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14935100000032

第32章 “贫嘴”一下又何妨

名人的“贫嘴”

暗藏锋锐以退为进法

以柔克刚就像中国功夫中的太极一样,可以“钉人于无形”,看似温顺缠绵,实则绵里藏针,能给对手致命一击。

据说,有一位商人见到诗人海涅(海涅是犹太人),对他说:“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岛,你知道在岛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

海涅说:“你说吧,是什么?”

商人说:“那个岛上呀,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

海涅笑着答道:“这个好办,我们俩一起去,就可弥补这个缺陷!”

启示深刻的幽默贫嘴

幽默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新鲜性和趣味性,很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现代社会中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更容易被他人所接受,所以,在与他人交往中,完全可以多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增强说理的吸引力、感染力,在缓和的气氛中达到说服的目的。

例1

美国内战期间,北军最初进展受挫,于是林肯便任命年轻有为的格兰特为全军的最高统帅。但这一任命招致了国防部长斯坦顿的不满,他觉得格兰特资历浅却位于自己之上,心中不悦。

有一天,他找到格兰特,蛮横地要求格兰特对这一任命作出解释。

格兰特不想与他争执,害怕影响团结,对自己的政府不利,便说道:

“我认为只是在军事方面我的级别确实比你高而已,其他的便没有什么了。我也许不如你,部长先生。”

“让我们一起去见林肯先生吧,”斯坦顿仍旧不服。

“好吧”,格兰特说,“林肯先生的级别比我们都高。”

两人一同来到了白宫。

“你先说说你的情况吧,格兰特将军。”斯坦顿说。

“我没什么可说,我对一切都感到满意。”格兰特回答道。

斯坦顿说出自己的不满后,林肯接着说:

“斯坦顿先生,我和你都想主持这项工作,但我们在这方面都没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所以,我特意把格兰特先生请来减轻我们的负担。因此,我认为你我都应该让他放手去干,他是当之无愧的。”

此后,斯坦顿与格兰特配合得非常默契。北方军队最终打败了南方军队。而格兰特和斯坦顿都成了美国的英雄。

例2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不愿被人炒作,也不愿抛头露面,只想一心做学问。

他的《围城》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但很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许多记者想见一见他,都被他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喜欢《围城》,想见见钱先生。钱仲书婉言谢绝,但那位女士十分执着,最后钱钟书实在没有办法了,便以其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

“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你认为有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吗”?

例3

美国总统里根和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是同乡,因此在关加外交关系中,两位头脑就没少利用这个优势“求同”。特鲁多曾特意请里根到自己的老家,并以老乡的身份盛情款待,其乐融融。

当里根以美国总统的身份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他自然少不了发表演说。可加拿大百姓有点不可怜他们的总理,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总统的演讲,特鲁多对此深感不安。

倒是里根洒脱,笑着对陪同的特鲁多说:

“这种事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是特意从美国赶来的。他们使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紧皱双眉的特鲁多,顿时眉开眼笑,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

例4

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志在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学去洛川时,开始先讲了一件“小事”。

他说:“最近几天,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和我写信,递条子,说我们是千辛万苦才来到延安,来到党中央身边,怎么能一到这儿就叫离开呢?我说,对呀,中央的许多同志也很同意这些同志的想法。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哩咕噜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你们的肚子罗!”

一席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劝说。

接着,毛泽东同志说:“你们说该去不该去呢?”

大家都答道:“该去!该去!”

以趣谈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谈论道理,特征在趣,目的在理,恰如其分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人在笑声中愉快地领会你言语中的道理,接受你的劝说。

幽默虽会引人发笑,但引人发笑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营造劝说气氛,使对方在愉悦之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心中留下轻松、活泼、美好的智慧痕迹。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要成为有幽默感、善于以趣谈理的人,不仅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机智敏锐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情。

“贫嘴”的成功

受批评的反击

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中,诽谤、中伤、互相攻击是家常便饭。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耐得住攻击并懂得要如何有效地反击。

综观世界各地的财界大佬,无不能辩善论,既能耐得住批评,也懂得如何反驳。不擅长反驳的人,在商场中总是无法顺利地出人头地。

但是反驳别人的批评,很容易因此加深对方的敌意,有时虽然赢了争论,但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一生的敌人。

不过,善用幽默的话语来反驳的人,将不致于产生这样的结果。

例1

日本NHK(放送协会)的会长就是一位个性耿直的人,只要他认为该说的话,不管对方是谁,他都直言不讳。他因此树敌不少,所以经常有许多中伤他的谣言。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谣言,他曾辩解说:

“我很清楚自己的名声并不好!可是,半数以上的人都是因为‘不要听自己说的话’而讨厌我吧!”

。以其言反制其人

以其言反制其人。我想这是最高明的反论术吧!邱吉尔如此,其他幽默名人亦如此。在商场中言辞的争论是绝无仅有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如能记取先人的智慧,用些幽默反论或许在降伏对方之余也能使自己更为凸显。

擅长幽默的人,通常都是具有极优秀的辩论资质。素有幽默天才之誉的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就是很好的例证。

例1

有一次在议会中,一位平时就憎恨邱吉尔的女议员对着邱吉尔咒骂道:

“假如我是你的太太,我会在你要喝的那杯红茶中下毒!”

面对女议员的恶态,但见邱吉尔平心静气地回答说:

“假如我是你的丈夫,我大概会很高兴地喝下那杯毒茶。”

例2

美国的下议院议员史蒂芬生是一位头脑聪敏但身材短小的人。有一次,某位人高马大的议员与他发生争吵,最后愤愤地说:

“你这矮鬼,我一口就可以把你吞下。”

“要是这样,那你肚子里的大脑一定会比你头里的多。”

例3

英国的剧作家兼评论家巴拿得·琼,是一位瘦削型的人物。有一次,一位体态肥胖的人,对琼讥讽说:

“看到你,只会让人联想到以前英国一定闹过饥荒。”

琼一听,很不服气地反论道:

“看到你,一定让人联想到,原来那次饥荒的原因是出在你身上。”

例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也留下一则很幽默的反论。

有一次,一位以品行不正而知名的人到达芬奇处做客。这人对绘画一点也不在行,但却指着达芬奇的一幅画批评说:

“画中那个人的肤色好像画得太红了点。”

于是达芬奇很郑重地回答道:

“因为看到像你这样的人来访,而感到有点羞愧的样子。”

例5

有一家电机制造厂开会研讨业务。

会议中各个部门互相推诿业绩不振的责任。于是,制造部的经理很不客气地说:

“即使我的部门做出再好的商品,但营业员个个都不用心推销,业绩当然好不起来。”

营业部经理马上反驳说:

“如果制造经理说的都是实话,我要告他盗用商品,因为,他从来没有交给我那些‘好的商品’。”

例6

在企划会议中,A的企划案终于获得肯定而被采用。B心生嫉妒,于是就在会后大家面前有意无意地说:

“还是那种一年到头都会向经理拍马屁的人比较行!”

A听B这样说,口中却很平淡地说:

“呀!对了,经理好像说过,B拍的马屁一点也没有企划力!”

例7

小陈发现奖金的数额跟他的努力不成比例,于是很气愤地去找人事部主任理论:

“主任,您的眼睛不会有问题吧!好像没有张开眼睛看我的工作成绩!”

于是主任回答说:

“是啊!你说得对,我对你的错失总是闭上眼睛呀!”

哲学式的幽默

能辩善论虽然好,但是反论只具有攻击性而没有幽默感,这绝对不是真正有幽默素养者的言行。懂得幽默的人,有时候,还是要具备如何以幽默来化解摩擦的技巧。

例1

19世纪初美国议会中赫赫有名的贫嘴大师蓝道勒夫议员,有一天,与其政敌克林在一条横跨在泥泞道上的跨板上相遇。两人同时走上这跨板,可是跨板宽只够一个人单行,两人势必要有一人退下让对方先通过。可是,两人谁也不愿自己先让步。两人互相凝视了一会,最后,克林先开口道:

“我是绝对不会为恶徒让道的!”

蓝道勒夫回答说:

“我恰恰相反!”

说着,他就走下跨板,让克林走过去。

例2

幽默嘲讽大师强佛尔身上也发生了许多轶事。

有一次,一位友人笑他说:

“你还在打光棍呀!真是固执!”

强佛尔的反论是:

“与其要去迁就别人的缺点,我还是比较习惯自己的缺点。”

例3

还有一位哲学家萧宾浩亚,也是幽默反论的名人。

有一次,有人批评他说:

“身为哲学家却滥用钱财。”

他回答说:

“我因为没有赚钱的才能,所以只好重视花钱的本事。”

例4

一位有坏手癣的C职员。趁D职员离开座位没注意时,偷走了D桌上的香烟。D回来后发现香烟不见了,所以就问站在旁边的C说:

“你有没有看到我放在桌上的那包烟呢?”

“没看到,喂!你不要用那种眼光看人好不好!您认为是我偷的吗?”

“我怎么说是你偷的呢?……我只是在想,如果你方便的话,想请你问问你那支手而已呀!”

例5

公司里的厕所,常常也是职员们精神的发泄所。有一次,两位年轻职员在厕所中大说某上司的坏话。可是,没想到,另一面厕所的门一打开,从里面走出来的竟是那位上司。一时之间,二人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见这位上司,走过拍拍他们的肩膀说:

“请放心,我刚刚用水冲过了!”

例6

经理对他的部属实在气极了,可是嘴上又说不过,于是抓起了桌上的烟灰缸丢了过去。那职员幸好躲过了,但却见他猛然冲到经理的身边叫it:

“经理,现在这样大概就打得到吧!”

冷嘲热讽的消遣“贫嘴"

经常在人前说大话、自吹自擂的人,总是令人讨厌的。事实上,谁也没有义务来听他吹擂。如果在你的心中曾想过一有机会就要找一句话来堵这种人的口,那么至少表示您已充分具有幽默家的素质了。一个喜欢幽默的人在其内心深处经常是存在着义愤的。

现在,先让我们瞧瞧先人们又曾经如何来幽默消遣那些喜欢在人前炫耀自我的人。

例1

有一次戴高乐夫人不知道戴高乐正在入浴,而不小心地打开了浴室的门,结果她吓了一跳而脱口叫道:

“上帝啊!”

据说。戴高乐当时回了一句话说:

“伊庞丝,只有我们两个人在时,你只要喊我查路路就好了。”

例2

戴高乐有一次在和美国总统强森会谈时,仍然以得意洋洋的语气说:

“我要拯救法国的这个使命,是上帝亲自授给我的。”

强森淡淡地回答说:

“这就奇怪了!我怎么不记得曾经给过你这样的使命呢?”例3

某老板是一位爱好摄影的业余摄影家。有一次该老板就在其家中开了一个摄影的个展。为了捧老板的场,职员们都应邀前来参观。当老板引领职员们来到了一幅作品前时,很兴奋地对大家说:

“各位,接下来就是鄙人此次个展中最优秀的作品了。”

此话刚讲完,没想到有位职员却发出讶异的声音道:

“咦,奇怪!怎么也有展示别人的作品呢?”

贫嘴技巧

模仿孩童的童心稚语

童心稚语法,即孩子们由于天真而产生的幽默,他们以坦诚待人,毫不掩盖地道出真相,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的成年人也保持童贞之心,模仿孩子们那样进行幽默思维,同样会产生很强的幽默效果。

例1

军军重重地跌了跤,满身泥泞地回到家里。

“你这个淘气鬼!”他母亲惊叫道:“你怎么搞的,穿着这么好的裤子摔跤了!”

“原谅我,妈妈”军军哽咽道:“我跌跤的时候,来不及把裤子脱下来!”

例2

19世纪30年代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付账时,把鞋子一脱。从鞋底抽出一叠钞票交给堂倌。

朋友很诧异,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

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我现在也要压迫它。”

例3

一天,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车票时,马克·吐温翻遍了每个衣袋,都没有找到。这个列车长认识他,就安慰马克·吐温说:

“没有什么大关系,如果实在找不到,也不碍事。”

“咳!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该死的车票,不然,我怎么知道到哪儿去呢?”

例4

一天,当比尔又在理发时,公司的经理正巧也来理发,比尔无法躲开了。

经理说:“你好,比尔,我看见你在办公时间理发。”

比尔镇静地回答:“是的,先生。你看,我的头发都是在工作时间内长出来的。”

“不是全部吧,其中一部分是在下班时间长的。”

比尔很有礼貌的回答:“是的,先生,你说的对极了。所以,我只剃去一部分而不全部剃掉。”

妙趣横生的机智游戏法

机智游戏幽默术主要是诉诸理性智慧和感官的情感结合,使人惊叹你的聪明才智,由于能产生许多特殊的意外,给人某种心理预期的失落,从而产生趣味性。

因此游戏中智力的运用,不像严密的自然科学和抽象的哲学使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

人们产生趣味有三种:

一种叫作理趣,纯粹诉诸理性。一个数学家可以觉得数学很有趣味,一个哲学家可以觉得康德天书一样的哲学著作有趣味。理性趣味不是自发的,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不能直接进入这个境界,因而是很不普及的。

第二种叫情趣,直接诉诸感官欣赏的,它的对象是文艺作品,如绘画、音乐、文学等等,都是通过感官通向感情的。情趣有其自发性,不必经过特殊训练,所以,这种趣味是很普及的。

第三种即为理情之趣,是把理趣和情趣结合起来,既有理趣的必然性、严密性,又具有情趣的自发和虚幻。机智游戏就属于此类。

机智游戏幽默法就是利用智力游戏的原理和特点,不受理性局限,多加情感的虚幻和自由想象;不在于反应客观的理性之趣,而在于主观的情感自由之趣,从而产生幽默感。

由于机智游戏是智慧和情趣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能发挥出来,的确为人所欣赏,引起共鸣。

例1

某市召开摄影工作会议。到会的几十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三人,于是他们成为大会瞩目的对象。

会议结束时,有人提议请三位女士表演一个即兴节目,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三位女士悄悄地商议了一会,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要我们表演节目可以,但是大家也要答应我们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很简单,就是我们数一、二、三。大家就把手举起来。答应这个条件我们就表演。”

男代表们一想这有什么关系,便异口同声地说:“可以。可以。”

三位女士便一起数一、二、三!顿时,全场的代表都把手举了起来。

三位女士便说:“现在准备好了,记者先生,请你快来拍照。”

摄影记者不解地问:“拍什么哇?”

“拍一张《看谁的手最干净》。”

三位女士的所谓游戏,其智慧不表现在游戏形式本身有什么高明之处,而在那个丝毫不为人察觉和圈套的巧妙,开始大家真认为三位女士要表演一个正儿八经的节目,因此心甘情愿地“上当”,使个有模式化的心理期待落了空,幽默感顿时产生,把大家变成了幼稚的小娃娃们。

可见机智游戏幽默术的游戏是通过机智变换成情趣,游戏的目的是为创造幽默服务的,让人感到你既有高超的机智,又有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因此,机智游戏幽默应是情趣胜于理趣。

理趣是有限的,欣赏时要求对方具有同增的推理能力和速度;情趣不同,一望而知,一目了然。而且人的情感是自发的,因此,一个人的情趣能与一切感觉能力正常的人沟通。

情感和感觉之间的关系千变万化,所以情趣不但易于感受,而且由于富于想象,因而也丰富多采。

在机智游戏幽默中,人们也有攻击性或有其目的性。

例2

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途中遇上了一场大雨。当他赶到一家小客店时,浑身已经湿透了。但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走近火炉前。于是他对老板说:

“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

老板很奇怪:“马不吃鱼呀。”

这人说:“你去喂就行了。”

老板只得拿鱼去喂马,客店里的人也都跟着前去看稀罕。这人便坐到火炉边暖和起来。

旅行者这里是种高超的骗术,也可以说是巧妙地应用了机智游戏法。虽然使众人受骗,感觉到受了攻击,但由于他的幽默感,使众人反而感到自己的愚蠢可笑。“喂马吃鱼”本是十分荒谬的事,而大家出于将信将疑,都想看个究竟,哪知这是一个圈套,等到感觉受骗时,也就趣味顿生,为之一笑。

风马牛不相及的近远联想法

幽默家在进行幽默思维时,常常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毫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在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默,我们不妨把它叫做“近远联想法”。可以说,近远联想法是幽默思维的基本要素,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例1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演员杜罗夫。在一次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例2

著名的法国钢琴家乌尔蒙年轻时,有一天,他弹奏拉威尔的名曲《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节奏太慢,正在听他弹奏的拉威尔忍不住地对他说:“孩子,你要注意,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

在这里,拉威尔采用的也是近远联想法。他将公主与孔雀这两种原来互不相关的事物,出人意料地联系起,使人们产生惊奇,并在笑声中意会到拉威尔话语的真正含义。

拉威尔对乌尔蒙的演奏“节奏太慢”,并不是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采用巧妙的暗示:“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这样,使演奏者首先得回味一下,拉威尔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弄清楚了,便意识到自己处理作品中的失误。应该加快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拉威尔的话给了提示,是孔雀舞曲。演奏者的旁敲侧击,使乌尔蒙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

例3

一天,英王乔治三世到乡下去,在一小旅店吃午饭。他不是很饿,所以只吃了两个煮鸡蛋。待他吃完,店主拿来了账单。

“什么!”国王惊诧:“两个鸡蛋竟要两英磅!鸡蛋在这儿一定很稀有。”

“不,陛下。”店主说:“鸡蛋并不稀有,而是国王稀有。”

鸡蛋与国王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位店主硬把两者凑在一起,用的还是近远联想法,既巧妙地回答了国王的疑问,又显示了店主的机灵和幽默。

要想学习近远联想法的幽默技巧,也是可以办到的,你只要在脑子里排除一般的常规的联想和专业性的联想,那么剩下的联想一般都可称之为“近远联想”。你也不妨试一试。

以谬为真,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法是以愚的形式来表达智的内容,属于先抑后扬。先抑,可以使人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产生一种“你不行”的错觉;后扬,则迅速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出人意外,令人惊奇。前后对比强烈,效果迥异,从而产生幽默的情趣。

幽默家不可把自己的智慧放在脸上,而应当把智慧藏起来,因为理智与情趣是互相矛盾的,智慧愈是直接表述出来,愈是缺少幽默之趣。因此,为了取得幽默的效果,往往需要假作痴呆,故作蠢言,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幽默法门。

约翰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算很好,但教师认为他处理事情总是有独到之处。一次,教师约了一位心理学家来考问他。

例1

心理学家开门见山就问:“《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谁的作品?”

约翰懒洋洋地说:“我怎么会知道,像我这样年纪的孩子是不会看莎士比亚的作品的!”

约翰的回答,就是大智若愚法。表面上看来,他好像没有回答心理学家的问题,可是实际上他已经准确地回答了问题。这种方式在于巧妙地运用了逻辑矛盾来表现他的聪明、机智和幽默。

例2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个很穷苦、但很幽默的孩子。镇上的人常常喜欢捉弄他,经常把一枚五分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枚五分的。

有一天,一个妇女问他:“为什么你不捡一角的?难道你不知道哪个更值钱一些吗?”

“我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拿了那枚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兴趣扔钱给我了。”

威廉捡钱用的也是大智若愚法。他只捡五分的硬币似乎表现了他的“愚”,一但他为了让镇上的人有兴趣扔钱给他,却显示了他的“智”。而这种“智”却深藏在“愚”的表现形式中,看起来也就大智若愚了。正因如此,人们又禁不住要钦佩小威廉的机智和聪明了。

在现实交际中,适当地运用“大智若愚”的幽默技巧,能增添谈话的趣味,活跃谈话的气氛,并能充分表现你的才智和幽默,使人对你产生好感,从而使你的人际易于成功。但要注意的是,运用这一技巧时,必须适可而止,水到渠成,切忌矫揉造作,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自作聪明,哗众取宠的卖弄之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大智若愚法也可带一定的善意的攻击性,这种攻击由于富有人情味,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同情心,所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

例3

某地在物资普遍供应紧张时,连买钉子都难。

有位老兄盖房,急需买几斤钉子。他来到镇上商店对营业员说:“我买十斤钉子。”

营业员说:“没有了。”

老兄又说:“没有十斤,我就买五斤吧。”

“也没有。”

“那两斤。”

“还是没有。”

老兄仍然苦苦哀求道:“你无论如何得卖给我一枚。”

营业员诧异地问道:“你这个人才怪呢!买一枚干什么用?”

老兄说:“用它把你们的后门钉住。”

那位营业员为老兄的幽默所感,一笑之后,出于愧心,反而真的卖给老汉五斤钉子。

买一枚钉子是蠢事,去钉住他们的后门也是不能办到的,但充分表现了老汉的机智和幽默,而幽默的效果常常是意想不到的。

心照不宣的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幽默法就是用双方心照不宣的名不符实,把白的说成黑的,从而产生反差,传达另外一层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达到幽默交流的目的。

人们之所以能心照不宣,原因是语言表层含义的不同,从字面上看,你是指鹿为马,指白说黑,从深层意思上说你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这层意思虽不明言,但已了然于心,而其了然的程度比明白讲出来更深,更能表现出幽默感。

例1

甲和乙打赌。

甲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乙说:“锤得破!”

甲说:“锤不破!”

乙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使劲打下去,鸡蛋碎了。说:“这不是破了吗?”

甲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

这里甲用的就是指鹿为马法。因为乙明明说锤得破的是鸡蛋,甲偏偏抬杠说锤不破,而指的是铁锤致使乙上当。

幽默并不是一种客观的科学认识,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情感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情感与科学的理性是矛盾的。科学的生命在于实事求是,而情感则不然,实事求是必然消灭情感。

幽默的生命常常在名不符实的判断中产生。

指鹿为马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骗,双方心照不宣地名不符实,则能产生幽默。

例2

英军总司令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凯旋伦敦,当时举办了一个相当隆重而盛大的庆祝晚会,参加这次宴会的有各界社会名流、贵族绅士,还有许多参战的军官和士兵。

晚宴的菜肴十分丰盛,末了,在每一个人面前都摆了一碗清水。其中一名士兵竟大大方方地将这碗水端起来喝了一口,见此情形,在场的贵宾都窃笑不语。

原来这碗水是在吃点心之前用来洗手的,而这个农家出身的士兵哪里会懂得这种宫廷里的规矩,因而出了笑话,当时那位士兵羞得满脸通红。

就在这个时候,威灵顿端起这碗洗手水站了起来: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向这位英勇的战士干一杯吧!”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大家举杯同饮。

那位士兵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威灵顿公爵的人品、作风而大为感动。

威灵顿公爵的指鹿为马,不仅为那位士兵解脱了困境,也表现了他崇高的人品和幽默感。

不便明言曲说隐衷

曲说隐衷的幽默之法,就是拐弯抹角、曲折暗示地说,从而达到表达隐衷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幽默与直接了当地表述隐衷无缘,直抒胸臆是抒情的效果,而不是幽默的效果。

一般来说,幽默都是以间接暗示,诱使对方顿悟为上,如有隐衷,绕圈道出比一吐无余聪明。

社交场中有许多冲突,由于某些利害关系,对你的朋友有时是非当场说的批评,也自然以暗示为上,最好是以荒诞不经的方式启示他顿悟。

例1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苏州狮子林,见那假山似通似断,像迷魂阵一般。游罢假山,当地官员请他题字,他一时得意忘形,写了“真有趣”三字。

恰好旁边站着接驾的末科状元黄熙,他觉得这三字意太俗,有失皇上大雅,但又不好直说,只得巧妙婉词,奏日:“臣见圣上御笔,笔笔铁画银钩,字字龙飞凤舞,其中这个‘有’字更是百媚千姿。臣冒昧该死,望乞圣上将这个‘有’字赐与小臣。”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复阅此三字,方知话中有话,恍悟个中道理,于是顺水推舟,改为“真趣”(即真趣亭上乾隆之亲笔题匾),但又不好意思,故在旁附一行小字“御赐黄熙有”。

乾隆皇帝题字不当,为臣的自然不便直说,所以,黄熙的曲说隐衷之法,曲折暗示皇上,致使乾隆改动了题匾,留下了千古佳话。

当你觉得对什么不可改变的事情不满意,从而感到困窘,如果你直接把它表达出来,这并不能显示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你能用曲折暗示的方法,说明你对困窘似乎毫无所谓的态度,那你就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朋友请客吃饭喝酒是常事,也是乐事。但对不知趣的不速之客的光临,无心计的人会直接批评。如果采用曲说隐衷的方法,可避免可能引起的尴尬,减少人际磨擦。

例2

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在人家白吃白喝,吃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吃了三天后,问主人:“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弄麻雀蛋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蛋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滚一辗,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滚过来,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便宜占惯了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辗(撵)也辗(撵)不走。”

主人的曲折暗示,不知这位爱占便宜的人领会了没有。如果听懂了再不走,主人又该用什么方法呢?

有时要表达一种愿望,那种愿望并无难言之处,但仍然以曲折暗示为趣。

例3

有个酒鬼,贪恋杯中之物,酒醉之后常常误了大事。妻子多次劝他,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他的儿子对他说了几句话,却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以后就不再喝酒了。

原来,他的儿子说:“爸爸,我送给你一个指南针。”

“孩子,你留着玩吧,我用不着它。”

“你从酒吧间出来时,不是常常迷路吗?”

在这个故事中,儿子用的就是曲说隐衷法。儿子对父亲老是喝醉酒,深为不满,但作为晚辈,又不便直接对父亲的行为提出批评,于是,便以这种委碗的方式向父亲提出批评。这种批评幽默诙谐,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急中生智的巧辩脱困法

在社交中遇困不乱,积极发挥自己智慧,去找一切可以突破的因素,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手法就叫作巧辩脱困法。

当你处于一种相当狼狈的境地,你可能惊慌失措,也可能十分愤怒或沮丧。但这一切都无助于你从狼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这时,客观情境的严酷十分需要你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起来,做出超常的发挥。而要做到这一点恰恰需要冷静,需要乐观,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的、活跃的状态,即那种急中生智的状态,达到这种状态所说的话,往往是机智而又幽默的趣言妙语。

例1

纪昀是清朝乾隆时的河间才子,博学多智,能言善辩。

有一次,纪昀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当时,正值盛夏,体胖的纪昀难忍酷热。便脱衣光背,伏案阅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向院里走来,急忙一弯腰钻入案下躲藏。

过了好久,他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露出脑袋问道:“老头子走了吗?”这句话惹怒了一直坐在案旁的乾隆皇帝,“纪昀,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立即赐死。”

谁知,此时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答道:“万岁为‘老’,人上为‘头’,‘子’乃圣贤之尊称。”乾隆听了一笑,赦免了他。

纪昀面临严峻的形势并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失去思考能力,相反,他调动了全部的智慧对“老头子”三个字作了巧妙的解释,以其机智性的幽默而免于杀身之祸。

一般说来,在不利的情境中,越是带着自我保护的色彩,后果就越不严重,幽默的成分就越多。这种特点日常交往中更能看得出来,因为日常交往的情境一般并不像见到皇帝那样严峻,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天地以充分的幽默感来进行自我保护。

例2

有一次,中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天水美》,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开演前,饰演魏延的演员突然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升帐发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个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并没有难倒马连良。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延”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站过来。”“魏延”一听,只好走到“诸葛亮”跟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个身体,俯在“魏延”耳边轻声说了句什么,那“魏延”口中连呼“丞相好计!丞相好计!”然后赶忙匆匆下场。

这一段临场现加的“戏”,连台下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捣蛋的同行骂了一句:“你这个王八蛋还不快点滚下去!”

马连良先生遇困不乱,巧言解围,不愧是一个艺术大师。

可见,许多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幽默之妙,首先是他在不利的境遇中常陷入精神的被动,不能以轻松的心情来自由变换自己的情感视角,总是被习惯的实用价值所困,所以,你的情感不能获得自由。

同时,在此情况下,你之所以缺乏幽默感,是你心眼太死,死守着通常的理性逻辑不放,不懂得我国民间艺术家的宝贵经验:“理儿不歪,笑话不来。”

拟人幽默法

拟人法,是创作童话、动画和寓言的常用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拟人幽默法,是从童话王国、动画世界和寓言故事里寻找幽默感觉。

现在,唐老鸭、米老鼠、大灰狼和玩具熊都已变成了“世界公民”,成为许多人的外号和代名词;还有黑猫警长几乎成了警察最爱的称呼了。

为了表现和平这个永恒的主题,有人画了一头斗牛,却将两只犀利的牛角打成了一只蝴蝶结,而且悠闲地闻着一朵鲜花。

牛角是不可能打成蝴蝶结,就像大灰狼不可能戴上一顶鸭舌帽一样,但是幽默感就是从这不可能中找到的。

拟人幽默法,是人和世间万物的交流和对话,使人和大自然更加亲切和谐,这也是幽默所要追求的一种效果。

先请看一则外国幽默:

例1

一天,一位法国人去拜访他的英国朋友。当他走近朋友的住宅时,一条大狗窜出来对他汪汪吠叫。法国人吓得止住了脚步。正在这时,他的英国朋友出来看见了他,忙说:“不要怕,有条谚语说:‘会叫的狗不咬人’,你不知道吗?”

那位法国人马上回答:“我知道这条谚语,你也知道这条谚语,可这狗……它知道这条谚语吗?”

这则幽默的绝妙处就在于最后一句话上,法国人故意将人和狗相提并论,将狗人格化,把它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从而既发泄了心中的不悦又不失去礼貌,他所采用的幽默手法,就是拟人的幽默法。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不能说动物没有情感,但是动物毕竟缺乏动机和手段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拟人则赋予动物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种动机,把某些无意识地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幽默往往由此而生。

请看下面一段对话:

例2

——昨天你的马骑得怎么样?

———不太坏。问题是我那匹马太客气了。

———太客气了?

——是呀!当骑到一道篱笆时,它让我先过去了。

大家一看便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马把这位先生摔下来,并非有意为之,只是由于跨栏技术还不达标准。而主人把自己的被摔遭遇反解为马的“客气”,主人正是用拟人幽默法而产生了一种自我解嘲的喜剧效果。

拟人幽默法不仅能够产生自我解嘲的效果,而且可以巧妙地运用它,以达到嘲讽他人的强烈的幽默效果。

请看一则阿凡提的故事“驴的朋友”:

例3

有一个新上任的县官,听说阿凡提机智,很不服气,扬言要把他戏弄一番。

阿凡提知道了这件事,就自动骑着毛驴来到衙门,对县官说:“我来了!”

县官看见他和毛驴一同进来,故意大声招呼说:“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

阿凡提拍了拍驴背,毛驴扬头叫起来,又是甩蹄子,又是摇尾巴。阿凡提说:“我的这头蠢驴在家说,它的朋友当了县官,非叫我带它来见你不可!”

县官涨红着脸说:“那是你的驴,同我有什相关?”

阿凡提对毛驴说:“我叫你不要来吧,你的朋友一当了县官,就不认你了!”

乡亲们一起大笑起来。

在这则笑话里,县官和阿凡提都同时使用了拟人法,把毛驴人格化,然而阿凡提技高一筹,活灵活现地把他的毛驴说成是县官的朋友,达到了嘲讽县官的幽默效果。我们说,语言是人创造的,是人类的专利产品,因而,人不愿与动物亨受同等语言待遇。但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也不妨让动物说说人话,过过做人的瘾,也别有一番情趣。不信,您试一试。

随心所欲的随意成趣法

随意成趣法,是对产生幽默趣味的种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乍一听,是信口开河,再一想,却耐人寻味。

我们这里所说的随意,并不像海市蜃楼那样虚无缥渺,使人难以捉摸,而是贴近生活的。完全可以套用一句搓麻将的术语:自摸。

随意就是顺其自然,自然才能成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古典意趣;白天我写宾馆、金三角企业家俱乐部、新空气艺术团、知了书屋、阿信小吃店、咪咪发廊……颇有现代气息。

要是来个无底洞夜总会、聊斋咖啡屋、野猪林舞厅,这样取名不伦不类不说,又有谁敢去问津光顾呢?

因此,运用随意成趣幽默法,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和谐,二是自然。

夏夜,你在朋友家小坐。

“啪”的一声,你打死一只蚊子,一摸胳膊上,已经鼓起一个大包。

“咦!这蚊子怎么专叮生人啊?”

“这是我们家的看家蚊子!”男主人笑了。

“哼!”女主人却借题发挥说:“连我家的蚊子也学会喜新厌旧了。”

一时不知道这话里包的是什么馅,使你坐也不是,走也不是。这时,幽默趣味能不能救你呢?

“嗯……啊……明白明白……”你故意自言自语地念念有词。

“你在跟谁说话呢?”女主人惊异地问。

“你没有看到你们家的看家蚊子在跟我咬耳朵吗?”

“那它跟你说什么?”女主人脸上的乌云松动了。

“它说哼哼哼,又说嗡嗡嗡,听懂了吧?”

“我又不是蚊子!”女主人忍不住笑了。

“它对我说,我咬了你一口,才知道你是个男的,要不然,我还当你是第三者插足呢?”

大家都笑了。幽默趣味驱散了夫妻间即将发生的一场风波,这就是和谐。

幽默趣味的随意技巧发展到最高层次,就能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了。

沟通心灵的自嘲幽默

自嘲幽默法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幽默手法,也是最有效的幽默方法之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人们在社交生活中,有时即使讲出了一些很惊人的妙语,很深刻的哲理,对方还是茫然。这就是说你如果不能缩短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打不破竖在你们之间的那堵透明的墙,你自己最终会丧失驾驭他们的信心,直至你在社交中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为止。

要打破这堵透明的心理隔阂,把对方的注意力提到相当高度,最具强烈效果的就是自嘲——一种列入最高层次的幽默。

自嘲无非两种:一是嘲笑自己的短处如自己的长相,还有一种就是嘲笑自己做过的蠢事。

在社交生活中,自信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要素,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猥猥琐琐、顾影自怜的人,怎么能以一种独立的人格面向社会。而且幽默本身就体现一种不为命运所羁绊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嘲。

自嘲,表现了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所处的环境有自知之明,这是一种可贵的自省精神,具有很强的内聚力,能够促使人们从相斥到相容到互补的转化。

因此,想幽默,从自嘲做起。

例1

现已退休的老许,虽然年事已高,却老当益壮。一日友人来访,问道:

“你看来完全没有变,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老许回答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首先顶着。”

我们从这个快人快语中会不会觉得充满了自嘲精神?往深处想,还会发现一个敢笑自己矮的人,他的心灵自由度一定很高。

自嘲幽默法不是故意贬低自己,哗众取宠,而是为了真实地再现自己的价值和高度。

嘲笑自己的缺点比嘲笑他人的缺点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自己的珍爱和对自己的贬抑结合起来,以主动贬抑体现自己心灵的纯净,而对别人的调笑却没有这么强的珍爱和贬抑的反差、这么复杂的情感结构。

如今社会中家庭里不和睦的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谁都想维护自尊,统治家庭。所以,夫妻的矛盾最为突出,如果矛盾得不到调解,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远,要缩短这种心理距离,就必须放弃指责对方的弱点,而主动表现自己的弱点,这种方式就是自我嘲弄。尽量摆脱自我,这样彼此的心灵就会接近。

例2

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对面两匹马正拖着一车货沿路往山上爬。

“为什么我们俩不能像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

“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样一起拉,”妻子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

“那一定是我这头公驴子。”丈夫马上接口说。当妻子说到“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妻子自己承认是“驴子”;另一种是说丈夫是“驴子”,而丈夫在这里为进一步消除与妻子的心理距离,就不让妻子说出第一种可能,抢先主动说自己是头“公驴子”,间接的说明是自己的脾气不好。这就是自嘲幽默之妙。

故作痴癫,反守为攻法

“假痴不癫”是我国古代三十六计之一。是指表面上糊涂,心里却明白,用“假痴”佯装自己的真实目的,麻痹敌人,然后再反守为攻,克敌制胜。在论辩中,是指面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能发现他的本意,故作曲解,谬释其意,讽言刺人,使其丢丑。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天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宴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小姐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你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后离开了她。那位高傲的小姐在众目睽睽之下无言以对,满脸绯红。

在这里,如果说这位小姐拒绝普希金的邀请是傲慢的话,那么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把这个年轻人称为“小孩子”,则是太无礼了。对此普希金“假痴不癫”,佯作不知道对方话中的“小孩子”是指自己,却故意把对方说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曲解为“不能和孕中的孩子一跳舞”,既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又给对方以极大的讽刺和回击。

针锋相对以正压邪法

“针锋相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针尖对麦芒”,论敌言辞锋利,我方言辞要更锋利;对方有气势,我方就更要有气势。以威对威,以势对势,以快打快,以强击强。运用这种方法要求论辩者义正辞严,理直气壮,临威不惧,神态刚强,在论辩中产生一种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

例1

有一次,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无礼之举,他说道:“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矮人罢了。”维辛斯基刚说完,罗慕洛就站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他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又接着说:

“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这是矮子的责任。”

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在这则事例中,维辛斯基作为苏联代表团团长,虽然来自一个超级大国,却出乎意料地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别国外长进行人身攻击,完全违背了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表现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业务修养,受到与会者的唾弃是可以想象的。反观作为“小国之臣”的罗慕洛,虽然菲律宾小得还远不如苏联的一个州,而且罗慕洛穿上鞋子后,身高也只有1.63米,但他面对一个超级大国外交官员的严重失礼言行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和形象不受损害,他勇敢而巧妙地动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虽然他谦逊地自称为“矮子”,但却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举起“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虽然他也把对方比作“巨人”,但这却是—个在国际交往上“行为不检点”的“巨人”。这样,“举起真理之石”的“矮子”与“行为不检点”的“巨人”正好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表现了菲律宾国虽小却不容侮辱的严正立场,准确而有分寸地批评了身为大国之使的苏联代表团团长行为有失检点的恶劣行为。

反唇相讥的倒戈一击

反唇相讥法,是指受到对手无理指责后,倒戈一击,反过去讥讽对方。它要求以简短有力的语言,一语破的,噎得对手再也说不出话来,使对手的指责、嘲讽、诘难皆被一扫而清。

例1

维特门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律师,他后来被选为州议员。有一次他穿着乡下人的服装,从农庄来到了波士顿,在一家客厅里坐下休息。这时候他听到一群绅土淑女在议论他:“呵,来了一个地道的乡巴佬,我们逗逗他”。于是,他们围了过来,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怪问题,企图嘲弄他。

维特门站起来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祝愿你们愉快和健康!在这前进的时代里,难道你们不可以变得更有教养、更聪明些吗?穿着高贵,言词如此,这是虚伪。你们仅仅从我的衣着看我,以为我是乡巴佬。而我呢,因为同样的原因,还以为你们是绅士淑女,其实,我们都错了。”

抽薪止沸解决根本法

“釜底抽薪”比“扬汤止沸”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前者是从锅底下把木柴抽掉,从根本上解决了热源问题,使汤水冷下来;而后者则是将开水暂时从锅里舀出来,然后再倒回去,热源不去,办法不彻底,汤还是会继续滚沸的。“抽薪止沸法”则从前者成功的启示而来,它不是“扬汤”而来“抽薪”——即把论敌的论据驳倒,使其沸沸扬扬、气焰万丈的论证不驳自倒。

例1

有一家养鸭场,向一家饲料公司购进了一批饲料,投放喂养后造成了鸭群的大量死亡,于是便起诉饲料公司,索赔5万元。

饲料公司的辨护律师以卫生部门的检验单和鸭群死因分析单为论据,指出饲料本身并无质量问题,其他鸭场使用后从未发生过类似事故,鸭群的死因是农药中毒,是鸭场无意中在鸭料中掺入了有毒茶叶所致。从而驳回了控方的起诉。

法院判决的结果是饲料公司无须赔偿鸭场损失。由此可见,巧用“抽薪止沸法”,是论辩中化被动为主动,化理屈为理直的好办法。

在论辩中运用“抽薪止沸法”,论辩者通过对对方论据的反驳,抽掉了燃烧之薪,从而达到了止沸的目的。

这是因为论辩双方所持的论题,都是由一定的论据所支持的,如果将一个论题的所有根据——论据抽掉,那么,论题这座“大厦”就会倒塌无疑。

如果该命题是对方所持的总命题,那么,就可告对方败北;如果该命题是对方所持的一个分命题,那么,由于你的“抽薪止沸”,使其从沸点直落到冰点,由于落差之大,是对方始料不及的,一时就难以作答,从而造成有利于你的论辩气氛,为你获取论辩的全局胜利奠定基础。

借箭致胜化害为利法

聪明的军事家不仅勇于摧毁和占领敌人的堡垒,而且还善于缴获和利用敌人的武器,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妙用,取到化害为利,借箭致胜的效果。

机智的雄辩家同样的聪明,他们像草船借箭、料敌如神的诸葛亮一样,善于用雄辩的草船将论敌射来的攻讦利箭一齐收住,再反射回去,夺得论辩的胜利。这就是所谓的借箭反射法。

曾经有一个外国通讯员在报纸上,为混入革命阵营中的机会主义头子巴枯宁鸣冤叫屈,并利用了“宁愿和聪明的敌人打交道,也不愿和愚蠢的朋友来往”的谚语,来恶毒攻击马克思对巴枯宁的严正批判。

马克思接过了这支箭,并没有否认它而将其折断,而是肯定它并将它射向了它的发射者。

他说:“完全正确,正是‘愚蠢的朋友’,才不知道只有意见相反才有争论,只有从相互矛盾的论断中才能得出历史的真实,因而把这当作一种发现而表示大惊小怪。”

妙哉!经马克思的巧手点化,谬语所闪射的智慧更为耀眼夺目了;实际上,像这位外国通讯员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的“愚蠢的朋友”!

只有他才不懂得,革命者与机会主义者的意见相反和相互争论是正常现象,只有他才为革命的蟊贼打抱不平,而为正义的批驳而大惊失色。

一锤定音简洁明快法

例1

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离开地面飞行的日子。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壮举后,到欧洲旅行。

在法国的一次欢迎会宴会上,各界名流庆祝莱特兄弟的成功,并希望他俩给大家讲讲话。再三推托之后,莱特只得走向讲台。他的演讲只有一句话: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句精采的话,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莱特可以详尽地介绍自己科学发明的经过,也可以谈论科学家的实干精神。但他的一句话,已高度地概括了作业的艰难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这样的一句话,给听众留下的将是十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