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41

第141章 文坛硬汉:海明威

身份:美国小说家

死于:1961年7月2日(终年62岁)

死因:自杀

地点:爱达荷州太阳谷

评价: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进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还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的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所以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及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961年7月2日,离海明威63岁生日还有几天时间,这位文坛硬汉把最心爱的双管镶银猎枪放进了嘴里,将两个扳机一齐扣下了。海明威的妻子玛丽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她跑下楼,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在了她眼前:海明威血肉模糊地躺在地板上,半个脑袋已被炸飞,溅得墙上、天花板上、地上都是头发、牙齿、骨头和血肉,只剩下了下巴、嘴和两颊的下半部。海明威把自己当做最后一头狮子,再一次让全世界目瞪口呆。他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呢?他的自杀是否就像他说的那样不想被某种东西打败,从而消灭自己,以保留硬汉的尊严?这个美国历史上的天才作家,以这种极端的离世方式给世人留下了不尽的惋惜和迷惑。

其实,解释海明威的自杀原因并不是难事。年龄60开外,身体每况愈下,失眠、视力不好、脑震荡后遗症、糖尿病、高血压、阳痿、皮肤病、铁质代谢紊乱……尤其令他痛苦的是,记忆力急剧衰退,写出来的东西常常连自己都不满意。“人生什么最宝贵?”在出事前几个星期,他曾说过,“身体健康,好好工作,与朋友一起聚餐畅饮,美美地睡觉。这一切都已经离我而去。”

海明威的妻子事后猜测,海明威的死可能与他父亲的影响有关。1928年,海明威的父亲就是用猎枪自杀的。此事在海明威心目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他在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传中提到过:“自杀,就像运动一样,是对紧张而艰苦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逃避。”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渴望自杀与极力抵挡这种想法的矛盾与痛苦。他有时幻想着富于诗意的自杀方式:从夜航的轮船上纵身跳入大海,或是直接把枪筒伸进嘴巴。在清醒时,他又企图甩掉这些消极的影子。也许就是在这种煎熬中,这位伟大的作家最终精神崩溃,走向了死亡。

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许多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对他奉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

问卷贴出后,答者踊跃。调查结束时已有将近20万条答案在国际互联网上被世人点击着。不过不久人们就对此失去了兴趣,因为那位渔夫的儿子在此间公布了可以最权威地解答这一问题的一封信——据说是海明威去世前一天写给他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