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75

第175章 鉴湖女侠:秋瑾

身份:清末民初革命家、诗人

死于:1907年7月15日(终年32岁)

死因:被杀

地点:浙江绍兴轩亭口

评价:如果让国人评选一位中国20世纪最传奇女子,当选者十之八九是秋瑾。她自号鉴湖女侠,性格豪爽奔放,擅填词赋诗,亦长于骑马击剑,堪称文武全才。望着被列强践踏得满目疮痍的中国,她愤然东渡日本,投身革命,决心以革命救国。1905年回国前,她拔出倭刀猛插于桌上,大喊:“若有卖国求荣者,吃我一刀!”其英雄豪迈,胜过须眉。

1907年5月,徐锡麟策划在安庆起义,秋瑾准备在浙江等地响应。因起义计划泄露,徐锡麟7月6日仓促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非常危急,许多同志劝她躲避,但她让别的同志撤离后,自己坚决留在大通学堂内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受审时,秋瑾直言:“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并挥毫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作为“笔供”。

7月15日凌晨,秋瑾正与女看守商量,为她取下刑具,预备纸笔写书信,忽听外面一阵嘈杂声,门开处,一队清兵已严阵以待。见此情景,秋瑾心中已明白了大概。她对领队的人说:“请依我三件事:一容我写信与亲友告别;二,临刑不能让我脱衣服;三,不许把我枭首示众。”后面两件事,带队的军官答应了。兵丁们上来,挟着秋瑾往外走,秋瑾大声斥骂:“我自己能走,不要你们掖着!”秋瑾被带到轩亭口后,对刽子手说:“等等,让我看看有没有亲友来送别我。”她最后一次望了望这空茫漆黑的四周,望了望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然后安详地合上了眼睛,说:“杀吧。”一代女杰就这样英勇就义了,一腔热血染红了黎明前的黑暗土地,实现了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抱负。孙中山称她是“中国女子的楷模”,并作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秋瑾的遗体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上有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巾帼英雄”匾额。

秋瑾在殉难前不久,曾给朋友徐小淑写过这样的绝笔诗:“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可见这位女革命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革命志士秋瑾的壮烈牺牲,让更多的国人觉醒,开始追随先驱的步伐,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