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14924600000252

第252章 黄生借书说——袁枚

题解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借黄生允修前来借书写了此文,并将书与文交给他加以勉励。文中以自己做官前后的切身体验,并联系藏书者往往蹉跎岁月,借书者因“虑人逼取”而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普遍现象,令人信服地阐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断,同时说明逆境可以激励人们进取的道理。其对现在的青年一代也仍有教育意义。

原文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亦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

黄生允修向我借书,我把书给他后告诉他说:书不借就不能认真读啊。你没听说那些藏书的人吗?七略、四库,都是皇帝家的书籍,但是皇帝读书的有几个?书多得迁运时累得牛出汗,堆积时塞满了屋子,这是富贵人家的书籍,但是富贵的人家读书的又有几个?其它的,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东西也都是这样。不是他自己的东西好不容易借来了,必然担心别人逼着要还,因而就惴惴不安地抚弄赏玩不停,心想:“今天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为自己所有了,就会把它包好,高高地收藏起来,说:“暂且留待过些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难以实现。有一个姓张的人家里收藏了很多的书。我去借,他不给。回来后做梦都想着借书的事。那种迫切的心情就是这样。所以,只要是看过的书马上就弄通并记在心里。我做官以后,花去俸薪买来书籍,屋里堆积得满满的,却很少读,书轴上时常蒙上了蠹虫和虫丝。这样想来,我才慨叹借书的人的用心是那么专一,而我年幼时度过的年华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黄生的贫穷像我当初一样,他喜欢借书也像我当年。但是我肯于把书外借和当年张氏的那种小气似乎不一样。既然这样,那么,我当年大概是不幸才碰上张氏,而黄生大概是有幸才碰上我吧!懂得了借书的幸与不幸,那么他读起来一定会专心,归还所借的书也必然会很快。我写下这一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赏读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叙写自己年轻时求学得书之困难。袁枚此文则由黄生借书有感而展开议论,列举种种有书者不读书的事例,结合自己切身的体验,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意在说明只有懂得读书机会之难得,才能专心读书。这对借书苦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勉励,今天读来,仍有其教育意义。

全文娴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文章语言鲜明,论述严密,有比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