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14924600000260

第260章 海国图志序——魏源

题解

本文系魏源为其《海国图志》所写的序文。

海国,指世界各国。图志,图文记载。

原文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敌同寝馈。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而风雷行。传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即均,越裳是臣。”序《海国图志》。

道光二十有二载,岁在壬寅嘉平月,内阁中书邵阳魏源序于扬州,时夷艘出江甫逾三月也。

原刻六十卷,道光二十七载刻于扬州;咸丰二年重补成一百卷,刊于高邮州。

译文

《海国图志》六十卷,是根据什么编定的呢?一是根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编译的西方资料《四洲志》,再是根据中国历代史书和明朝以来有关岛屿的记载,以及最近的外国图文资料。根据以上的材料,经过精心选择,探索查考,综合研究,披荆斩棘,以求闯出一条新路。本书的东南洋、西南洋部分,大概比《四洲志》增加了十分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部分增加了十分之六。又穿插了各种图表,广泛参考了各方面的意见,加以发挥。

这部书和前人所写的外国史地著作有什么不同呢?过去那些书,都以中国人的见闻来谈西洋,这部书则是根据西洋人的著述来谈西洋的。

为什么要编写这部书呢?就是为了联合其它国家来打击侵略者,为了在外交斗争中利用矛盾、团结其它国家来对付侵略者,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来制胜侵略者而编写的。

《易经》上说:“爱和恶互相对抗,就会产生吉凶;远和近互相争夺,就会产生悔恨;真和假互相交错,就会产生利害关系。”因此,同样是抵御敌人,掌握与不掌握它的动态,后果相差百倍;同样是和敌人谈判,了解与不了解它的情况,后果相差百倍。过去能够制胜外国侵略者的人,当问起敌人的动态时,他就像对家里的桌椅摆设那样清楚;问起敌人的情况时,他就像对睡觉、吃饭那样熟悉。

那么,凭着这部书就可以制胜外国侵略者了吗?回答是:既可以,又不可以。因为这部书只谈到了一些用兵的方法,还没有谈到战胜敌人的根本问题;只谈到了一般的战略战术,还没有深入研究政治思想问题。明朝有个大臣讲过:“要扫除日本海盗侵扰的祸患,首先要扫除人们思想上的积患。”人们思想上的积患是什么呢?不是天灾,不是战乱,不是沿海的奸民,也不是吸烟贩烟的坏人。因此,人们读到《诗经》里的《云汉》、《车攻》等诗篇,它们之所以编列在《常武》、《江汉》等诗篇的前面,就会知道《二雅》是诗人发愤图强而写作的;人们研究封爻的吉凶变化,就会知道《易经》是作者有所忧患而写作的。只要发愤和忧虑,精心治理,形势就会转危为安,人们的思想就会摆脱愚昧状态而觉醒,人们虚骄无实的作风就会变成认真实干。从前,准噶尔叛乱分子在康熙、雍正两朝十分猖狂,到乾隆中期就会迅速扫平了。现在,外国鸦片烟的流毒,比准噶尔叛乱分子的罪恶还要大万倍。我皇上“仁德勤勉”,可以比得上列代祖先。只要奋发图强,把握形势,善于用人,坏事就可以向好事转化。哪怕没有消除祸患的一天呢?又哪怕没有富国强兵的时候呢?这是凡有血气的人所应忧愤的,凡有知觉的人所应谋划的。去掉奸诈虚伪,去掉粉饰太平,去掉结党营私。这样,就驱除了人们思想上的愚昧,这是第一点。用实际行动达到实际效果,以实际效果衡量实际行动。治病的艾叶,早三年就准备好;想捕捞深水里的鱼,先回去把网结好。没有船就不冒险渡河,也不画饼充饥。这样,就驱除了人们的虚夸毛病,这是第二点。愚昧一去就生机勃发,虚夸一去就雷厉风行。古书上说:“哪有荒芜了门口的地,而能种好远处的田的呢?只有把国家治理好了,才能使外人臣服。”以上这些,就作为《海国图志》的序吧!

道光二十二年,即壬寅年十二月,内阁中书邵阳魏源作于扬州,这时英国侵略者的军舰退出长江刚过了三个月。

原刻本为六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刻于扬州;咸丰二年增补成一百卷,刻于高邮州。

赏读

本序明确指出了作者编写《海国图志》这部著作的目的,针对当时充满内忧外患的现实状况,魏源在文中指出,要外御强敌,必先内革弊政,“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的积患是什么?就是那条臭气薰天、反动透顶的卖国投降路线。执行这条路线的清王朝,媚敌求和,镇压人民,打击抗战派。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最本质的原因。据此,魏源严肃提出:必须改弦易辙,发愤图强,知所忧虑,“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攻,以实功程实事”,面对现实,讲求实效,任用坚持抗战的人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际工作。这样,“人心之寐患”和“人材之虚患”去掉了,才能“天日昌”,“风雷行”,富国强兵,打败外国侵略者。全文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