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475

第475章 题《彷徨》——鲁迅

题解

这首诗是赠给日本友人的抒情诗。据《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记载:“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彷徨》云‘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呐喊》和《彷徨》都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分别作于“五四”运动前后,写《彷徨》的时候,正是“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鲁迅先生心情苦闷,正像他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所写:“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原文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赏读

这是一首抒情五言绝句,诗中抒发了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战将的孤独、苦闷的情怀。

诗的一、二句叙事,“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新文苑”指的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园地,想当初,与旧文化作斗争的新文化运动是何等的轰轰烈烈,可现在却寂寞冷清。“旧战场”也就是新、旧文化交锋的文坛,“平安”说明现在的斗争近于偃旗息鼓,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面对这样的情况,怎能不痛心疾首、震惊不已。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见鲁迅先生十几年来一直努力从事文学革命运动,一直关注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直在坚韧不拔地坚持斗争,在“寂寞”的“新文苑”,在“平安”的“旧战场”,所以鲁迅塑造了一个“荷戟独彷徨”的“一卒”的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坚持不懈,同时也表现了希望能够有“新战友”加盟的渴望和焦灼的等待,共同并肩作战,争取伟大的胜利。

这“荷戟一卒”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旗手,是最光辉的一面旗帜。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复毛泽东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