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和吃菜一样,适合的就是好的。做自已爱做的事,吃自已爱吃的菜,才是生活的本真。
人以食为天,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吃,谁也少不了。不吃,就不能生存,否则,谈论人生就是一句空话。无怪乎,熟人相逢,开口闭口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可见,吃对人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我也喜欢吃,一日三餐缺一不可。有时工作忙,误了吃饭的时间,心想忍会儿吧,等到下餐一起吃。可是胃不同意,叽叽咕咕地抗议了,只好忙里偷闲出去,随便买些食物聊以充饥,犒劳一下我的胃。
我不是美食家,说不出菜肴的三六九等。听着同事津津乐道地谈论各种美食,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更没有馋涎欲滴的欲望,只是缄默不语坐在旁边看热闹。
我吃菜向来简单,很少有山珍海味,可能是生活习惯的缘故吧!
小时候,家境窘困,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能充饥就万事大吉了,哪有挑三拣四的奢望,田间地头自种的菜成了我生命之物。久而久之,肠胃潜移默化了,对家常菜却是情有独钟,反而对海鲜之类的食品有了排斥。
后来,参加了工作,手头宽裕了,买一些高档菜肴不是不可能,但是,习惯使然,进了菜场,我寻找的就是普通的家常菜,对于琳琅满目的水鲜我毫无兴趣。
偶尔上餐馆吃饭,菜肴很丰盛,大碗小盏的盛着,摆了满满的一桌。伙伴们一边文雅地大快朵颐,一边兴致盎然地说着各种菜名、加工方式、营养价值,而我,如同局外人,显得另类,说不出菜肴的名称也罢,甚至连怎么吃都不知道,迟迟不敢动筷。
记得一次,我张冠李戴,把一道名贵的食物(至今我也说不出它的名)说成了粉丝,惹得伙伴喷饭,笑成了一团,让我的脸一阵儿红,一阵儿白,出尽了洋相。
我没有上餐馆吃饭的习惯,既不适应那种场面,又不喜欢那种菜肴。我喜欢自已在家烧着吃。上街买些诸如土豆、芋头、豆腐之类的家常菜,兴冲冲赶回家,把土豆、芋头放在高压锅里烧熟,冷却后剥开外层的皮。把土豆压扁,在油锅上煎着,外脆里嫩。把芋头红烧起来,撒上葱花,香气扑鼻。再烧一道麻辣豆腐,红白相间,饭菜的香味就出来了。尽管菜肴简单、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也吃得有滋有味,满嘴生津。说实话,土豆和芋头是我的最爱。
若有好友相邀去餐馆吃饭,再三推辞不了,我就自告奋勇去点一些家常菜,害得好友一个劲儿地说,你是否怕我付不起钱?我好说歹说,好友才勉强同意,留给我的一句话是,好一个怪人。
伙伴曾劝告我,现在日子不差钱了,你也要改善一下膳食,增加营养。菜场里那么多的食物,你怎么都不买呢?不要亏待自已嘛!
我笑而不语,心里说,老兄,你知道不?我的美食佳肴就是家常菜。
只缘我爱吃土豆和芋头,我被伙伴们美其名曰土豆芋头王。一旦说到吃,就拿我说事。言下之意,说我节俭到家了,舍不得吃。
他们怎能知道,爱吃土豆、芋头等家常菜,正是我的生活乐趣呢!没有生活乐趣,人生何有意义。哪怕是吃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蜡。
其实,家庭殷实,喜欢吃得好一些,买些名贵食物,自已变着花样烧着吃,同样享受生活的乐趣,人之常情;吃得简单,只要口感好,食之有味,也无可厚非。
由此念及,做人也好,吃菜也罢,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适合的就是好的。做自已爱做的事,吃自已爱吃的菜,才是生活的本真。
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