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往事,既有甜蜜,又有心酸。当我寻找那时的手表,怎么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了,留下了淡淡的遗憾。
手表对于当代人来说不是稀罕物,不值一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说的手表是普通手表,至于价格上万元的手表,另当别论。)现在的人都配有手机,手机上有计时的功能,手腕上戴上一只手表,碍手碍脚的,就没有必要了。
几十年前,手表是个稀罕物,是一个非常紧俏的稀有商品,有无手表却是身份的象征。戴上手表不仅时尚,而且人也显得高贵。拥有手表是那时所有人的一个梦想。
记得小时候,有个小伙伴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报废的铁疙瘩,很神秘地给我看。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不已,屁颠屁颠地跟在他的后面,缠着让他把宝贝疙瘩给我把玩几天。小伙伴舍不得,让我吃了闭门羹,恨得我牙齿咬得咯咯响,好几天不理他。后来才知道,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疙瘩就是手表。
没有真手表,我就画手表,用圆珠笔在左手腕上画,满足自已的好奇心。画得不满意擦了再画,直画到自已满意为止。在我的带动下,小伙伴掀起了画手表的热潮。每一天,我们第一要做的事就是画手表,比手表,看看谁的手表漂亮。有时为了比个高低,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服谁,甚至大打出手。争执完毕,也不介意,留下的是一串串笑声。看手表,比手表成了儿时的一大趣事,至今难以忘怀。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不发达,轻工产品相对匮乏。即使你有钱,要买一只紧俏的手表,要拉关系,托人情。何况当时大部分人手头也不宽裕,要买一只手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就是在这个年代走上工作岗位的,十六岁,工资很低,每月不到三十元。母亲看着人家手腕上亮晶晶的手表,羡慕不已,经常说,啥时候我的儿子能戴上手表啊!说归说,由于家境困难,工资用作家庭生活开销了,买手表的事儿只能搁置一边。
当了三年民办教师,我考上了临海师范。我戴上手表是在读师范的时候,是伯父花了六十元钱给我买的,一块西湖牌机械手表,杭州产的,上市不久,小巧轻盈。当伯父把手表递给我的时候,我如获至宝,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激动得爱不释手。手表晶莹透亮,秒针走动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清脆悦耳,像美妙的音乐。
虚荣心作怪,走在校园里,我老是挽起衣袖,露出亮闪闪的手表显摆,那得意劲儿就甭提了。
放假回到家,我伸出手让母亲看我的手表。母亲惊讶地看着手表,泪水都出来了,不停地絮叨,好看,好看,再也说不出别的话了,大概是太激动的缘故吧!
第一块手表伴着我过了几年,一次洗澡的时候,因不小心丢入水中,修理了几次就坏了。后来就买了一只进口的机械表,功能也多得多。
后来,买了手机,戴手表显得多余,再加上手表经常磨破衣袖,就不戴手表了。
弹子一挥间,三十多年一晃而过,社会飞速发展,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经济也宽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再也没有当时的窘迫了。
听说现在上档次的手表很珍贵,抵得上黄金,价格高得惊人,有上万元的,也有十几万元的。时代不同了,手表也迥然不同,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让人感叹。
小小的手表却是社会变迁的缩影。而今,回想往事,既有甜蜜,又有心酸。当我寻找那时的手表,怎么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了,留下了淡淡的遗憾。
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
——张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