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01

第101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身份:战国末期楚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

死于:公元前278年(终年62岁)

死因:投河自尽

地点:汨罗江

评价:屈原的诗的个性化和个性化的诗,标志着我国“诗人”这一形象的真正诞生。他的诗对后代影响深远,几乎稍有成就、影响的文人都从他的诗中得到浸润和沾溉。因此,李白曾感叹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原热爱他的祖国和人民,主张改良政治,联合齐国以求自保。但是怀王的昏庸,奸臣的诋毁,小人的诟怨,使得政治上略显单纯的屈原一再遭到排挤。怀王客死秦国后,顷襄王继位,更加昏庸无能,内政外交大权操纵在以保守、亲秦的令尹子兰为首的旧贵族手中。怀王之死,完全由子兰、靳尚造成,而今二人照常掌政,君臣只知道贪图苟安,绝没有打算报复秦国。对此,屈原深感痛心。因此他屡次进谏,劝顷襄王亲近贤人,疏远小人,选将练兵,以图雪耻。子兰知道了他的用意,就指使靳尚向顷襄王禀道:“屈原自以为是宗亲王族,却得不到重用,心怀怨言,而且常常向人说大王忘记秦国的仇恨是不孝,子兰不主张伐秦是不忠。”顷襄王大怒,削去屈原的官职,并将他从汉北流放到更加僻远的江南,不准他再涉江夏之水一步。

屈原彻底绝望了。眼看楚国的政治日益腐败,秦国的侵略日益紧迫,他空有报国之才,却不得施展,谁能挽救可怜的楚国呢?他只有把自己的忧思写进长诗《离骚》中:“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余虽好脩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意思是说:“我哀叹人民生活多么艰苦呀,禁不住掩面哭泣,热泪长流。我虽坚持美好理想、崇高节操,希望为国效力,可是却像马儿被捆住腿脚,无法行动。我早晨提出建议,晚上就被驳回,还被革了职。”

屈原有个姐姐,名字叫媭,已远嫁,听说屈原再次被流放,连忙回家,在夔地的旧屋里找到了他。姐姐见他头发披散,满面污垢,容颜枯槁,嘴里哼哼唧唧,便向他劝说道:“楚王不听你的话,你已经尽心了,何必再这样忧虑?家中还有田地,为何不耕种养活自己,以度余生呢?”屈原不好不听,只得拿起锄头耕种。乡人爱惜他是个忠臣,都去帮助他。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占楚国都城郢都,顷襄王逃到陈城。屈原知道楚国灭亡之日近了,不禁悲痛欲绝,再也不愿苟且偷生。在这年的五月五日,他怀抱大石头,沉入了汨罗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这样以死殉国了。屈原的一生是为振兴楚国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一生。他行吟泽畔的悲愤之作,表现了独立不迂的高洁人格,倾注了深沉的爱国思想。他在沉江前夕写下的绝命之作《怀沙》中,仍倾诉着自己对自己理想的执著,倾诉着他遭谗放逐的冤屈,倾诉着他对祖国的不尽爱恋。“眷怀祖国,九死未悔”,既是屈原崇高一生的概括,也是诗人全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投江的日子五月五日定为了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