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科技
14933200000008

第8章 古代的地雷和水雷

中国在明朝初年(公元15世纪初)已经使用地雷。据《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白沟河之战时曾“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早期地雷的制作方法是:将整石凿成空腹,内装火药,插人引信,加以密封。使用时,将其埋人地下,施以伪装。当敌接近地雷时,引信发火,引爆地雷。明朝中期后,使用地雷比较广泛,雷壳多为铁壳,引信也得到了改进。据史载,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曾发明了一种钢轮火石引爆装置“钢轮发火”。他在地雷的上面安放一机匣,机匣内有一套传动机构。当敌人踏动机索时,匣中的坠石下落,使钢轮转动,与火石摩擦生火,从而引爆地雷。到了明朝末年(公元17世纪),地雷的设计思想开阔,制备工艺日臻精细,种类也更多。据《筹海图编》、《练兵实纪·杂集》、《武备志》等记载,明军所用的地雷有10多种。以引爆方式计,有燃发雷、拉发雷、绊发雷、机发雷等。以布设方法分,有单发雷,有利用一条引信控制爆炸的群发雷,也有一个母雷爆炸引爆若干子雷的“子母雷”。还有一些地雷可由车或动物运载进行冲阵。

中国在明朝也广泛使用了水雷。明嘉靖28年(公元1549年),唐顺之所辑的《武编》中曾详细地记述了“水底雷”:将内置铁壳雷的大木箱沉入水中,用3条铁锚把木箱定位,有一条绳索一头连接水雷的发火装置,一头引到岸边由伏兵控制。当敌船接近水雷时,伏兵拉火引爆。这实际上是一种拉发锚雷。16世纪末,王呜鹤撰写的《火攻问答》中记述了另外一种水雷“水底呜雷”。这种水雷是把铁壳雷置于密封的大缸中,沉入水底。在水面下一、二寸处横一绳索并与水雷的发火装置相连。当敌船绊动绳索时,发火爆炸。这实际上是一种触发沉底水雷。成书于公元1621年的《武备志》中记载了几种水雷,其中有一种称为“水底龙王炮”的水雷是定时爆炸漂雷。这种雷外壳用熟铁打造,重46斤,内装火药,外裹牛脬密封。水雷上缚信香以引火,香的长度视时间而定。用处理过的羊肠套住信香并引出水面通气,上用鹅翎作浮,不致熄灭火种。然后将水雷缚于木排,坠入水中,顺流而漂,“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公元1637年宋应星所撰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一种水雷,叫“混江龙”。这种水雷的基本构造与“水底龙王炮”相似,只是改由火石火镰摩擦发火。水雷在中国古代水战中起到很大作用。中国古代的水雷、地雷制造技术与构思为近代地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