富裕的象征,是时髦的代名词;人的一生应尝尽酸甜苦辣才算完整,吸毒能增加人生经历;也有的是在好奇心和叛逆性驱使下发生吸毒行为,认为“你们说吸毒有害,我就不信”,等等。故而,认知疗法在“戒毒”中的运用主要在于向吸毒行为人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克服其盲目、错误的认知。

从广义的角度看,认知疗法包括所有能改变错误认知的方法,如通过影视、电台、图片、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向吸毒行为人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戒毒的决心和信心,以达到戒毒的目的。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相应地,它也有其特殊的方法、技术和程序。

一、认知疗法总要求

一是治疗师要向吸毒行为人说明一个人的看法与态度是如何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二是帮助吸毒行为人去检讨他所持有的对毒品和吸毒行为的看法,从中发现其不正确的认知,指出其错误认知的非功能性与病态性;三是督促吸毒行为人去练习更换这些看法和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此看法和态度来促进健康的心理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戒毒的目的。

二、常用的治疗技术

(1)改变吸毒行为人对毒品的认知评价。众所周知,吸毒行为人在吸食毒品后,因毒品的药物作用使吸毒行为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变化。由于毒品的种类不同,反应也不尽相同,以鸦片类毒品为例,吸食(或注射)鸦片类毒品的即时效应表现为欣快感、忧愁尽扫、白日梦、全身温暖和酥软、瞳孔小、血压低。这些反应使吸毒行为人对鸦片类毒品的感知发生歪曲,其认知评价是“吸了舒服”,殊不知长期吸食鸦片类毒品会出现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呕吐、出现谵妄状态,进而开始昏迷、休克,体温低,呼吸慢或潮式呼吸,出现针尖样瞳孔。而慢性中毒则表现为共济失调,神经损害和并发感染,出现神经症综合征,人格改变。

因此,认知疗法要求治疗者让吸毒行为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毒品认知的局限性,尤其应使其理解毒品对人身心危害的严重性。从而改变自己对吸毒行为的归因偏差,即从“吸了舒服”的归因到“吸了有害”的归因,进而戒断“毒瘾”。

(2)改变信条的技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主要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解释、评价外界事物,解释、评价自我和他人,贝克称之为信条。一个人一贯坚持做某一件事,是以某种信条作为其心理动力的。盗窃、抢劫犯的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信条的人,则是那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先进模范人物。吸毒违法行为人的信条是“快乐—痛苦”信条。即吸毒行为人把快乐与痛苦绝对化,非此即彼,达到目标则快乐,达不到目标则痛苦。如“我不吸毒就没有快乐”,“只有毒品才是快乐的唯一源泉”,“有事做辛苦,没事做痛苦,只有吸毒最快乐”,等等。因此,认知疗法的治疗技术之一就是设法改变吸毒行为人的这些信条。可以运用“认知元素失调论”的理论成果使吸毒行为人对毒品的认知元素失调,产生“吸毒真有那么快乐吗?”的疑问,“我是该吸毒还是不该吸”的困惑,甚至产生“吸毒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的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操作方法上可结合使用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使吸毒行为人不仅得不到祈求(毒品)的欣快感,反而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如在大麻烟中渗入一些氨水,吸食时就会伴随恶臭感,吸食者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自然会对大麻烟产生厌恶感。再如对于那些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吸毒行为人,可让其观看大量的关于吸毒后果的录像片、图片或文章,使其从中受到感染,产生联想,从而对吸毒产生一种厌恶和恐惧的情绪等。

三、操作程序

(1)把脉。把脉即了解吸毒者的基本情况、吸毒的起因、历史、主要吸食毒品种类、吸食的方式,掌握其对毒品的看法、对解毒的认识,等等。治疗师可以通过与吸毒行为人进行认真、深入的访谈了解,也可让吸毒行为人自行书写详尽的材料,必要时还可通过体验、化验等客观检查手段为其“把脉”。

(2)治疗。治疗具体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向吸毒行为人讲述认知对情绪、行为的影响作用,吸毒成瘾的大致阶段及毒品的危害等,帮助其初步建立戒断毒瘾的信心;二是认知重构。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步骤。大多数吸毒行为人需多次、反复阐述才能重建功能性、健康的认知体系。在每次阐述之后,都应当要求吸毒行为人根据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写出新的感受和认知。当下一次阐述时,应当根据吸毒行为人的反馈材料增加相应的新内容,使阐述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最终达成共识。三是在认知重构的基础上,指导和鼓励吸毒行为人进行实际戒毒。这一步难度较大,尤其是对毒瘾较深的人来说,可谓艰难的一步。这时,治疗师不仅要在心理上循循善诱,给予鼓励,而且要从旁指导,加强督促。

(3)防止复吸。毒瘾难断,难就难在心理戒断上。一般来讲,成瘾者经过戒断症状的几个阶段后,身体上对某些毒品的依赖性就会消失。但心理上的紧张、自卑及其他渴望得到某种毒品的因素——心理上的毒品依赖性仍然存在。这种心理上对毒品的需求往往是促使吸毒行为人再次吸毒的主要原因。因而巩固戒断成果,防止复吸十分重要。主要对策一是巩固功能性、健康的认知体系;二是远离毒品,防止外界不良刺激;三是得到家庭、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当然,认知疗法的运用不应该是孤立的。吸毒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吸毒行为人染上毒瘾的原因很多,加之吸毒的复发率高,因而戒毒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对吸毒行为人进行戒毒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配合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帮助吸毒行为人彻底戒断毒瘾。

单元二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作用是改变吸毒成瘾者的不适应行为,消除吸毒行为人的行为缺陷,使他们脱离原来滥用药物的行为习惯,学习新的技能及习惯。它是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利用厌恶性或惩罚性的刺激,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塑造新行为和新心理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该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行为合同法等。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普创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原可以引起轻微焦虑的刺激,在处于全身松弛状态下的患者面前重复暴露,从而使它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这种方法安全可靠,无禁忌。主要适用于由于毒品滥用导致的各种恐惧症、焦虑症等,能使吸毒成瘾者消除焦虑情绪。系统脱敏法需要吸毒行为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吸毒行为人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并付诸实践。因此在治疗前,吸毒行为人须了解这种疗法的原理、方法和意义,并真心实意地配合运用此法。

(一)操作步骤

1.放松训练

在对吸毒行为人系统脱敏治疗之前,必须教会吸毒行为人如何放松肌肉。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括两项内容:第一,找出让所有吸毒行为人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对每一事件报告出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0代表最小的焦虑或恐怖,100代表最大的焦虑或恐怖。

第二,将戒毒行为人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排列。是某女戒毒者解教前焦虑程度的主观等级排列:

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作业由戒毒行为人独立完成,但再次治疗时,咨询师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情况。

3.分级脱敏练习

在完成以上两步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戒毒行为人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1)想象脱敏训练。由咨询师做口头描述,让戒毒行为人进行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个恐惧或焦虑事件开始,并要求对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件时,伸出一个手指头来表示。然后,让戒毒行为人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从低到高逐步想象,要求在想象时出现恐惧紧张后尽量忍耐,不允许产生回避停止行为,一般忍耐一个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在最高等级的恐怖或焦虑事件的情景下再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完全适应。

(2)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的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周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某一女性吸毒违法人员患有恐惧症,对猫过分害怕。在治疗中,便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接着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慢慢伸手去摸,最后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恐惧情绪。

(二)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

(2)系统脱敏时吸毒行为人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焦虑等级应合理,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

(4)当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时,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二、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从心理学的习得理论出发,认为吸毒是一种长期的错误行为习惯和心理变异的行为障碍。该疗法是使一种令人厌恶的、惩罚性的刺激与吸毒行为人的某种不良行为联系起来,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即一旦出现这种适应不良行为,吸毒行为人就会重现被惩罚的体验。吸毒行为人为了避免这种痛苦的、令人厌恶的体验,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原有的不良适应行为。厌恶疗法是一种医疗措施,不是医疗方法。在对行为的分析、诊断、处理及疗效评定等方面使用的是医学标准,不是社会、法律或伦理的标准。滥用厌恶疗法很可能带来一些法律纠纷。因此,使用厌恶刺激必须事先告知吸毒行为人,而且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且吸毒行为人又是愿意接受的。

(一)治疗步骤

1.确定靶症状

厌恶疗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而必须首先确定打算弃除的是什么行为,即确定靶症状。吸毒行为人或许有不止一种不良行为或习惯,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是吸毒行为人迫切要求弃除的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

2.选用厌恶刺激

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因为不适行为常常可以给吸毒行为人带来某种满足和快意,如窥阴后的快感、饮酒后的惬意、吸毒后飘飘欲仙的体验。这些满足和快意不断地强化着这些不适行为。厌恶刺激必须强烈到一定的程度,使其产生的不快要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时,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从而削弱和消除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刺激有:

(1)电刺激。电刺激即将吸毒行为人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两周1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吸毒行为人的同意。

(2)药物刺激。药物刺激即在行为人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3)想象刺激。想象刺激即将治疗师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吸毒行为人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或者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其他厌恶刺激。其他厌恶刺激如橡皮圈厌恶疗法,拉弹预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圈,引起吸毒行为人的疼痛,使之成为负性刺激。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要想尽快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在实施或欲施不适行为前,即使吸毒行为人出现厌恶体验,也肯定无益于两者的条件联系。同样,在不适行为停止以后才出现厌恶体验,也达不到建立条件反射的目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小小的惩罚。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种刺激都能立即产生厌恶体验的,时间要控制准确。电刺激容易控制,可在吸毒行为人的不适行为或不适的冲动出现时立即予以电击,厌恶体验也会立即出现。不适行为停止,电刺激停止,厌恶体验也停止。较难控制的是药物,要了解药物性能和吸毒行为人的反应情况,使药物作用高峰期与不适行为紧密相连。

(二)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会给吸毒行为人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治疗师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要向吸毒行为人解释清楚,在征得吸毒行为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治疗师一般应把厌恶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

(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吸毒行为人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

三、行为合同法

行为合同法是指通过与戒毒者订立合同来改变其不良认知和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治法。其基本原理是矫治对象与矫治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书面合同,规定如果矫治对象出现某种适宜行为时就给予相应强化,从而鼓励矫治对象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适宜行为的出现频率,并进而养成适宜的行为习惯。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经过学习和训练得以调整、改造,并建立新的正常行为,这就是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行为疗法的常用疗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松驰疗法、分散注意力疗法、厌恶疗法、泛滥疗法等,其核心均在于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戒毒者保持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

以下七种是戒毒经常使用的行为疗法:

(1)松弛疗法。戒毒人员在戒毒医生的指导下,放松全身骨骼肌肉,调整呼吸,对焦虑、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暴露疗法。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存在着潜在恐怖症,如害怕戒断症状的痛苦、毒品的诱惑,等等。所以,对吸毒行为人也可以用暴露疗法。暴露疗法可以在诱发焦虑、恐怖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或用一种逼真的方法使他们在治疗场所里想象这种境遇,反复进行锻炼,直到恐怖感缓解。通过这种锻炼,戒毒人员以后遇到恐怖情境时就会有承受能力,就会较少体验到恐怖、焦虑。这种方法对防止吸毒行为人复吸有一定的作用。

(3)自我控制疗法。自我控制是增强戒毒人员意志力,努力用常识改变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自我监督阶段和自我强化阶段。自我监督是指每天坚持记录自己有问题的行为和该行为出现的环境。记录本身对自我控制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戒毒人员有意回避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真实程度是使问题加重的原因。当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行为时,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一大步。戒毒人员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强化,非常有利于改掉吸毒恶习。在自我控制治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戒毒人员自己。

(4)厌恶疗法。使用厌恶强化来帮助戒毒人员抑制自己所希望控制的不良行为。比如,当戒除毒瘾后,让其时时刻刻想象戒断时的痛苦或观看戒断时丑态的录像,以消除对毒品的依恋,防止复吸。

(5)分散注意力疗法。戒毒人员的焦虑症状,往往是由于吸毒意念一类的强迫性思维具有高度的侵入性。因此,有效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必须突然而强烈,使戒毒人员感到舒适。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橡皮条弹其腕部,也可使用推拿按摩的方法。

(6)支持性心理治疗。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由于某种社会问题或身体疾病而产生心理危机的戒毒人员。戒毒人员可在戒毒心理医生的支持下找到自己产生心理危机的症状,从而树立坚定的戒毒信念。

(7)危机干预型治疗。危机干预是试图以危机来改变危机,以便戒毒人员能更好地应付未来危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锻炼戒毒人员的心理防御能力。诸如许多戒毒学员害怕脱毒后抵抗不了毒品的诱惑再次复吸,可以采取让戒毒人员参观毒品实体展览等方式,以增强其抗毒能力。

单元三 精神分析——沙盘游戏疗法

精神分析法是利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矫治吸毒行为人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人的行为受潜意识思想的支配。吸食毒品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与依附吸毒行为人内心的潜意识相联系,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精神分析法可能为吸毒行为人心理矫治提供一定的帮助。本书重点介绍沙盘游戏治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吸毒行为人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基本要素!通过呈现内心世界,唤起童心,充实与发展心灵,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治愈与转化成为可能。沙盘游戏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向吸毒行为人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方法,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让吸毒行为人感到安全、自由,让他明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选择任何模具来进行任何形式的创造。

(2)治疗师帮助吸毒行为人唤起“童心”,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沙盘世界,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

(3)吸毒行为人开始摆放沙盘世界,此时所奉行的是“非言语的治疗”原则,治疗师尽可能在保持一种守护性和陪伴性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努力让吸毒行为人自己和沙盘交流。

(4)沙盘摆放结束后,治疗师开始陪同吸毒行为人对沙盘世界进行探索,努力对沙盘世界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经历,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共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建议性、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

(5)对沙盘世界进行拍照记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整个沙盘游戏治疗疗程留下记录,也是对心路历程的一种纪念。

吸毒违法行为人的心理特征是抑郁、内心封闭,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沙盘疗法能充分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咨询师根据自己看到的“症结”,再对吸毒违法行为人进行治疗,促进他们实现自我接纳,树立戒断毒瘾的信心。

福音戒毒

福音戒毒的基本理念与模式

福音戒毒的基本理念是“不靠药物,不靠己力,只靠上帝”,也就是说,福音戒毒是借用基督教信仰的力量摆脱毒品的控制。福音戒毒区别于药理学和心理学治疗模式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所强调的是内心和灵魂的改变,由内到外,最后达到身体、家庭和社会的改变。因此,福音戒毒认为首要的是戒心毒,要以圣经的教导为基础,不用药物,不靠己力,只靠耶稣清除心瘾,最终戒除毒瘾,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进而寻回失去的人性、尊严与自我。福音戒毒是凭借基督的信仰和救赎福音,从本质上改造或是改变吸毒者,使其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也就是一个基督徒。

云南教会福音戒毒的基本模式是在“不靠药物,不靠己力,只靠上帝”的理念指导下,分四个阶段进行,全过程为期约一年,每个阶段三个月。第一阶段为“身体戒断康复期”,最初的七天是毒瘾戒断。接着进入体质恢复期,大约三个月身体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阶段为“心灵戒断期”,前三个月身体虽然恢复,但心灵还是不稳定,时常还会想起毒品。这个阶段专门针对心瘾进行心灵内在矫正辅导。在此期间,需要让戒毒人员反复阅读《圣经》,让《圣经》里圣洁的意念来取代他们以往吸毒时败坏的意念。第三阶段是“行为矫正期”,以基督爱心的原则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要求分配给他们一些工作和职责,训练他们的责任心。第四阶段是“重返社会训练期”,多数吸毒人员长期都处在一个与主流社会相隔绝的小圈子里,对社会发展基本状况不了解,他们原有的理念和生存技能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继续用基督教的信仰和《圣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给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经过四个阶段为期一年的辅导后,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陶城福音戒毒辅导站往往建议他们进入“中途之家”重返社会项目实践。“中途之家”重返社会项目专门为戒毒后的人群提供工作、学习和实践的场所,是从戒毒到社会的中间环节。要自然重返社会,必须要根据社会当前的需要重新学习技能,学会社交和人际关系处理,操练团队精神,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云南福音戒毒的效果及统计数据

“陶城福音戒毒辅导站”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刘家营,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免费自愿戒毒辅导站,自1999年以来,共帮助了戒毒人员82人。截至2006年底,戒毒人员康复情况统计如下:至今未复吸的62人;未复吸但已死亡的4人;情况不明的8人;复吸的3人;复吸后再进强制戒毒所的5人。戒断保持无复吸率为80%。

云南教会福音戒毒项目开始至今,先后在云南昆明市呈贡县、德宏州盈江县、保山市等地建立了6处福音戒毒辅导站(呈贡陶城辅导站、盈江二昆辅导站、盈江双坡景颇族辅导站、盈江小莫空傈僳族辅导站、保山福音戒毒辅导站、昆明姐妹之家辅导站)。自1999年9月至2006年底统计,各个福音戒毒辅导站一共帮助了258位吸毒者,至今保持不复吸的178位,其中有17位留下继续帮助后来的吸毒者。

为了帮助更多的吸毒者,福音戒毒辅导项目开办了五次为期三个月的“福音戒毒辅导员”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有戒了毒的人、吸毒者的家属和有心做福音戒毒辅导的教会同工,一共62人次。他们接受培训后就回到本地的福音戒毒辅导站工作,其中2007年度的“中国民族戒毒女英雄”——金木布就是培训班第一期的学员。除此之外,云南教会福音戒毒项目还协助广西田东基督教“两会”、广东惠州基督教“两会”、海南基督教“两会”建立了福音戒毒辅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