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蒙学经典
14924100000095

第95章 口而诵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释义”

知道研读史书的顺序后,接下来就要讲究读书方法了。读书时,不仅要出声诵读,心里也要反复思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分早晚都要努力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读书时,如果根本不加思考,只是嘴上念念,而且“三日打鱼,两日晒网”。那不但不可能对书本有精辟的了解,到头来,不过是虚耗光阴罢了。

“故事”

顾炎武读书

顾炎武,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青年时代,顾炎武发愤学习经世致用的学问,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失败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

顾炎武的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的《日知录》及《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闻名于世。

顾炎武从小时候起,就跟祖父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书有294卷,他不但全部学懂了,还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可见他读书多么认真。

顾炎武读书的范围特别广,他不仅读史书,还读天文、地理、文学方面的书籍。到4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把家里的书全部读完了。

于是,他决定出外旅行,并立志把天下的书都读完。

在旅行的时候,顾炎武骑一匹马,另带一匹马和两匹骡子用来驮书。他骑在马上也不放过学习的机会,经常边赶路边拿出书本来学习。

为了确定书的内容是不是正确,他常常进行实地调查,还把调查来的知识和书上写的逐一对照。

每到一地,他都忙着向当地的人请教。若是从访问中得到的材料和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他一定要亲自到原来的地方考察一番,把亲眼看到的情况注在书里,以后再进行研究,写文章阐明自己的见解。

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充分地论证,顾炎武的学识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