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436

第436章 过淮阴有感①——吴伟业

题解

顺治十年,在应召北上的途中写不少抒情寄志的诗篇,在经过八公山时,吴伟业触景生情,其中这首诗表现忏悔意识最深沉,在听到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传说中,想到了自己目前的身世遭遇,自己的怅惘,歉疚的心情油然而生。吴伟业对自己的再任新朝感到羞愧,此时他心中的矛盾已经尖锐化,一边自己的责怪,似乎要用虔诚的忏悔去洗刷心灵的不安,另一边却不得不赴命,致使吴伟业心中的痛苦更加沉重。

原文

登高怅望八分山②,琪树丹崖未可攀③。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④。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⑤。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⑥。

注释

①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②八公山: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南,山上有汉淮南王刘安庙。③琪树丹崖,玉树红崖,形容仙境木石。④“莫想”二句:感慨复明无人,空有偷生求长寿之术。鸿宝,刘安请宾客作的讲道术的书。驻朱颜,指长生不老。⑤“浮生”二句:自叹死节不易,求仙无用。⑥“我本”二句:隐寓不能追随明帝殉难,留在清朝屈身。

赏读

这首诗前两句“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中,交待出地点和事件,地点为八公山,在今淮南市西,传说刘安曾经与苏非、李尚等八位门客登山游览,后来修炼成仙,在这里升天而去(其实刘安是因为他人告发图谋不轨,于狱中自杀),刘安家中的鸡犬,在庭院中舔食剩下的药物后,也随之一道升天。“琪树丹崖未可攀”作者登高怅望,想起刘安的白日飞升,但仙境渺茫,可想而不可及,心中无限渺茫。

诗中的第三、四句“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作者借用黄石公赠张良的《太公兵法》的典故和淮南王珍藏记载神仙方术的《枕中鸿宝苑秘书》的故事,表示自己既不像张良那样建立功勋,也不像传说中的刘安一样日月飞升,长生不老。五六句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诉出自己心中的苦楚,“浮生所欠止一死”说明了自己在明朝灭亡之后,苟且偷生,而今天蒙受身仕两朝的耻辱,这种苦不堪言的言语,可见他痛不欲生,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不能自拔。

诗中结尾“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作者悲痛、哭骂之中,夹杂着深沉的忏悔,不由得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动。

全诗感情真挚、沉重,作者自己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内心的哀怨、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国家紧密的相联在一起,无疑使他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直到生命临终一刻,他对欠“债”一事仍然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要求死后殓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只写“诗人吴梅村之墓”。他不屑在墓碑上写明官衔,只愿以诗人自称,在这背后,隐藏着难言之隐,“实为天下大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