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084

第84章 真卿劲节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年幼时家里很穷。为了练习书法,他用笔蘸了黄土水在墙上写字。后来,他先后拜褚遂良、张旭为师,并对古人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创立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忠心的臣子。

唐玄宗时期,颜真卿曾四次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升迁做了殿中侍御史。由于他生性耿直,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看他很不顺眼,便向皇帝说了他的坏话。于是,皇帝将颜真卿贬为平原郡太守。

当时皇帝被安禄山蒙蔽,将边疆军权交给了他。安禄山掌握了兵权,便渐渐有了谋反的迹象。颜真卿早就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在平原郡时每日装作与友人饮酒作乐,暗地里却招募壮丁,囤积粮草,修造城墙,积极为战事做准备。安禄山谋反时,颜真卿坚守城池,积极抵抗。河北二十四郡,只有平原郡没有被安禄山攻陷。

唐玄宗得到战报时,心中悲痛:“河北二十四郡,一个忠臣都没有吗?”后来听说了颜真卿还在抵抗,他十分悔恨:“当时我听信谗言,将他贬官,却没想到他居然如此忠心。我不能看清他的为人,是我无能啊!”

几经周折,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可是才过22年,节度使李希烈又开始叛乱。这时的皇帝是唐德宗,他向当时的宰相卢杞询问计策。卢杞早想铲除颜真卿,就对德宗说:“战争对国力的损伤非常大,所以不能轻易开战。我们可以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去劝说李希烈归顺,这样叛乱就能平息下来,百姓也会少很多苦难。”

于是,颜真卿被作为最佳人选派往前线,劝说李希烈。这时颜真卿已经70多岁,满朝文武都为他的安危担心,但颜真卿毫不在乎,义无反顾地去了。

和李希烈见面时,他的养子和部下1000多人聚集在一起。颜真卿刚要劝说李希烈投降,那些人就拔刀冲了过来,围住颜真卿,又是恐吓,又是讥讽,可颜真卿仍然面不改色。

李希烈见恐吓不起作用,便将颜真卿软禁,准备慢慢劝服他。一次,李希烈开宴会招待各地叛军头目的使者,也请颜真卿参加。宴会上,有人对李希烈说:“元帅即将即位称帝,正好德高望重的颜太师来了,这不是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听后大声骂道:“我的堂兄、侄子都在安史之乱中殉节,我们颜家从来没有叛变之人!而我已经快80岁了,你们要杀便杀,何必玩这威逼利诱的把戏?”

李希烈后来又用了种种办法,但都无法让颜真卿投降,只好派人将他杀掉。颜真卿临死前,仍然大骂李希烈是“逆贼”。他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到朝廷,满朝文武都十分悲伤。德宗也由于悔恨而病倒,五天都没有上朝。因为颜真卿的忠烈,人们尊称他为颜鲁公。

美德感悟

颜真卿的六世祖颜之推,正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颜氏家训》的北齐著名学者。颜真卿祖辈如此,而他的堂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都是在安史之乱中不愿对叛军低头,殉节而死。一门忠烈,不可不说是门风的作用。

颜真卿的忠烈并不只是为君王殉节。在他被贬官到平原郡时,他并没有怨恨君王听信小人之言,而是为了国家安危积极努力,表面上饮酒作乐,暗地里却为即将发生的战争做准备。可见,并不是只有向君王剖白心迹,以死劝谏才是忠心。在君王无法听进忠言时,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国家,更是一种高度的忠诚。

第二次发生叛乱时,颜真卿明知是宰相卢杞陷害他,自己必死无疑,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只要有一丝希望可以让天下少一分战火,他就不会放弃。他为了百姓的疾苦而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这份大义,永存于世,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