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200

第200章 相如称疾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大臣名叫蔺相如。赵国有一块“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不敢得罪秦王,又不愿交出和氏璧,一时进退两难。蔺相如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并保证如果秦国不交城池,他就把玉璧完整地带回来。后来,蔺相如用他的机智勇敢保全了碧玉,并把碧玉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史称“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又随从赵王到渑池赴宴,这一次,蔺相如临危不惧,斥责秦王,使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

而当时,赵国有一名战功卓著的老将——廉颇,他是赵国的上卿。而蔺相如因为连立大功,被赵王封为相国,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几次想借上朝的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后,总是以生病为借口不上朝,以避免和廉颇发生冲突。有一次,蔺相如刚一出门就遇到廉颇的马车从对面走来,蔺相如就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几件事情之后,蔺相如的门客和手下都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纷纷表示不满。但是,蔺相如却说:“请问诸位,以你们看来,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大家齐声说:“比不上。”蔺相如说:“对呀!秦王这么厉害,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殿堂上当众责备秦王和他的群臣,我这是害怕吗?而强横的秦国现在之所以不敢来侵犯咱们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都在。要是我们两只老虎斗起来,必定会两败俱伤,那时,秦国必然要乘机侵犯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这样宽容退让,就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首位,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不久,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那里,廉颇听到后,懊悔不已,马上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谢罪,历史上称为“负荆请罪”。从此,两人和好如初,并且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美德感悟

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知道一个国家的安定和团结,是对应外敌的最好保障。因此,他能够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最终感动得大将廉颇“负荆请罪”,而“将相和”的典故也被后人所传颂。

一个家庭如同国家,家庭内部安定和谐,就能战胜外在的困难。如果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各自争功,互不服气,或者相互指责、相互埋怨的话,还怎么齐心协力对付“外患”?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该勇敢的时候勇敢,该忍辱的时候忍辱。只有这样,个人和家庭才能共同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