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科技
14933200000013

第13章 矛

矛在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期最久。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大革命时期的梭镖、红缨枪,经历了漫长的战争风雨,可谓功勋卓著,历久不衰。矛是一种直刺、扎挑的长柄武器。由于矛头锋利,刺杀效果优于戈、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之一。

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分为“身”和“骱”两部分。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长木棒的尖端削磨成尖锐的“锋”,用来扎刺鱼、兽,这大概就是矛的前身。后来,人们开始用石头打制成石矛头,用兽骨磨制成骨矛头,绑缚在长木柄上,这就大大提高了矛的刺杀效果。早在商代已出现了青铜矛头,并且大量地用于战争。曾在殷墟侯家庄出土了一层成捆的青铜矛,每捆10支,共700余支,可见那时青铜矛的制造量已经很大了。殷王的禁卫兵多装备这种铜矛。商代的青铜矛不仅量多而且制作工艺已有相当水平,形体宽大,双面有刃,且雕镂精致,式样美观,不仅是实战的兵器,也堪称艺术珍品。周代的矛,刃部加长,锋部更为厚实,銎部减短,两侧的环取消,形式更加简化,实战性增强。那时兵车上使用的兵器最长的便是长矛,足有两丈四尺(周尺),称为夷矛。步兵使用的矛长两丈,叫尊矛。若论长度,矛可列“五兵”(古代“五兵”泛指五种兵器,步卒“五兵”有:戈、殳、戟、酋矛、弓矢)之首。

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矛。铁矛头比铜矛头体长,而且十分锋利。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那时南阳一带出产的铁矛,质地优良,刺在人身上,就像黄蜂一样凶,蝎子一般狠。此后铁矛头竟长达84厘米。西汉时骑兵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全长一丈八尺,称为“矟”。这种长矛一直到唐代仍被看作重要兵器,不许民间持有。

长矛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古代冷兵器。随着古代战争方式由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的演变推进,矛可说是三代元老。前汉时,秦国大将章邯挺刀拦截楚军,迎面碰上楚将项羽,那项羽威风凛凛,横槊跃马应战。霎时间,刀槊相交,寒光凛凛,不到数合,杀得章邯浑身是汗,只得抛刀败走。项羽所持的就是一种长矛。三国时张飞用的“丈八蛇矛”,曹操步将程普持的“铁脊蛇矛”正说明在冷兵器时代,矛堪称为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兵器,自然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但是长矛也有短处,它的刃部较长,刺杀不够灵便,所以唐代以后逐渐被枪所取代。此后,矛虽然不再是军队的常规兵器,但仍用于作战,后来的历次农民暴动,及大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仍主要以大刀长矛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