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171

第171章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题解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从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原文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②。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③。

注释

①襄水:亦名襄河,汉水在襄攀市以下一段。曲:指这一段水流曲折。遥隔句:指乡思被云所阻隔。楚,襄阳一带古属楚。②乡泪二句:上句说自己,下句设想家人也在盼望自己的归帆。把思乡之情推进了一步。③迷津二句:《论语·微子》载,孔子一次旅行途中迷失了路,看见长沮、桀溺二人在耕作,就让子路去问津。两人不答,反而对孔子走四方以谋仕路的作法嘲笑了一番。子路还报,孔子慨叹了一番。这里化用其意,表示自己落魄失意,前途迷茫。津,渡口,也指路。平海,指长江下游平广的水面。古代也指江为海。

赏读

时值秋季,树木落叶,北雁南飞;北风骤起,天气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引出思念故乡的情思。诗人遥想自己的家乡在遥远的襄水边,在身居之地望家乡犹如隔着高远的楚云。自己思乡的泪水早已流尽,料想家人也一定在遥望天边的归帆。可自己如同当年孔子一样四处奔走,有家还不能马上就回,想寻人指点一下迷津,可这茫茫江面孤船,到哪里去找呢?

本诗的最大特点便是诗人把自己放在矛盾之中。首联在写秋景同时,暗示出诗人处于只能留守“风寒”之地,看“雁”南“渡”而不能归乡的矛盾之中;次联写诗人想归家而不能马上归家的矛盾;三联在写思乡之情的同时,亦微露诗人想回家,而又无法一无所获面对亲人的矛盾;以上所有的矛盾都由“迷津”的典故来收笼。孟浩然本是襄阳隐士,却要求官,求官不得而奔走江南各地,诗人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归结于一点,就是隐居与出仕的矛盾。

这首诗以情对景,以景抒情,扣合自然,充分反映了作者奔走吴越之地的思乡之情及诗人既为隐士,却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复杂而矛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