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小城怎么变化,也无论我身居何处,也无法抹去我对我曾经生活过的小巷的美好记忆。
我的老家坐落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我的孩提时代就是在老家度过的。后来,父亲去支边,离开了老家,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家给我留下的是一片模糊的影子。
今年,由于工作的调动,我又回到了坐落在老城区的一所学校任教,也就是我曾经就读过的母校。印象中,我的老家就在附近。
给我温暖的老家,给我温馨的小巷,如今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儿时的伙伴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一种情愫油然地从心头升起,我决定去看看我的老家,看看那条小巷,寻找孩提时代的足迹。要是运气好或许还能碰到那时的伙伴呢!或者叔叔伯伯,大婶大妈。
老城区的小巷纵横交错,一折一弯,似乎在走迷宫。我居住过的小巷的具体位置我说不清,只有一个小巷的轮廓,曾几次,我在附近转了转,都是无功而返。
一次偶然,我经过了一条小巷,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小巷幽深绵长,也是我记忆中的格局。那歪斜的石板路,高高矮矮的砖瓦房,墙壁上斑斑驳驳的青苔,显得十分亲切。我兴奋不已,莫非就是我曾居住的小巷吗?
当我仔细打量的时候,小巷显得有些陌生,堆积在一起的是碎石瓦砾,杂乱无章,有些房子东倒西歪,很少看到人走动的影子,只有一些老人孑然坐在门口,毫无目的地看着,显得萧条沧桑。我有些失望了,难道是自已记错了?
冥冥中我就在这里生活过几年,我不甘心,继续向前走,看见了几棵树,走近一看,啊!有一棵是大樟树,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岿然不动。我断定,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就是这棵大樟树。
大樟树枝繁叶茂,树冠挡住了一方天空,是我小时候的天堂。春天里,大樟树引来了千姿百态的鸟雀来筑巢,闹腾腾地叽叽喳喳。我们这些淘气的小伙伴,爬上爬下,逗鸟儿玩。我们一呼啦,鸟儿齐刷刷的飞起来,都是鸟声,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让你目不暇接。清晨,鸟儿离巢了,我们爬上去,掏几个鸟蛋,煮熟了舍不得吃,总是在更小的伙伴前炫耀,那得意劲儿就甭提了。记得一次,一个小伙伴从树上滑下来,摔个四脚朝天,手里的鸟蛋砸了个稀巴烂,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移动脚步,继续向前走,小巷果然有一口井,井口被盖住了。我掀开盖子,却看不到一滴水,都被杂物填满了,让人很遗憾。
当时的井水多么清冽,还带着一丝甜味。街坊邻居洗衣洗被都是井里汲取来的水。夏日里,我们这些小不点儿,围在井边数映在井水里的星星,有人来提水,水一晃,星星不见了,我们不肯罢休,等井水静下来,又数起来,一点儿也不嫌烦。兴趣来了,我们就在这里捉迷藏,做游戏,一阵阵笑声连同父母的呼唤声在小巷荡漾。
回头一看,有一条石阶小路。我沿着石阶曲折向上,来到了山头,往下俯视就是我工作的学校。哦,我想起来了,这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是那时的羊肠小道被石阶代替了。
那时候,吃过早饭,我们背上书包,沿着小道奔跳着走,尽管爬山有点累,但心里却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可以跟更多的伙伴玩耍。放学回来,我们带着老师批阅的一道道红勾的作业本,送给家长看,会得到一块小糖或者几句夸奖的话。我们无忧无虑的学习,无忧无虑的游戏,绝不会像现在的学生学这学那的,有着太多的负担,承载着更多的期望。
流连在山头,环顾四周,感慨万千,老城被一幢幢高楼包围了,宽阔的水泥大道四通八达。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小城的变化日新月异,天天都是新景象,具有现代化的新城区展现在眼前。
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的基调,再过几年,小城改造后,再也找不到我曾经生活过的小巷,生活过的老家。但无论如何,身居何处,怎么也抹不去我对小巷的美好记忆。
立志在坚不欲说,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