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463

第463章 秋登越王台——康有为

题解

这首诗作于1879年秋季,即光绪五年,当时北京正酝酿着改良主义的思想潮流,年仅二十一岁的康有为,也正在积极探索“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道路。在广州的古越王台上,作者遥望祖国的大地山川,面对芜没的历史陈迹,联想到国家和民族面临的重重危机,痛苦地思索着,面对清王朝的腐败政治,他以屈原自比,呼天问地,抒发了个人心中的愤懑不平,显示了他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原文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①。

十七史从何说起②,三千劫几历轮回③?

腐儒心事呼天问④,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⑤?

注释

①混混:水浑浊貌。比喻时代纷乱。蛇龙:指历史人物忠奸混杂,贤愚难分。②“十七史”句:指历史久远,兴亡不断变化,不知从何说起。文天祥曾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见薛应旂《宋元通鉴》卷二一八)按:曾《史记》至《五代史》,宋之前只有十七史。③三千:极言其多。劫:即劫簸,梵语,简称劫,意译为“远大时节”,指一种计量的极长时间。轮回:本为佛教用语。此处泛指时代的长远与变迁。④腐儒:迂腐保守而不合时宜的读书人,此诗人自指。呼天问:指像屈原作《天问》一样,向天发问,诉说自己的怀抱志气和孤愤不平。⑤临睨:从高处往下望。睨:斜视。倚剑:即倚天剑。李白《临江王节士歌》:“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此处化用此意。

赏读

这首七律,用了四个典故,伤古怀今,集中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一展雄才的渴望。

诗的第一句点题,“秋风立马越王台”,说明自己是在秋风萧瑟的时候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哀叹国家危难,战乱纷纷;二层是哀叹“龙蛇混杂,良莠难辨”,贤愚难分,埋没人才,伤时感愤,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第二联中“十七史从何说起”中,用了第一个典故,出自薛应旗《宋元通鉴》,文天祥被俘以后,元人劝降,要他举出历史上的兴亡之例,他回答说:“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时轮回”这句是佛家语。佛教以世界的一次毁灭为劫,这里是说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三千劫”出自吕岩《仙乐侑席》诗:“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这两句感叹历史,感叹人生,隐含对前途不能预料的担忧,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第三联中“腐儒心事呼天问”用自己与屈原相比,“腐儒”就是迂腐的儒者,杜甫《江汉》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他这时的心情真同屈原一样,忧心忡忡,进而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大地山河跨海来”,祖国的大好山河纷纷呈现在眼前,更激发了诗人豪情壮志,牵动了诗人的万种思绪。

最后一联“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中,用了一个反问句,意思是站在越王台上,远眺着飞云横亘的八方,难道就没有倚剑天下的雄才么?这一反问,实际上是以贤才自喻,虽然眼下政治黑暗,忠奸混杂,但我凭高俯瞰,非常清楚,显然,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有了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句中的“雄才”,与第一句中的“混混蛇龙”相呼应,期待英杰之才的人物出现,表达了自己欲澄清天下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气势磅礴,笔力雄放,境界阔大,语意豪放,他打破了传统的写景怀古的写法,单纯以抒发感慨为内容。这在唐、宋以来的诗中是不多见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称赞康有为的诗“元气淋漓,卓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