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68

第168章 立体主义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

身份:西班牙画家

死于:1973年4月8日(终年92岁)

死因:肺水肿引起的心脏病发作

地点: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的穆捷

评价: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艺术风格多变,是一个在艺术道路上勤于探索又不断在突破自我中建立新风格的画家。1907年他创作了《阿维尼翁少女》,成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而这幅画也标志着立体主义的发端。毕加索的艺术并不限于立体主义,20世纪初以来所有的现代主义流派几乎全部流下了他探索的足迹。除油画外,他还从事拼贴、素描、版画、舞台美术设计、书籍装帧、城市雕塑、陶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一生留下了近600万件作品。他的一生,是永不停顿探索的一生,他对于人类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估量的。毕加索的艺术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西方艺术与文化。

1965年11月,毕加索在诺伊的一家美国医院做了胆囊和前列腺手术。手术后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他又能画一些作品了,笔法还不错,没有丝毫颤抖,但人物的变形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这恰似他内心的图景:枯藤老树,病木沉舸,只攀住一点点生的气息。

1971年5月,毕加索的律师回巴黎,毕加索坚持要去机场送他,而且不让夫人雅克琳搀扶。不知怎的走漏了风声,记者们早已恭候多时,见到他立刻围了上去。有记者问他:“西班牙一家报纸报道,您将于6月10日到马略尔卡岛看斗牛,是不是真的?”毕加索回答:“每隔一段时间,人们便说我要到西班牙去,这都是假的。我是决不会回西班牙看斗牛的——只要佛朗哥政权还统治着我的祖国。”

这一年是毕加索90寿辰,法国政府在卢浮宫为他举行了画展。生日那天,巴黎市授予了他“荣誉市民”的称号。而在他的故国西班牙,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借庆祝他的寿辰举行了游行示威,抗议佛朗哥政府的法西斯统治。在毕加索博物馆所在的巴塞罗那,市长主持了一次由《世界》周刊出面组织的午餐会,并给毕加索发去了一份贺电,称他是“1971年杰出的西班牙人”。毕加索收到电报,兴奋得一天都不能工作,他把电报拿在手里,逢人便说:“最令我高兴的,莫过于祖国给我的荣誉。”

1972年冬至1973年春,毕加索患了流行性感冒,而且长期不愈。但他仍一直忙于作画。1月,他还和夫人雅克琳参观了波普市亚威农广场为他举办的画展。

4月7日,毕加索、雅克琳和他们的公证人安特比共进晚餐,直至11点。这时毕加索起身说:“对不起,我不能再喝了,我得工作。”说完便上楼去了他的画室。毕加索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钟,才在雅克琳的一再催促下上床休息。但一觉醒来后,他便全身抖个不停,而且难以控制。家庭医生立即给他注射了一针镇静剂,雅克琳则打电话给巴黎的心脏病专家皮埃尔·伯纳尔。等伯纳尔乘早班飞机赶到时,穿着睡衣的毕加索正靠着枕头大口喘气。他的手指已肿胀发紫,心力计测试表明,两翼肺叶都在格格作响,左翼肺叶呈大面积堵塞,病人已经危在旦夕。

过了会儿,毕加索又睡着了,嘴里不断地说着谵语。但是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刻,他的头脑很清晰,对还是独身的伯纳尔医生说话口齿很清楚。他抓住妻子的手,对伯纳尔说:“你不结婚是不对的,结婚是件有益的事。”雅克琳摇着伯纳尔的手,痛哭流涕:“你一定要救救他,他不能离开我,他是毕加索呀!”伯纳尔沉痛地说:“现代医术已无能为力。”11时40分,巨星陨落。

在毕加索画室的画架上,那幅刚刚完成的作品颜料还没有干透。画幅的空白处赫然写着——《带剑的男人》。

毕加索被安葬在法国沃弗纳格的古堡内。古堡坐落在通往一个平台的石梯脚下,活着时,他很喜欢站在那平台上,久久地注视着“塞尚的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