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182

第182章 隐之饮泉

东晋时,有一个叫吴隐之的人,学问和品行都非常好,因廉洁而受到人们的称赞。隆安年间,朝廷想要消除岭南地区存在的弊端,于是就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

吴隐之马上赴岭南上任,途中走到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时,遇到一眼山泉。据当地人说,不论是谁喝了这个泉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所以这眼泉被称为“贪泉”。吴隐之却对家人说:“若是没有贪污的想法,就不会见钱眼开了。我来之前听别人说,无论是谁来到岭南就会失去廉洁,这纯粹是一派胡言。”

说罢,他径自走到贪泉边舀起泉水就喝,喝完还作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都说喝了这里的泉水,就会有贪财的念头,但是倘若叫伯夷、叔齐来喝这里的水,我想他们也是不会改变志向的。

在岭南上任后,他依旧廉洁奉公,生活勤苦。每天吃的不过是稻米、青菜,穿的也是粗布织成的衣衫,有人说他不过是故意摆出廉洁的样子做给别人看,吴隐之听到了也是笑而不言。

由于南方的鱼比较多,部下给他送鱼,每每都会剔除鱼骨,吴隐之对这种媚上的作风非常厌烦。每当有人送礼给他,他总是将其呵斥教育一番,然后赶出门去。经过他的大力整治后,岭南的官场风气大有好转。朝廷得知后,对他大加赞扬,并给予了奖赏。

多年以后,他从广州离任返乡时,他的小船上仍是初来时的简单行装,只有妻子买的一斤沉香不是原来的物件。回到家后,这位从官多年的人还是只有茅屋六间,院子周围依旧是低矮的篱笆墙。

将军刘裕送他一辆牛车,还为他盖了一座宅院,他也坚决推辞掉了。后来,他升任度支尚书,仍然洁身自好,生活得像平民一样。每每发下俸禄,他都只留够自己家吃饭的口粮,把其余的分发给贫苦的人。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时,吴隐之却会因为没有厚的冬衣而身披棉被御寒,而他的妻子仍要以纺线挣钱度日,从不使用他的俸禄。

美德感悟

人们皆说饮过贪泉之水就会变得无比贪婪,而心中坦荡无私的吴隐之却偏偏要饮这泉水,并且一语道出了真谛:贪婪并不是因为喝了贪泉的水,而是因为贪污的人心中有贪财的欲望。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想不贪,就应该管好自己的心,不让自己心中有非分之想。

部下向他送鱼,总是剔除鱼骨,他也十分反感这种媚上的人。也许有人会问:“这样是否拂了别人的好意呢?”我们要想一下,送礼的人真的是一片好心吗?如果吴隐之不是大官,手中没有权力,这些人会向他送礼吗?送礼之人必是有事相求,也必然有利可图,而且通过送礼来办事的人,往往要求办理的都是不合法度的事情,所以才会对官员加以贿赂。而行贿受贿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违法的,所以说,送礼的人其实并非一番好意,而是满腹机巧之心,想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利用别人罢了。

行贿人的礼物犹如钓鱼人的鱼钩,诱饵虽然美味却会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啊!因此,当我们遇到非亲非故之人,却突然对自己好,并用小礼物讨好自己时,首先要冷静地想清楚,他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考虑这件礼物收不收。

吴隐之一生为官,归乡时却清廉如初,并且谢绝了刘裕送他的牛车和宅院。可见,他把自己的品行看得比功名富贵重要得多。我们常说,做人要自爱,自爱不仅仅是要爱自己的身体,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更要爱惜自己的品行,不让品行上有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