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天宝十一年(752)秋,诗人与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登塔而作。诗题中“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大雁塔。
原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①。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②。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③。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④。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⑤。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⑥。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⑦!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⑧。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⑨。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⑩。
注释
①涌出:如拔地而起。②出世界:高出于人世境界之外。磴道:塔内的石阶。盘:盘旋曲折。③突兀:高耸貌。压:镇。鬼工:鬼斧神工。指塔的构造精巧神奇,非人力所能为。④碍白日:因高而阻碍了太阳的运行。摩:迫近。⑤窥:俯视。惊风:疾风。⑥连山:连绵的山峰。奔凑:集聚、会合。朝东:指朝向帝京涌来。⑦宫馆:指长安城的离宫别馆。玲珑:精巧。⑧蒙蒙:迷茫的样子。⑨净理:佛教教义,即清净的佛理。悟:理解。胜因:佛家语,即好因缘,善缘。夙:素来。宗:崇尚。⑩挂冠:辞官归隐。觉道句:意为佛道不生不灭,信仰它即可应用无穷。
赏读
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十句写塔之高。首联总写塔的突兀和高耸。接下来从感觉上来了处于塔上如天外虚空的感觉,同时为后文的悟佛理埋下了伏笔。五六句是从鬼斧神工的建筑上来写塔高。七八句夸塔高“碍白日”、“摩苍穹”,最后从塔上俯视飞鸟惊风来表现塔的高。在这部分,诗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极力描写了塔之高,喻示高境方有至理。
中间八句写站在塔上所见景色,从侧面突出塔高。东面山岭连绵的波涛;玲珑小巧的青槐、宫观;关中苍茫秋色;北原青蒙蒙汉陵。所有这些都是极目远眺尽收眼底之景。东西南北,视野广阔辽远,从所见景物之远来渲染塔高。这几句景物描写也创造了孤高、清雅的境界。
第三部分为最后两句,道出诗人的想法。身临高塔面对苍茫开阔的景色,处于清雅脱俗的境界里,诗人自然领悟佛理,甚至想辞官归佛。
这首诗运用大量的夸张、比喻等手段创造了高孤脱俗的境地,又用苍茫的景色蕴寄了超脱世俗的境界,最后了悟佛理。结构分明,描摹景物极见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