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52

第152章 功夫片巨星:李小龙

身份:中国武术家、电影演员

死于:1973年7月20日(终年33岁)

死因:不详

地点:香港

评价:李小龙自幼喜爱武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后来他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技击术的优点和特长,突破形式的束缚,自创了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扬名世界。

成名后的李小龙简直就像被绳索捆绑住了一样没有自由。他在香港无论走到哪里,影迷们都会像潮水似的把他包围起来,武术家们也纷纷向他发出挑战。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中,李小龙的身体表现出了某种怪异征象。

1973年5月10日下午,在拍摄《龙争虎斗》时,李小龙趁配音间隙钻进了休息室的浴室里。过了20分钟,剧组人员见他还没有出来,便让人去叫,结果却发现他半昏半睡地躺在地板上,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去的人以为他可能是有点中暑,就把他摇醒。醒过来的李小龙立即爬了起来,恍恍惚惚想走回录音室继续工作,但还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大英雄不打自倒,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李小龙就假装掉了眼镜,在地上摸索,但马上就不省人事了。随后他被送进医院急救室。据当时在场的一位医生说,李小龙在完全恢复知觉后显得茫然失措。这位医生证实:“这是相当戏剧性的。他先是稍稍动了一下,随后睁开了眼睛,紧接着他有了一些表情,但还不能说话。他认出了妻子,而且做出了相应的表示,然而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后来,他能说话了,但发音含混不清,与他平素的说话方式迥然不同。当他被转送到另一家医院时,他已能大声说话、回忆,并能开玩笑了。”

这次事件过后,李小龙变得意志消沉。他飞到洛杉矶,请了一些医学专家会诊。他们最后确定李小龙患的是一种严重失调症,或者是一种癫痫病。他们说,病因可能是操劳过度,也可能是过度紧张。但说实话,他们其实也不知道症结所在。

回到香港后,李小龙开始了《死亡游戏》的剧本定稿和其他准备工作。7月20日下午1点左右,妻子莲达要出去购物,与李小龙吻别。2点左右,嘉禾公司总公理邹文怀来找李小龙,两人讨论了剧本,随后一起去了女演员丁佩的寓所。7点多,李小龙感到头痛,吃了一片药后进卧室休息了。随后,邹文怀便离开了。当他晚上9点多再回到丁佩的寓所时,看见李小龙仍睡在床上,于是便过去叫他,但怎么也无法把他弄醒。于是立即把他送进伊丽沙白医院,但为时已晚。

李小龙的验尸工作,是在他死亡36小时后开始的。莱西特医生主持了尸体解剖。他说:“死因可能是对止痛药片的某种成分有过敏反应,但我不能肯定地说,那片药中的哪种成分使李小龙过敏。”对尸检中的其他一些发现,莱西特医生解释说:“在颅部未发现伤害,但脑部有中度肿血。”他完全排除脑溢血的可能,因为脑血管并无梗塞之处。他接着又说:“喉管造影清晰、正常,声带也活动自如。在肺部表面有少量出血,并略微充血。其他所有器官,包括心脏,都是正常的。”最后公开的验尸报告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李小龙体内发现大麻,但分量极微。医生在法庭作证时说,那点大麻不至于致人殒命。

李小龙的葬礼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7月25日在香港由亲戚朋友及影迷为他举行。举行葬礼时,九龙殡仪馆外面挤满了成千上万的影迷,铜棺中的李小龙穿着《精武门》中的那件深蓝色的唐服,这情景,使人联想起影片中霍元甲的灵堂。大厅里回荡着《当我死去》合唱曲,这是李小龙生前最爱听的曲子。香港葬礼的第二天,7月26日早8时,莲达“陪伴”李小龙回了他的第二故乡美国。李小龙生前曾说过他想回美国。但他和爱妻绝没想到会是今天这种形式:小龙只能躺在铜棺里,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李”提前放置在客机底部货舱。7月30日,李小龙的第二次葬礼在西雅图帕塔瓦殡仪馆举行。李小龙安葬于湖景公园绿草茵茵的坟场坡地,大理石墓碑镶着他的照片,墓碑上刻着这样的文字:布鲁斯·李李振藩1940.11.27—1973.7.20截拳道创始人。(除李小龙的本名“李振藩”三个中文字外,其余皆为英文。)

李小龙的一生就像一道流星,生来就是为了闪耀。人的一生是不能用长短来衡量的,李小龙的人生是完整的。25年后,也是电影功夫明星,也一样正当壮年的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竟在一次拍摄中,道具枪内装进了子弹,以至殒命,和李小龙一样英年早逝。这真乃天大的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