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心态首先要的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从容。
其实,平和的心态还是一种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和的心态最好的解释。这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相反,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观不平常的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
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说到底,平和的心态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和仁爱之心。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不同恶势力抗争,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
快乐感悟
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