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002

第2章 虞舜耕田

舜是上古时代有名的孝子。他本姓姚,名重华,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名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很顽固的人,而贤良的母亲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父亲再次娶妻,并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象”。

不幸的是,后母的到来并没有使舜重新感受到母爱。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他们看待舜,就像看待眼中钉一样,总是想方设法地置他于死地。

有一次,舜上房修补屋顶,父亲瞽叟就趁机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但是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跳了下来,才逃过一劫。又有一次,舜的父母想把他灌醉后杀害,幸好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让他服了解酒药,无论怎么喝也不会喝醉,所以,父母的阴谋也没有得逞。类似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舜都能在两个妻子的帮助下转危为安。

尽管如此,舜从来没有怨恨过自己的父母和弟弟,总是认为肯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不能令父母满意。因此,他侍奉父母和对待弟弟时,越加谨慎和努力了。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了邻里乡亲,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据说,他在山上耕种的时候,鸟兽鱼虫都前来帮忙,身强体壮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犁地,敏捷灵巧的鸟儿们成群结队地帮他除草,就连在水中嬉戏的鱼儿都帮他引水灌溉……好一幅互助合作的感人画面!当时,人们为此感到惊讶,对舜的德行也更加敬佩。

正是因为舜的孝行,当时的帝王尧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而这两个女儿正是每次帮助舜死里逃生的两位妻子。最终,舜的孝心不仅感动了父母和弟弟,尧还把王位禅让给舜,让这个天下公认的大孝子去为黎民百姓造福。

美德感悟

舜之所以被后人评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首,原因在于当父母和弟弟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甚至想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心中的念头始终都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心存这样的念头,舜始终在检点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地对父母尽孝。正因如此,舜才会感动的大象、小鸟等动物来帮他犁地耕田。由此可见,德行的力量是何等不可思议啊!

而今,很少会听说想置孩子于死地的父母。但是,却有很多孩子,当父母的言语行为不合自己心意时,就与父母斗气、闹别扭、甚至恶语相向。其实,孩子不明白,只有让父母高兴,自己才是最快乐的。而舜就是做着令自己最心安的事情。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我们同样可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最纯净、最至善的孝心。如果我们能尽全力让父母开心,即使父母的言行不妥时,我们也能回头反省自己,并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和颜悦色地劝谏父母,那我们就获得了最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