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学
14920700000009

第9章 表达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的含义和认识

思维是人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的一种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活动过程。

思维的概括,是借助于词、借助于言语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一定说出的、听到的词或言语,那么,由个别事物概括出来的一般东西,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依靠。所以,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在言辞表达中,由发送者说出而由接受者听到的词或言语,是发送者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它是发送者思维活动的直接反映,是受思维活动支配的。“言为心声”,这里的“心”,指的就是思维活动。因此,一个人言辞表达能力的高低,交际目的成功与否,首先决定于他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强的,言辞表达能力就强;反之,则弱。

实用口才的载体是口头语言,它的传递、交流和发生作用,一般说来不像书面语言那样,可以慢慢想、慢慢写、慢慢改,而往往是随时随地、事到临头需要表达。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这就是思维的问题了。如果思维能力弱——迟钝、迂狭、紊乱,就不可能组织行之有效的言辞予以应付。要么张口结舌、信口雌黄,要么语无伦次、不着边际。如果思维能力强——敏捷、机巧、广阔、缜密,就能迅速组织起恰如其分的言辞予以应对。诸葛亮能够在江东舌战群儒,林肯能够在葛底斯堡激励人心,周恩来能够在西安圆满调停,江泽民能够在北大措置裕如,都得力于他们出类拔萃的思维能力。

二、思维的方式

思维能力有强弱之分,这并未否认人的思维能力。凡是正常的人,都能思维。但是,并非“能”思维的人,都“会”思维。因为思维有一个方式问题。对同样的事物或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同样的事物或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有的人对一些显而易见、泾渭分明的事物或问题,会以一种超乎寻常、让人不解的言辞来表达,这就是其思维不按常规走向而选择另一种方式的表现。这种思维上的多样性,就构成我们所要说的思维的不同方式。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指的是发送者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不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始终不脱离具体的形象,把具体形象作为思维的材料。它以丰富的表象积累为基础,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发送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言辞,使其产生具体可感的效果,达到感染、说服接受者的目的。

形象思维的方式,不能认为只体现在叙说、描述性的言辞表达中,在其他方面,诸如抒情性、议论性的表达中,也可充分体现。

发送者在进行形象思维时,主要靠两种手段:

1.想象

想象就是在原来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对已有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创造出新的甚至不存在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并非凭空产生。亚里士多德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象不过是发送者将自己的记忆调动起来,概括已知的,推测未知的,补充不足的而已。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知识积累厚重的人,想象必然优美、生动。

2.联想

联想是一种以表象为基础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联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二是表象与表象之间要有因果、类似、相反等内在与外在联系。

联想是发送者拓展思维的手段,但也可以调动接受者的记忆表象,为接受者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条件,促使其与自己形成共振。可以说,联想为发送者和接受者提供了一片共享的具体形象的天地。

联想有如下几种形式:

第一,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性质、形态上有某些类似而引发的联想。

比如1930年,毛泽东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写了篇叫做《调查工作》的文章。但因严酷的战争环境,这篇文章遗失了。毛泽东为此耿耿于怀。1961年1月,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终于在几经周折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找到了这篇文章。当他将其呈送给毛泽东时,毛颇有感触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

这话就是他盼望找到他早年写的这篇文章,如同盼望找到失散的孩子一样而引发的联想。盼文章与盼孩子,在心情上有类似之处,所以联想得以引发。

第二,关系联想。

关系联想是指因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自然由此联想到彼。

比如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会议上说:“中央直属机关不是拆大庙,但小庙多得很嘛。还有每个庙的菩萨也太多,很有文章可做的,不要以为没有好多油水。”

机构臃肿重叠、人浮于事,与庙宇多、菩萨多,这二者之间共同存在着摆设做样子的弊端,因此邓小平在谈到精简机构、压缩人员时,自然会引发庙宇和菩萨的联想。

第三,反向联想。

反向联想是指从此事物联想到与其相反的另一事物。

比如1959年2月下旬,在郑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等价交换在社会主义时期是一个不能违反的经济法则,违反了它就是剥夺农民;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剥夺农民,是不义之财。人民公社是半路插进来的干老子。老子怎么能剥夺儿子呢?这是我们所不许可的。”

毛泽东在讲等价交换时,联想到它的反面——不等价交换的人民公社,是老子剥夺儿子。这一对比联想,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四,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而引发的联想。

时间上相接近而引发的联想。例如,鲁迅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的,到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时,便引发了联想:“鲁迅先生逝世那年也在谈判,到今天足足谈了十年了,还不能为中国人民谈出一点和平,我个人也很难过。”

空间上相接近而引发的联想。例如,1965年5月25日,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他对汪东兴等人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38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的。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二)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是借助形象来直接、具体地反映事物,而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对事物、问题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此它又叫逻辑思维。虽然它反映事物、问题,也要从感性认识出发,但它舍弃了客观事物、问题的个别、偶然现象,通过科学的抽象,对全部感性材料加以改造制作,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在发送者的言辞表达中,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形象思维只有在一定的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而抽象思维又是贯穿于形象思维始终的,它常常要依靠形象思维来体现其意图。

抽象思维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以下几种手段:

第一,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事物、问题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思维过程。它是抽象思维能力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在抽象思维过程中,只有通过分析,发送者才能深刻认识事物、问题,接受者才能认识、领悟其见解。

综合,是把事物、问题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因素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它与分析正好相反。

分析与综合,虽然着眼的是两个相反的方面,但二者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极,它们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不能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归结,没有综合,分析就不能正确进行。

分析与综合运用较为广泛,凡以议论这一基本方式出现的表达,诸如演讲、报告、发言、谈话、论辩等,都常常用到。在实践中,可从事物、问题的本质联系上,个性和共性的相互关系上,质和量统一的观点上,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统一的观点上入手。

第二,归纳与演绎。这个问题将在“实用口才的表达艺术”一章的“逻辑艺术”中详尽解说。这里只简单提一下。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它们是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时,形象思维也需要它们。

第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排除事物、问题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的因素,抽取出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因素。

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问题的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归结在一起。

抽象与概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先有抽象,后有概括;没有抽象,也就没有概括。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6日在与陪同人员谈到博物馆、纪念碑时,他忆及当年在井冈山的战斗和工作,忆及为革命牺牲的无数先烈,如方志敏等之后,他接着说:“现在,我们胜利了,要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井冈山。”

这段表达,就是抽象与概括的运用。他先是抽象:排除当年井冈山斗争中若干个别的人,以及工作、战斗、流血、牺牲这些现象,抽取出“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这样一个一般的、必然的、本质的因素。然后概括:将抽象出来的因素归结为一个结论——要更好地建设井冈山。

(三)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创造心理学上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发送者在进入言辞表达的角色时,由于事物、问题的偶然启发、触动,思绪豁然贯通,涌动如潮,由此产生对事物、问题的认识、评价。

灵感思维之所以在启发、触动中引发,是由于发送者过去的积累、阅历和思索。只不过当时没有获得萌发的契机罢了。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契机,思维被启发、被触动,原有的积累、阅历、思索就犹如打开的煤气灶,只要有一颗小火星挨近,就会呼地燃起熊熊大火。因此,没有生活体验、缺乏阅历、知识浅陋、思想简单的发送者,是难以萌生灵感思维的。

灵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突发性

面对发送场合(尤其是被动适应的场合),发送者有时会感到一时间无从开口。正在思虑如何开口、开口后又怎样进行下去之时,突然获得一种契机,心灵被某一因素触动,霎时茅塞顿开,思维出乎意料地畅通,发出中肯恰当的、滔滔不绝的言辞。

2.偶然性

它不是由发送者把握、主导的思维活动,而是完全被动地等待触动心灵的契机到来后才产生的思维活动。并且,这种契机不是必然到来的,也不是周期出现的,而是一种非常偶然的爆发。

(四)直感思维

直感思维是指发送者依靠自己对事物、问题的直接感觉来进行思维。它的特点是直观性、具体性。就是说,发送者在现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是什么感觉,就从这个感觉出发而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直感思维与灵感思维不同。灵感思维是由于某种契机的启发、触动,使心灵受到撞击而引发的,它事实上是发送者平时积累、阅历和思索的再现。而直感思维则完全是发送现场当时的具体感觉,可以不需要过去的积累、阅历与思索。

直感思维也不像抽象思维那样,要依靠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抽象概括,而全凭自己当时的感觉作出结论。因此,这种思维方式带有较多的或然性因素,也就是有可能如此而不一定如此。

在实际运用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直感思维的或然性,可与其他思维方式结合进行。过于自信的直感思维,容易陷入主观、盲目的泥坑中。

三、思维的态势

态势即形态、姿势。由于发送者自身的素质不同、所处的场合不同,对事物、问题的观察角度和认识深浅也不同。在进行思维的时候,便会以不同的态势出现。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态势:

1.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就是按照事物、问题的正常发展方向或人们观察、认识事物、问题的正常方向展开思维。

这种思维是一种最基本的态势。它直来直去,不拐弯,不抹角,丁是丁,卯是卯,完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其所发言辞符合一般接受者的心理,认为“是这么回事”、“就是如此”;接受者既容易听清,又容易理解。但它难以启迪接受者的心灵,往往是“你怎么说,我怎么听”,很少产生思索效应。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它与正向思维相反:它不是按事物、问题发展的正常方向或人们观察、认识事物、问题的正常方向进行思维,而是从它们的反方向去展开思维。

这种思维态势由于不依成法,不按常规,出人意料,往往能收到独特效果,容易启迪接受者的心灵,引起深思。

3.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就是不着眼于事物、问题的主流而着眼于支流,抓住一些看似无关的信息材料来发现问题,或展开新的联想。

本来,看问题要看主流,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但在实际的言语交往中,有时撇开主流去抓支流,效果可能会更好。长江中含泥沙的量越来越大,如果只在江中修建一些拦泥沙的设施,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设法消除或减少每一条支流带下的泥沙,问题也就解决了。侧向思维的作用就在这里。

侧向思维在言辞上表现为迂回含蓄、言此意彼、影射暗示、声东击西。出于交际的需要,在某些场合,这样表达是更有好处的。

4.旁通思维

旁通思维就是摆脱思考的方向,完全跳出事物、问题的情景之外,从另外的、其他的渠道和角度来对待事物,处理问题。

《孙子兵法》有云:“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这种思维态势突破了思维逻辑圈子的限制,出奇制胜,效果非常明显。

战国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率兵往救。田忌准备直接到赵国与魏军作战,军师孙膑对他说:“现在魏国以精兵强将攻打赵国,老弱都在国内,你不如率军直扑魏都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没设防的地方,魏军一定要丢下赵国而赶回来救自己。这样,既解除了赵国的危困,又疲劳了魏军。”田忌听从了他的主张,魏军果然匆匆赶回,齐军以逸待劳,将其打得大败。这就是有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之计。

孙膑的主张就是旁通思维的体现。要救赵却南辕北辙,根本不去理睬正在赵国肆虐的魏军,反倒跑到远离魏军的魏国去,获得的效果比直接去救赵更好。

旁通思维常产生于“此路不通”或“此路不便”之后,换一条路走,可能就通了,就便了。

旁通思维与侧向思维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不走正常思维的方向,但它们明显的不同是:侧向思维并不脱离事物、问题框定的范畴,讲的仍然是这件事,只是从侧面迂回达到目的罢了。而旁通思维则要脱离事物、问题框定的范畴,去讲与之无关的、另外的东西。

5.模糊思维

模糊就是不清楚、不分明、不确定。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思维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以一种清楚、明白、确定的模式展开,往往呈现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态势就是模糊思维。

模糊思维所表达的言辞,既不是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简单化,也不是凝固看待事物的机械化,而是随机应变。

按照表达基本原则的要求,说话应当清楚、明白、确定,但是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有时只能以模糊思维发送模糊的言辞。倘若不模糊,反倒不妙。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酿成海湾危机。11月28日,我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离京赴美,出席联合国讨论海湾危机问题的会议。登机前,各国记者围住他,有记者问道:“中国是否就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投赞成票?”钱其琛回答:“中国一贯的立场是主张和平解决海湾问题,避免使用武力,避免采取战争的行动。”记者又问:“那么您是说中国将投票否决那项决议吗?”钱其琛回答:“我没有这样说。”记者又追问:“那么中国将会弃权吗?”钱其琛回答:“我想我投票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钱其琛的回答,全是在模糊思维支配下的表达。因为当时中国的态度需要保密,对记者的追问既不能不答,也不便以“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打发,运用模糊思维的语言再好不过。

?§§第三章 实用口才的表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