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081

第81章 代出自蓟北门行——鲍照

题解

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冬十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统兵马大举攻宋,直至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遭到宋军猛烈抵抗,次年正月才被迫撤军。这首诗以这次战争为题材,表明强烈的爱国情操。

原文

羽檄起边亭①,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②,分兵救朔方③。

严秋筋竿劲④,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⑤。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⑥。

箫鼓流汉思⑦,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⑨。

注释

①边亭:遢境上的亭候,驻兵伺候敌寇的地方。②广武:县名,今山西省代县。③朔方:郡名,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套外资河西岸。④筋竿:即弓箭。⑤遥相望:言不绝于路。⑥这二句写队伍在途中前进。飞梁:高架的桥梁像凌空飞起。⑦此句言军乐传达出汉人的情思。⑧角弓:用角装饰的弓。⑨国殇:为国战死的人。

赏读

这首诗写边境紧急,天子派兵增援,引出边塞的苦寒生活,战斗的艰苦,表现出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心。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两句,起笔勾画出风云突变的紧张气氛。“羽檄”,插上羽毛的信件,象征十万火急,传递疾如飞鸟,后世称为“鸡毛信”。“烽火”,边境报警的信号。“征骑”以下四句,接着写敌我双方阵容及朝廷接警报的处置。“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写朝廷一方面征调骑兵驻守广武,另一方面分兵去救援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两句写敌方装备精良,阵容强大。“筋”指弓。“竿”指箭。“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两句写因敌军强悍,一时难以取胜,天子震怒,使者一个接一个赶赴前线,络绎不绝,遥遥相望。

“雁行”以下八句,具体描写战场上的情形。“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两句,写战士们按整齐的队形急速行军,有条不紊,严整有序,越过石径,飞越桥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两句写气侯奇寒,旌旗和铠甲都沾满了白霜,将士们离家乡越来越远,演奏的乐曲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飞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写恶劣的自然环境,表现征战在外将士们的艰辛生活。疾风呼啸,沙砾飞扬,使军马都不得不像刺猬一样蜷缩,手中的弓竟也冻得拉不开了。这里不写战事,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把将士们征战的艰难困苦都被烘托了出来。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四句写时局危险才能看出臣子的气节,世事纷乱才能识别谁是忠良,投身报效明主,为国阵亡也心甘情愿,这几句抒情的句子中,隐有君主平日里忠奸不辨、良莠不分的政治现实,只有国难当头才能看出自己的气节和忠君报国之意来,流露着诗人心内的不平和感慨。

这首诗格调激昂慷慨,不断移动、变换所描写的画面,形象生动,且气势刚健,音节高亢,成为唐代边塞诗的滥觞,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