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14932300000020

第20章 情系老井

家乡的那口老井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它承载着我孩提时的欢乐与我深深的乡情。

离开家乡已有十几年了,几次梦回故里,都会看到村口的那口老井。老井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于挖掘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听父辈们说,他们小时候就有这口井了,是用石头砌成的,五边形,没有井台,四周铺着小石板。井水从未枯竭,清粼粼的,凉冰冰的,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

今年的持续高温,小城又是停水又是停电,空气充满了暑气,热气难当的我只好携妻带儿回到了阔别的家乡小住。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老家已是日落西山了,大汗淋漓的我拿过一条毛巾和小吊桶,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村口大樟树下的那口水井冲凉。

此时,庄户人还在田头忙碌,小井周围空寂无人,皎洁的月光投射出大樟树伟岸的影子,斑斑驳驳,给水井笼上了静谧的面纱。周围湿湿的,绿绿的,各种野草野花长得很茂盛,散发出浓郁的青草味,给我带来了一丝的凉意,刚才的炎热也消了一半。我顾不得文雅,索性脱光了上衣,穿着短裤,拿起吊桶放进水井里,“扑通”一声,拎上了满满的一桶水直往身上冲。水是冰凉的,浇在身上一股凉气笼罩着全身,说不出的惬意。十几年没有这样冲凉过了,当我沐浴着凉爽的井水,享受浸入肌肤的凉意时,童年的往事历历在我的眼前闪现。我偎依在井的身旁,寻找着我童年的足迹。

自从懂事起,我依稀记得井的周围已经铺上了水泥,有半个教室那么大,很平坦,很光滑,井台有二尺高,下面大,上面小,井口是圆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旁边的大樟树,肢体粗壮,枝繁叶茂,把水井遮挡得严严实实。这里经常围聚着休闲的村民,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小伙伴玩耍打闹的绝佳场所。每天清晨,村民挑着水桶到水井汲水,然后挑着沉甸甸的水,扁担有节奏地在宽阔的肩膀上晃动,把井水挑回家作生活用水。于是,水井就会传出节奏感很强的响声,像一首刚劲有力的交响曲,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到了夏夜,辛苦了一天的大老爷们,搬起一条小凳,拿着蒲扇,坐在水井旁的大樟树下纳凉,说笑话,谈农事。小伙伴从各个角落聒噪着聚集到水井的旁边,嬉笑着,逗乐着,你追我赶,滑倒了迅速爬起继续追赶,打水仗,躲在大樟树后捉迷藏,清脆的笑声久久在上空回荡,水井边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玩累了,逗够了,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井台旁,俯下身去,轻轻地抚摸,把头伸进井口,几个小脑袋撞在一起也不觉得痛,兴致勃勃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星星,讲述从父辈那里听来的月亮的故事,对着自已的影子扮鬼脸,津津有味,编织着童年五彩的梦。

记得有一个晚上,小伙伴们光着臂膀,带着自家的小吊桶兴高采烈地纷纷聚集到井边,“扑通扑通”的声音顿时喧闹开了。拎上满满的一桶水,趁人不备,一桶清水倾泻而下,惹得小伙伴全身湿透,惹得他们不停地抹鼻子擦眼泪,哭爹喊娘,狼狈不堪。尽管这样,伙伴们还是乐此不疲,你泼我一桶,我浇你一瓢,兴趣盎然。直到父母的再三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今,当时的小伙伴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记得儿时的趣事,水井带来的欢乐。我是不会忘记的。他们的音容笑貌走马灯似的清晰地在眼前交叠,挥之不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村口的水井。尽管太阳还没有升起,但是家家户户已经炊烟袅袅了。空旷的田野隐隐约约地晃动着奔波的人影。家乡的空气很纯洁,很清新,全没有小城空气的浑浊,使人心旷神怡。我绕着水井漫步,深情地凝望着给我带来了童年快乐的水井。十几个春夏秋冬一晃而过,水井变了,变得那样苍老,跟旁边那棵不知何时栽下的老樟树一样,有点老气横秋了。井台四周虽然铺上了水泥,仍显得坑坑洼洼,长满了墨绿的苔藓,一块块裸露出来的卵石显得油亮光滑。井台上因汲水磨出的一道道印痕清晰可见,似乎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人间的冷暖。唯有那井水依旧是满盈盈的,亮晶晶的,映着云卷云舒的蓝天,闪烁着晶莹的光亮。小鱼儿晃动着身子,游曳在碧水中,无拘无束,悠闲自如。水井尽管容貌不堪入目,青春不在,仍然默默地躺在那里,为大家奉献清凉,带来方便,没有感到一丝的委屈。

“是大叔呀,什么时候回来的?”一声亲切的招呼,把我从遐思中拉了回来。原来,那些大妈、大嫂抱着一桶桶的衣服说笑着,陆陆续续前来浆洗了。年轻的媳妇,看着我这个陌生人,有点羞涩,白皙的脸上飘出两朵红晕。胆大泼辣的妇女,一边洗濯一边打情骂俏,嘻嘻哈哈,脸上洋溢着喜气。胆小内向的妇女只是抿着嘴笑,起劲地搓着衣服。简陋的老井顿时有了生气,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看着她们和蔼可亲的笑容,听着一阵阵甜润清脆的笑声,浓浓的乡情在我的心头滋长起来。乡情如同春风拂面,犹如井水清冽透亮。

尾随在母亲身后的“小不点儿”,睁着疑惑的大眼睛,痴痴地望着我,显出一副狡黠和纯真。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逝者如斯夫”,喝着井水,我逐渐长大,带着美妙的梦想,揣着希冀的欲望走向了远方。我的血液里流淌着井的乳汁。我想,那些“小不点儿”何曾不是,井水的滋润也会使他们茁壮成长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我打着铺盖离开家乡到小城工作。第一次出远门,父母恋恋不舍地把我送到村口的水井边,千叮咛万嘱咐,语重心长地说,有空别忘了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老井。我明白,貌不惊人的水井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水井在村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赋予深厚的情感。老人家希望我不要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

炽热的夏季,井水微笑着把清凉奉献给人们;三九严寒,井水散发着热气,如一个结实的青年,让淳朴的人们踩在肩上,吮吸着甘露。春夏秋冬,四时轮回,井水默默地奉献着,毫无怨言,也不发脾气,忍辱负重。多么慈祥,多么质朴。

现在,村民们装上了自来水,饮用水就不靠井水了。井水只用于洗涤衣服和杂物。昔日热闹的水井显得有点冷清。我躬下身去,轻轻地掸去覆盖在井台上的青苔,看着憔悴发黑的面容,好像听到井水发出强劲的心跳。轻轻地抚摸着长满疤痕的身子,似乎听到井水发出殷切的呼唤。正是你的奉献,哺育了在肥沃的田野上忙碌的人们。在他们丰收的笑声里,在他们欢欣的脸面上,不正跳动着你的生命吗?

在家乡住了几天,因公务在身,又要离开家乡了,又要离开给我孩提时代带来欢笑的老井。但无论我走到那里,都会深切地思念着。无论我离开多久,都不会忘记曾经滋润了我心田的家乡的老井。家乡的水井,你不会孤独,因为村人更快的生活节奏是伴你度过幸福晚年的旋律。让我再看你一眼,道一声珍重吧,家乡的那口老井。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斯迈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