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国际安全
14921200000021

第21章 MTCR的角色和功能分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MTCR几乎完全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导弹技术转让和输出的管制工具。MTCR之所以跳过国际条约的习惯方式,直接由少数发达国家来设立,就是想避免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省略许多国际条约讨论过程中各方利益难以摆平、因而往往打时间消耗战的复杂局面。但这又使得MTCR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为许多人所非难。比如说,MTCR的成立过程几乎完全是“黑箱”操作,外人迄今无法对它的成立过程有什么了解。成立之后,MTCR的许多工作都是在半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今日,它的会议与文件资料仍然对外不公开。在成员国构成上,MTCR的绝大多数成员国来自于西方,北约的19个成员国,也包括1999年4月刚刚宣布被北约吸收为成员国的匈牙利、捷克和波兰在内。其他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是MTCR的成员国。只有5个发展中国家是MTCR的成员国,其所占比例差不多为16%。中国台湾学者郑瑞耀写道:“权力政治是最能解释MTCR形成的原因,而其中又以现实主义霸权稳定理论主张,最能反映MTCR的形成过程。此即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国际社会的稳定,凭借优势的导弹科技资源与国际地位,联合其核心盟国,采取最有利的方式,设立MTCR,对导弹技术实行国际出口管制。一方面防止国际导弹扩散,一方面维持导弹科技的优势地位。”⑧

美国为了限制导弹扩散,将发展中国家中主要的导弹拥有国和导弹发展国都列为MTCR组织扩展的对象,力图将上述国家都纳入MTCR的成员国行列,以MTCR的规则与程序束缚这些国家的导弹发展和技术转让。为此,美国不惜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来达到目的。在MTCR成立初期,G7的成员国就曾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观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所组成的一方认为,必须强化国内出口管制立法和相关的监督程序,加大力度防止导弹扩散;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所组成的另一方则认为,MTCR的管制固然重要,但是正当的贸易与出口不应该受到过多限制,也反对强化出口管制立法。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意大利和德国曾在90年代初停止向阿根廷出售火箭发动机技术。1993年,MTCR修改了出口管制的标准,将导弹技术出口置于更为严格的管制之下。MTCR规则虽然强调并不妨碍民用太空开发计划,美国却对此采取了完全苛刻的立场。法国在美国的压力下,1992年取消了对巴西“维京”火箭引擎技术的出口计划。美国国会和政府还指责休斯公司同中国在卫星发射问题上,向中国转让火箭技术。

所有的非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导弹输出计划都遭到过美国的非难。俄罗斯在1991—1993年间愿意向印度出售低温火箭引擎(cryogenic rocket engine),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成为MTCR成员国的事也被搁置了起来。俄罗斯认为这项交易只用于和平开发目的,并不违反MTCR规则。美国则要求俄罗斯取消这项同印度的交易,为此还对俄罗斯公司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经过美俄双方多次协商,1993年7月达成了有关协议。俄罗斯同意取消该项交易中的关键科技部分,美国则同意俄罗斯参与美商业通讯卫星的发射以及美俄两国共同开发太空站计划。1995年6月的美俄联合委员会会议上,美俄双方就美国支持俄罗斯加入MTCR问题取得共识。1995年10月,俄罗斯成为了MTCR的正式成员。但是,美俄有关导弹扩散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1996年初,美国指责俄罗斯向伊拉克销售了导弹引导系统的组件。1997年,美俄有关俄罗斯向伊朗出售导弹和提供技术援助问题发生争执。1999年初,美国又指责俄罗斯向伊拉克出售了防空导弹、地对地导弹组件和飞机导航系统。

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导弹技术出口问题一直也是美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双方在战略对话中就MTCR问题进行了长期谈判。防扩散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然而,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双边交往和加强对外合作,在贯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原则的基础上,愿意与一切国家发展正常的经济、科技与军事关系。但美国为了维持自身的战略利益,80年代末以来,一直指责中国向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国家输出导弹。1988年,美国曾经呼吁中国加入MTCR,遭到了中国的拒绝。中美关系中从此产生了“MTCR争议”。1991年,美国指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M-11导弹,并于1991年5月宣布对中国进行局部经济制裁。在获得中方口头表示遵守MTCR规则的意愿之后,美国于1992年3月又撤销了该项制裁。但美国在这之后又再度指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导弹组件。1993年8月,美国又再度宣布对中国进行局部经济制裁。中方从稳定中美关系大局出发,在中美之间的MTCR问题上坚持对话而不是对抗的方针,中美两国继续就MTCR问题举行双边会谈。1994年10月,中方以书面形式承诺遵守MTCR规则,成为了MTCR的遵从国。美国也随之又一次撤销了对中国的局部经济制裁。90年代中美关系中曾经一度尖锐化的MTCR争执,也随之暂时告一段落。⑨然而,此后美国又指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M-11导弹技术和组件,并再度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制裁。2000年3月,美国主管军控问题的副国务卿塔尔波特访华,中美再次就MTCR问题进行了磋商。

中国成为MTCR的遵从国,表明中国对防止导弹扩散的国际军控机制的支持。但中国也坚决反对美国利用MTCR随意干涉和攻击任何主权国家在贯彻导弹不扩散原则之下正常的对外贸易和军事交往。中方特别强调,中国的武器出口并没有违背MTCR规则。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和导弹输出国,2000年4月,美国向埃及出口空对地导弹。但却不准中国进行正常的对外军火交易,这是毫无道理的。

近几年来,西方专业刊物也不断“披露”所谓中国对外导弹输出问题。美国媒体还无中生有地诬陷中国为朝鲜1998年8月发射的“大埔洞1号”导弹转让了技术。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公开表示对中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政策”表示忧虑。⑩美国政府也公开指责中国继续向巴基斯坦出售M-11导弹,但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严词否定。[11]美国坚持以强权和一切从美国标准出发落实MTCR规则的方式,是MTCR机制当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MTCR作为一种国际规制(international regime)是相当软弱的,因为它既不是拥有固定执行机构的国际组织,也没有国际条约约束力,更缺乏条约监督职能。按理来说,这样的国际建制很难在国际关系中有所作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自1987年成立以来,MTCR将绝大多数当今世界上的导弹大国纳入了其规则的执行体系,促使了若干国家停止了导弹研制计划,确立了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防止导弹扩散规则,建立起了今天依然还在有效运作的工作程序。毫无疑问,正是因办MTCR是美国“霸权和平”的工具,美国在MTCR0背后的强力推动,才成就了MTCR今天的国际机制作用。

首先,MTCR机制运作中美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不仅美国一手创立了MTCR,而且其出口管制的办法和规则,几乎是美国国内所实行的出口管制办法和规则的翻版,MTCR的目标和管制对象与美国的导弹不扩散政策完全吻合。MTCR所要影响的范围,也正是美国所要影响和所能影响的范围。“甚至可以更明确地说,美国通过MTCR的运作,在国际社会上实行美国不扩散外交政策和目标,一方面维系国际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维持美国与西方国家导弹武器的优势垄断地位。所以,MTCR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工具性与限制性的特质,既是限制国际导弹扩散的方法,也是强权的外交工具。”[12]

其次,MTCR的运作主要受美国支配。美国是MTCR最重要的信息提供者,美国经常通过它的全球情报网络系统向成员国传送导弹扩散方面的信息,借此转达美国对导弹扩散的关注事项,并进而形成相应的讨论议程。同时,美国也是MTCR最主要的代表者和对外交涉者与不经过美国的同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MTCR的新成员国。美国通常会借用MTCR的正式渠道,或者是美国的对外双边关系,来要求有关国家接受MTCR规则约束。美国的立场,是MTCR管制审查的主要依据。而美国的压力,也是有关国家是否同意出口管制的关键。

第三,美国是MTCR的重要执行者和监督者。MTCR没有国际执行机构,美国充当了MTCR绝大部分的执行和监督角色。美国利用MTCR的信息交换渠道和本身的情报监视系统,密切注意成员国或非成员国的科技出口活动。如果美国认为有违背了MTCR规则或者有悖于美国战略利益的事态发生的话,美国不仅是首先发出警告的国家,也是MTCR中首要的行动者。对于美国的关注或者警告依然不妥协的国家,美国会施加各种压力,必要时美国也会单方面依据美国国内的导弹出口管制法,对有关国家实行制裁。至于其他的MTCR成员国,大都对出口管制争议或者导弹扩散状况保持低调。而且大多数成员国都没有要对违背出口管制进行单方面制裁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