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14935200000048

第48章 柳永——不幸生活的歌者

这样一个传世久远的文学家,在世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他轻微得就像一片落叶,飘零在茫茫的人海之中。连生卒年份都没有被人们记住,所以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他是宋仁宗庆历前后在世,也就是公元1045年前后吧。后来有一位名叫唐圭璋的学者,在他的《柳永事迹新证》中说,柳永大约生于公元987年,卒于公元1053年。柳永起初的名字是柳三变。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叫三负,一个叫三接,都善于文辞,所以被时人称为柳氏三绝。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们也称他柳七。后来他任过一个时期的屯田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柳屯田。他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他出身在一个世代儒学官宦家庭,伯父和叔父都任过宋朝的官。他少年时代是在京城开封度过的。优裕的家庭生活,养成了他“多游侠邪”和“好为淫冶讴歌之曲”的性格。他风流倜傥,具有才子之气。他可能是在多种束缚下生活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另类人物,所以不见容于当世,这可能是造成他一生悲剧的原因。

从史料来看,柳永是北宋最倒霉的一位文人。我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无论是名家举荐或是科举考试,都是以文取士。但是到柳永这里,情况不一样了,文章不但没有成为他进身的阶梯,反倒给他带来了毁损。他的词作优秀,有人也曾将他举荐,但是皇帝说,就是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吗?荐者说是,皇帝说“且去填词”,就是说,那就让他去填词吧。柳永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从此,他就天天纵游在娼馆酒楼间。他把皇帝的这句话变成了一种黑色幽默,称自己为“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他曾写过一首《鹤冲天》,词中写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这是一首科场失意后的牢骚之作,也可看作柳永性格身世的写照。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是一首抒写尽意、指责深刻的好作品。它揭露了当时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使有才干的人,都做了“白衣卿相”(布衣平民),因此自己也不去为名利争斗了,就把那些浮名都“换了浅酌低唱”。但正是这首词,给他带来了一生的不幸。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亲自考试贡生,看到这首词后,扔下了他的试卷说“且去浅酌低唱,何要浮名?”宋仁宗又一次否定了他。一个读书人,怎经得起这样的“圣谕”?有了这种“圣谕”,柳永还会有什么样的前程?所以,柳永的悲剧,一方面是性格的悲剧,一方面也是时代的悲剧。

柳永不得皇帝的欢心,还不是这一次两次。从所能见到的一些记载来看,感觉宋仁宗的一双眼睛,似乎总在挑剔柳永的毛病。有一年的上元节(元宵节),柳永填了一首《倾杯乐》,词中写道“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佳色瑞烟葱茜。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雉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晚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忭(剔手旁,音变,欢欣踊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看得出来,这是一首歌功颂德的阿谀之作。本来想讨好一下当朝皇帝,不曾想,这首词竟“语不称旨”,不合皇帝的意,没有得到皇帝的欢心。

不过,仁宗也喜欢过他的词,柳永的词,也曾有过在宴席上再三被演唱的荣耀。当这样的消息传到柳永耳朵之后,他自然是喜出望外。于是他又想另制佳篇。当时正好老人星出现,老人星又叫南极星,在我国南部天空出现,但因它出现在低纬度的地方,所以很快就落下去了,很难得一见。因此,当时往往把老人星的出现,当成一种瑞兆。这年,老人星出现时,宫中设宴,仁宗命左右填词和乐,以记其胜。内侍叫柳永填词。当时柳永正想进身,也乐于为此,于是填了一首《醉蓬莱》。词中写道:“渐亭皋叶下,陇头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如天水。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声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写这种词,并非柳永的专长,是应制而作。平心而论,这首词写得不如他的“偎红倚绿”、“晓风残月”词好,写得没有灵气,于是他又遭到了仁宗的否定。仁宗对那开头的“渐”字就不高兴。当读到“宸游凤辇何处”时,觉得它和真宗(仁宗的父亲)挽联有相似之处,更加不高兴了。又读到“太液波翻”时,说,为什么不说“太液波澄”?于是,把词稿扔之于地。从此,柳永就“不再复用”了。

好在,酒楼中,还有他的“意中人,堪寻访”,于是他就“偎红倚翠”,真把那浮名“换了浅酌低唱”。这样,直到景祐元年,他才考取了一个进士。不过,这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末年,而且所授予的也都是一些地方小官,如余杭县令、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等等,最后他做到了屯田员外郎。这些小小的官职,不仅要飘游四方,还要对上级摧眉折腰。他倦于为此,所以对功名利禄更不放在心上,而把自己的情怀奉献给了那些在秦楼楚馆中讨生活的不幸女性们。

但正是这种生活成就了他,使他成为北宋文人中具有三个“一”的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古代以文取士,所有的文学家都有官职,文学都是他们的“兼职”。而官职很低、为官很短的只有柳永一人。没有公务缠身,他可以全力写作。因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写作上,一生写了词章二百多首,收集在《乐章集》中。他为一些歌女乐工提供了新鲜的词章。当时有一位名叫叶少蕴的人说:“柳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同时他也在他们中间讨得了自己的生活。填词,不仅是他的喜好,也是他的生活或生存的方式,他似乎是以填词为生。这种爱好和需要,使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很多,而且质量很好。

他是我国“大量制作长调慢词第一人”。所谓长调慢词是相对小令而言。顾名思义,小令曲短词少,容纳的内容相对不会太多。长调慢词由于突破了字数的限制,可以承载更丰富的内容,因此长调慢词更能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是小令霸占天下。欧阳修等人虽也写过一些长调慢词,但都是偶一为之,到柳永时,才开始大量制作。他在唐代中叶曲子词的基础上,借鉴了文人的长调词作,特别是宋初民间乐曲的经验,或自创词牌,或以牌填词,写了大量的长调慢词,使这种词作,具有了能与小令词作双峰对峙的地位。他的《乐章集》中,十之八九是长调慢词。柳永的名篇佳作几乎都是长调慢词。如人们长吟诵于嘴边的《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轮台子》等都是长调慢词中的上乘之作。

第三个“一”,是影响第一。柳永词影响之大首屈一指。宋仁宗多次贬损柳永词,但是,柳词却仍是不胫而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群众性。叶少蕴说,他在丹徒做官时,曾见到一位从西夏归来的官员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西夏远离中原的陕西、宁夏一带。在那些地方的人们都有这种说法,可见柳永词传播之广。

柳词的主要内容,一是自己的羁旅生活,一是秦楼楚馆的歌妓生活。羁旅,是自己的飘泊不定。歌妓生活,不仅是歌女们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抒写,而且,她们飘泊沦落的卖笑生涯,也使柳永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所以,当柳永抒写这种题材的时候,都能够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这样的作品,在柳永那里是最见功底、最为优秀的。像《雨霖铃》就是送别之作的绝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那情与景的交融,词与曲的洽切,抽象感情和具体形象的统一,使得那离别的痛楚,从宋代柳永的心田,直延到今日读者的心中。还有那《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斤笑!”这一番羁旅的辛苦和离绪的惆怅,今日读来,仍然是牵怀动情,长久被他的缱绻离情所缠绕。《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写一羁旅游宦之士在旅途的心绪。其中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使十分瞧不起他的苏东坡也认为这是柳永词并非俚俗的证据,并认为,这几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的另一长调《望海潮》也十分精彩。词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写尽了钱塘盛景。据说,当时孙何为杭州知府,门禁很严,柳永是他的布衣之交,求见也不容易。柳永就写了这首词,交给名妓楚楚,借她的朱唇歌于孙何之前。中秋之夜,楚楚果然唱了此词,孙何忙问词的作者,楚楚回答柳永,孙何第二天就会见了柳永。词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广为流传。传到金主完颜亮那里,他“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不是柳永惹了祸,实在是他把江南名胜之地,写得太美了。

柳永一生潦倒,大概也没有成家。在当了一时的屯田员外郎之后,他便旅居润州僧寺,后来生病,死在了襄阳。柳永的身后非常凄凉,家无余资,无钱安葬,据说地方官寻找他的亲属不得,出官资把他安葬了。另一种说法是,他生前为之歌唱的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这些身世飘零的不幸女性,深以柳永为知己,对她们的这位歌者给予了深切的纪念。每到清明时节,她们都相约去柳永墓前凭吊,这个活动被称做“吊柳会”。《清平山堂话本》中有一篇小说,就是根据这个事实敷衍而成的。关汉卿还把柳永的恋爱故事写成了剧本,如元曲《钱大尹智宠谢天香》。这说明,柳永,这个不幸生活的歌者,虽不得统治者的承认,但在不幸者的心中,却有一席地位。这也可算做对这个寂寥诗魂的一点安慰吧。人们说,千碑万碑不如人们的口碑。那不幸歌女们心中的悼念,是一座座无形的丰碑,树立在中国文学的千年史册上。

以《醉翁亭记》留存在当今读者心目中的欧阳修,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宋史》本传说他是庐陵人,他也自谓如此,因为吉州原属庐陵。他生于公元1007年,卒于公元10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