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139

第139章 朱熹间居

南宋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朱熹,他被后人看作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有德行,在朝为官也十分正直。

有一次,他在外出巡视时,看到许多饥民外逃。可当时并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饥民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调查得知,这是因为当地的官员剥削百姓太厉害了。于是朱熹就多次写奏章,向皇上报告当地官员的恶劣行为。皇上查明情况后,就免去了此官员的职务。

朱熹不但为官正直,对自己也很严格。他平时在家也从不睡懒觉,而是每天天色不亮就起床。然后,他穿好衣帽鞋袜,先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跪拜,行过礼后再退回到书房中。他的书房几案上从来都很整洁,书籍和各种器用都摆放有序。

朱熹读书读到非常疲倦时就要休息一会儿,这时他也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然后闭上眼睛,从不斜靠在椅子上,或趴在几案上。休息好了之后,就站起来慢慢地走出去,从不有失威仪。这个良好的习惯,他从少年始,直到老年都没有改变。

美德感悟

朱熹是我国的一代大儒,他之所以在学问和德行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严于自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个词叫“得意忘形”,是说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常态,忘乎所以了,而朱熹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位居高官,他却未有些许的懈怠。少年时注重礼节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年,而且即使是在一人独处时,也要守礼。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应该怎么守礼呢?难道还要学习朱熹那样坐着睡觉吗?其实,遵守礼仪并不只是要学习一些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律。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不让自己的心过于放纵,这样心境便比较平和,做起事情来就不会慌乱失礼了。

朱熹就非常自律,不但在人前如此,即使是在书房里一人独处时,也不失威仪,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到的。遵守礼仪并不是只做给别人看,让叔叔阿姨们夸自己:“这个孩子真有礼貌!”而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也要不失礼仪,这样才叫表里如一。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别人以为自己有礼貌,就等于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而且终归会露出马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