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16

第16章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

身份:太平天国天王

死于:1864年(终年50岁)

死因:病逝

地点:天京(今南京)天王府

评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深居简出,不思进取,且沉溺于宗教迷信,不理朝政,和其他领导人矛盾加深。天京事变中,他处理不当,致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1862年春,曾国藩兵分3路围攻太平军,天京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这时,洪秀全已丧失了以前那种革命朝气,在“内无粮草,外救不来”的形势下,拒绝李秀成另行开辟新据点的建议,而且还不放李秀成出京,君臣困守危城,坐待灭亡。1864年,天京沦陷前,洪秀全因病去世,终年50岁。有关洪秀全的真实死因,长期以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大多认为是“服毒自杀”,其依据有三:

一是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奏称:“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兵猛攻时,服毒而死。”

二是曾国藩又于同治三年七月七日奏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

三是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载:“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然而,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其《自述》中却否认天王服毒自杀,他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众臣扶我登极。”

因曾国藩是攻陷天京的知情者,又是清廷的主将,他之所言遂被人认为绝对可靠,史学界的大部分人即将其说当成正史,而将洪天贵福之说罗列于正史之后作为存疑,不予肯定。曾国藩的一家之言,一直畅行了100多年。

随着1962年《李秀成亲供手迹》(即《李秀成自述》)在台湾省正式影印发行,洪秀全死因终于真相大白。“手迹”原稿影印本称:“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这里应该着重说明的是,李秀成是被洪秀全封为忠王的太平天国后期最高军事统帅,天京陷落后突围时被俘,写供词数万言(即《李秀成自述》),后被曾国藩杀害于南京。他的“自述”是本人亲供,真实可靠。另外,干王洪仁玕在《洪仁玕自述》中也曾说:“至今年四月十九日,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升天。”而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也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记道:“闻探报禀称,逆首洪秀全已于四月二十八日病死。”这些都足以说明洪秀全病死是确实无疑的。

那么,曾国藩为何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关于洪秀全病死的说法呢?这应主要是出于使其与前两次奏报的“服毒而亡”一致的考虑,这样才能掩盖其谎言,并借以向清廷请功。

太平天国史权威专家罗尔纲先生在《洪秀全论》中把洪秀全的真实死因论述得十分明确:“洪秀全因天京缺粮,久吃甘露充饥,致病发逝世。”“甘露”即芭蕉。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中曰:“甘蕉,岭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后称甘蕉花苞中的水液为甘露,甘露亦因此为芭蕉之别称。当时天京饥荒严重,食物殆尽,连天王洪秀全亦只得用树皮草根(乃至蕉类植物)充饥。另外,当时天京危在旦夕,外部战事不顺,内中讧乱层出,诸多不利因素极大地刺激着洪秀全的心灵。他食不甘味,夜不安席,终日烦躁、焦虑、悲愤、抑郁,这使他心力交瘁,以致正虚邪入,病发而亡。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曾国藩进入天京后,下令挖掘出洪秀全尸体。尸体用绣龙黄缎包裹,头秃无发,须已半白,遵照教规没用棺材。曾国藩下令立即戮尸,并焚骨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