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112

第112章 曹摅约囚

晋朝时期,有一个叫曹摅的人不但孝顺父母,而且好学,并能写一手好文章。当时的太尉王衍非常器重他,就调他到山东临淄做县令。

这个县里有一个寡妇,服侍婆婆非常用心,婆婆觉得她还年轻,总是劝她改嫁,可是她坚持不改嫁,而婆婆为了儿媳能够改嫁,就瞒着儿媳自杀了。婆婆的亲属就告寡妇杀了婆婆,官府对寡妇拷打审问,寡妇受不了就屈招自己有罪。案子将要判决时,恰好曹摅上任。曹摅了解案情后,仔细分辨研究,最后将所有情况审查清楚,还给寡妇清白,当地百姓都赞扬曹摅英明。

监狱里的犯人都知道新上任的县令是个英明的好官。到了年末时,曹摅去监狱视察,看到一些死刑犯时就很同情他们,说道:“你们不幸落到这样一个地方,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你们难道不想暂且回家看看吗?”这些死刑犯都痛哭着说:“如果真的能回家看看,就算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于是,曹摅就将牢门打开,把死刑犯都放了出来,并说:“我放你们回去和家人团聚,但是你们一定要在我们约好的时间内回来。”犯人们一听,纷纷跪在地上叩谢。

此时,曹摅的下属们都坚决反对,告诫曹摅这样做绝对不行。但是,曹摅却说:“他们虽然是犯了死罪的人,但是,我们用恩义对待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违背我跟他们的约定,这个责任由我来担当好了。”后来,这些犯人相继在约好的时日返回了牢狱,没有一个人逃跑或违约。全县的百姓都非常佩服曹摅,并称他为“圣君”。

美德感悟

囚犯们一个个地都能信守约定,这和曹摅的品行是分不开的。“信”不仅仅是指信守承诺,还表示“相信别人,相信对方是讲信用的人”。曹摅就是把这种信任赋予了犯人,而犯人们也都没有辜负曹摅的信任。

其实,只有守信的人才会认为对方也是守信之人。因此,当我们不相信对方的时候,反观自己是不是常常失信;当我们怀疑对方的时候,反观自己是不是不够真实。当我们自己心地坦荡、诚信做人的时候,“相信别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此时,对方也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