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009

第9章 江革负母

东汉初年王莽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新朝政治腐败,民间怨声载道,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盗贼也四处横行。当时,山东临淄有个名叫江革的人,他从小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当地战乱不断、盗贼四起,为逃避战乱他便和母亲一起弃家外出逃难。

可是,母亲年迈体衰、腿脚不便,走不了多远就体力不支了。为了减少母亲的颠沛流离之苦,江革干脆背着母亲前行。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江革背着母亲一路上风餐露宿,还要不断躲避盗贼,而母亲虽然年迈体轻,但江革背着她长途跋涉也往往会累得满头大汗。

慈爱的母亲心疼儿子,便坚持要下来自己走,江革却安慰母亲说:“孩儿背着母亲,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一样,时刻都能感受到母亲的温暖。能够随时侍奉母亲,孩儿心里很欣慰,觉得自己很有福,所以越走就越有力气,并不觉得累。”

途中,母亲若是渴了,江革便马上去讨来水给母亲喝;母亲饿了,他也竭尽所能让母亲吃好。当天色渐渐暗下来,他会想法设法为母亲找到住处,让母亲能够好好安歇。在不断逃难的过程中,他时时想到的都是母亲的安危,却忘记了自己的饥渴和疲劳。

许多人看到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并悉心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都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但也有少数人感到不理解。因为在战乱中一个人若是自己要逃生都很艰难,何况他还背着白发苍苍的母亲,他们觉得江革的做法很不现实。但无论是称赞还是讥讽,江革都不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便是孝敬父母,别人的评价并不能左右他的意志。

逃难中,江革还曾多次遇到盗贼,他们想把江革劫走。每当这时,江革便会在盗贼面前苦苦哀求说:“我自幼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如果没有母亲哪会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随大王走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亲在这兵荒马乱中,她将如何自保性命,如何度过余生啊!恳求大王念在我有老母在的份上放过我们。”

盗贼见江革如此恳切地哀求,无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所以不忍杀他,也不忍将他掠走。就这样,他屡次感动盗贼化险为夷。后来,战乱平息之后,他和母亲流落到了江苏省下邳县,并在这里居住下来。

在举目无亲的异乡,江革家的生活十分贫困,但他靠当佣人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供养母亲。他自己省吃俭用,连鞋子都舍不得买,但凡是母亲日常所需的用品却没有一样缺乏,母亲想要吃的东西他总是尽最大努力来满足。

母亲病逝后,江革非常悲伤,在母亲的墓前大哭,并在墓旁搭建了茅草房,为母亲守墓三年,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脱下孝服。江革的孝举感动了地方的父母官,于是官员便举荐他为孝廉。汉章帝还聘请他为谏议大夫,但江革淡泊名利,做官不久就辞官而去。汉章帝敬重江革的为人,因此指派朝廷年年慰问江革,并为他终生发放俸禄。

美德感悟

江革在乱世中行孝,的确比一般人尽孝道要艰难许多。在兵荒马乱中妻离子散的比比皆是,江革背着母亲,既要躲避盗贼又要照料母亲,他的行为正是“行人所不能行”。

相比江革,我们在和平年代里尽孝要容易许多,但还是会做得不够好,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尽孝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颗孝心。所以,当自己对父母有意见,孝行做得不够的时候,就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孝心够不够真诚,够不够恳切。

要知道,一个人若能行孝道,不仅能让父母感到幸福,还能影响到周围的邻居、朋友,甚至更多的人。正如江革的孝行最终不但感动了盗贼,还感动了父母官乃至于皇帝,并被尊为天下人的楷模,他背母逃难的故事也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