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恶的美学历程
14935400000002

第2章 晨曦之子路西法(Lucifers)坠落的故事

善胆怯,畏缩,没有活力,没有能力倾诉衷情,热心,辛勤得多的恶希望感染他人,而且达到了这一点,因为它具有双重特权,令人神往并且有传染性。

埃米尔·米歇尔·西奥兰《出生后的麻烦》

(Die verfehlte Sch1 pfung,1973)

(巴多罗买——福音)

在圣经的传统中存在两个讲述恶的起源的故事:晨曦之子的故事和被逐出天堂的故事。两者探讨了一个起源神话,一种绝对的、没有先决条件的开端的虚构就是以这个神话为基础的。这个神话起源有两个任务:一方面在于从野心、嫉妒和贪欲中表现恶的来源,并因此标明在它那方面导致人类行为结果的一种“罪恶现象学”(保罗·利科);另一方面,它的任务是标出一个精确的、压缩的瞬间,在这一刻统一分为两部分,它重新又是区分善和恶的前提。但是两则起源故事的功绩不在于从因果关系的意义上不可靠地描述恶的开端。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即由于什么原因在一个唯有善的世界中能够产生恶。它首要的目标始终是探讨恶所以从中产生的原型的冲突结构。它的方法在这个范围内,即当表现占主要地位的时候,是文学的方法;与此相对,说明解释的功能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在后面作为恶的美学出现的内容,借助关于晨曦之子坠落和原罪的两则圣经故事已经能够让人们在惩戒性的最初阶段就理解了。这是一种文学的描写艺术,这种文学的描写艺术使得突然的震惊、腾飞落入深渊、一种迄今为止不熟悉的暴力袭来和一种新的区分力量变得可以把握、可以领会。

路西法的坠落从家族谱系上说,先于被逐出天堂。这种顺序产生于神话的内在逻辑,因为夏娃被蛇引诱已经是魔鬼存在的先决条件。就是说一开始是晨曦之子——素材,它的结构提供了对于叙述的成果和从恶的开端的故事里可以觉察到的那些矛盾最初的认识。关于路西法的坠落,我们在圣经典范的文本中发现许多暗示,比如在“约翰启示录”(12,7—9)中讲述了魔鬼在被扔到地上以后嫉妒地迫害马利亚和耶稣基督的情形(“他大发雷霆,而且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在“以赛亚书”(14,12—15)中提到了路西法被逐出光明之顶:“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地上。”在“以西结预言”中(28,12—19)人们读到,在路西法所犯的“恶行”没有被“发现”之前,他本无瑕疵,他“被扔到了地上”。预言家以紧凑的形式勾画了一部戏剧的站点,这部戏剧的要素使人联想起一场悲剧:在无辜的前提下的原初状态,没有更详细提到的困境,作为冲突转折,以及最后公开的惩罚,这些在实际有效的戏剧艺术尖锐化的过程中构成若干阶段。报告着重强调路西法从“闪闪发光的星辰的中央被逐出”一事是在一场舞台剧的范围内,在“各国君主面前”(28,17)发生的。渐渐出现的戏剧性局面让这一场景显现出来,这种状况强调了预言家赋予路西法——神话的戏剧特性。

最初是德尔图良(Tertullian,约160—220),在他的《致马尔齐奥》(Carmen adversus Marcionem)一书中,把路西法和魔鬼相提并论,并且这样把从天堂坠落的神话解释为地狱的起源。信徒巴多罗买在希腊罗马时代晚期的一段经文中描写了路西法经受的坠落的补充细节。这段经文属于新约伪经。巴多买罗——福音第一次是在教父哲罗姆的马太注释中提及的。它从独特的角度,在一个具有中篇小说紧张度的简练故事中讲述了天使路西法的坠落过程。耶稣的信徒巴多罗买想看到“人类的对手”,在他的请求下,耶稣基督让贝利阿尔(Belial),下界的统治者,在他的660个天使的陪同下登场。他长着一个巨大的身躯,虽然被锁链锁着,还是给人一幅粗野、极有威胁力的形象:“他有1600码尺高,40码尺宽。他的面容仿佛一道炙热的闪电,但是他的眼睛像火炬,从他的鼻子里冒出一股令人窒息的烟雾。他的嘴像一个陷窟,他唯一的翅膀有80码尺长”。根据耶稣基督的命令,胆怯的信徒巴多罗买把脚踩在大怪物的脖颈上,逼着他讲述他的历史。贝利阿尔说,他本来是上帝的第一个天使,作为“撒旦奈尔(Satanael)”先于其他所有的一切被造了出来,因此配备了一个享有特权的合法地位。他的名字从Satanael(上帝的天使)的构词得来,但是在他坠落后名字被改成了“撒旦(Satan)”(地狱天使)。天堂的正常秩序被打破是在上帝造人的瞬间发生的,而且按照天使米迦勒的命令,撒旦奈尔应该对把这个人作为主人的写照来尊崇。但是他,地狱君王让人们听到他解释说:“我是火中之火,已经作为第一个天使被造出来了,难道我应该拜黏土和物质吗?”他以公开的不服从拒绝了米迦勒重申的要求和对上帝愤怒的暗示:“上帝将不会对我发火,但是我将在他的宝座对面建起我的王位,而且像他一样。”接着上帝打开了天堂的出口,让这个叛逆者带着他那同样拒绝尊崇人类的660个追随者坠入深渊。撒旦奈尔向信徒讲完了他的故事以后,又补充了一个关于他如何引诱夏娃成为恶魔的简短的报告。还没等他能够详细地夸耀他的罪孽,巴多罗买就以一道简洁的命令把他打发回了“冥府”。在巴多罗买——福音中,恶的家族史是以一种回顾的形式展示出来的,经过坠落天使自我描述这个媒介物的介绍;叙事结构的目的在于强调在这里叙述的事件已经流逝的特点,这个特性赋予路西法故事一个神话起源叙事的合法地位。

被逐出天堂的起因是傲慢、自负和自我评价过高,它们引诱站在上帝光照之中的天使路西法渴求造物主的位置。对被贬到下界毫无准备的天使不得不离开天庭,因为他犯了傲慢、自大(superbia)的死罪。“路西法”名叫“光明之星”,这一点在约翰——启示录中有类型学的预示,在那里耶稣谈到他自己时说道:“我是大卫家族的后裔,又是明亮的晨星。”(22,16)在路西法和耶稣之间的人物亲缘关系就此出现了,它表明,当年的天使——根据《女巫之锤》(Hexenhammer,1487)的一种说法“古老的,冉冉升起的星(vetus oriens)”——曾经是上帝的孩子。坠入地狱是父亲的一个惩罚行动,这一行动标志着愤怒,在一个叛逆的儿子身上实施,信徒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乔治·巴塔耶希望在关于驱逐和炼狱的整个神话综合体中清楚地看到,上帝“不情愿”自动传授给人的一个“软弱的概念”。依据这个估价,从整体中排除的行动就也在造物主身上留下了一个阴影,造物主感到受到对手的威胁,只知道用把对手清除的办法拯救自己。然而反对这个模型心理学解释的有一个符合宗教教义的强有力传统,它有另外的说法;对于这个说法,在此只有弗兰茨·封·巴德尔的看法有示范意义,值得提出来。他把路西法的坠落解释为一个样板,这个样板先犯了原罪,随之通过惩罚的行动也强调了上帝的权威:“路西法在上升中跌落,人下降,路西法由于傲慢自负而从高空坠落,人由于卑鄙无耻的行径而坠落,路西法将罪恶带到世界上,人受到引诱,只会继续犯罪。”

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来的时间逻辑对于路西法神话的内在结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策德勒的百科辞典,即理性启蒙的中心百科全书中,援引“路加福音”的一段(10,18)文字,即魔鬼像一颗星星从天上掉下来。这不仅关系到路西法名字的词源学,而且关系到上帝把叛乱的天使从天堂逐出的突然性。策德勒的词条借助路西法的命运和他那些通过“事先——之后”的主导差别臣服了的精灵们,描写了坠落加速的动力:“他们失去了挣来的无辜、正义和圣洁,因为先前他们是圣洁、正义和无辜的;而如今他们不洁、恶毒和堕落了,因此叫做天空下恶的精灵,而且魔鬼拥有恶棍的名字……”由于不愿受拘束,追求自由的推动,变得不忠实的天使背离了上帝,这种背离解释了出现区分的理由,而这个区别先前是不存在的。上帝的惩罚法庭建立了时间的秩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统一阶段的过去和引起争执的当前阶段之间进行区分。天堂起初是一片和谐的景象,而如今天使的队伍参与的争执控制了局面。直到随着路西法的反叛才出现早些时候的状况和晚些时候的状况之间的区别,出现无辜和过错,纯洁和不纯洁的分野。正如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中已经强调的那样。时间性的意识来自摧毁天堂秩序和平结构的罪恶。

假如坠落的魔鬼像一道闪电一样在地平线的上空闪烁,那它同时也意味着世界将重新作地形学的测量。在划分开的时间模型的旁边出现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天堂和地狱被严格分开。随着路西法被驱逐,“上”和“下”之间,高峰和深渊之间的区分才有可能。空间的等级制度的培养属于从天空坠落的效果,这个等级制度从它那边说,揭示出均衡的样板。天堂划分等级的秩序在地狱的模式中重复,上帝的权威和魔鬼的权威相符。应该如何解释这个区分,自从古希腊罗马时期晚期以来一直存在激烈争论。按照摩尼教的观点,这个区分反映了在同一个价值层面上的一种类型学的关系,一个带有两个同等地位的对手的二元世界结构。根据早期古基督教研究的信念,如奥古斯丁代表的观点那样,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空间区别,相比之下是充裕和空虚之间、意义和虚无之间、权力和缺乏之间落差的表现。路西法——神话发展出一种善和恶的地形地貌,这种地形地貌可以按照空间平等的原则作摩尼教的解释,或者可以按照根据其分成等级有区别的原则,可以用古基督教研究来解释。

“邪恶的神学”,瓦尔特·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Ursprung des deutschen Trauerspiels,1928)一书中这样说,“更容易产生于撒旦的堕落……而非产生于那些训诫,其中,教会的教义往往代表着灵魂的陷阱。”他以此强调,魔鬼的故事是一场戏剧的一部分,这场戏剧在我们认识撒旦的那一刻走到了它的终点。本雅明从撒旦堕落的神话中提出一些范畴的总和,它们把魔鬼的特征表现为以内在的不自由和反叛为标志的广泛要求的体现。他通过不能容忍任何屈服和制不住的雄心抱负成为单纯追求实利的代表。魔鬼的过错对于本雅明来说是一种对知识追求的结果,教义学把这种追求称作傲慢(superbia)以及好奇(curiositas)的表现,并且因此将它们摒弃。作为把反对上帝的那些力量聚集在一起的叛乱同情者,他正因为试图在抛弃最高权威的过程中——如悲剧的模式中一样——争取他的自由,结果却失去了自由:“这个绝对的精神性在从圣界解放出来时毁掉了自身,这也是撒旦的本意。”路西法的堕落源自于一种反抗,它使得冷静智慧的原则起作用;在天使造反的背后是思想上狂妄傲慢的态度。

巴多罗买——福音讲述的关于骄傲、僭越、反叛和驱除的故事是受逐步增强的原则决定的。刚刚造出来的天使的自我意识滋养了一种野心,这种野心引导着路西法从拒绝顺从到公开反叛。这样从以“我不想服务”(non serviam)为标记的否定出发,否定面对上帝服务的义务,在与精神的权威对峙中将得到直接的鼓舞。最后宣布建立自己的王位,并且在公开的竞争中战胜天堂的主人。尼克拉斯·卢曼在《上帝的观察》(Beobachtung Gottes)中这样说,魔鬼的罪孽是一次分裂行动,这个行动在那儿开始,在路西法离开天使团体并挑起和他们争端的地方。雅科布·伯梅在他的《神智学问答论辩集》(Quaestiones theosophicae,1624)一书中推测,路西法妒忌他主人造人的能力,由于这个原因背离了上帝:“他渴望成为一个艺术家,他看见创造,并且懂得泥土,在那里面他想成为一个自己的上帝。而且用中央之火在所有的事物中的权力执行统治,并用所有的东西使自己成长,希望在一切形式中训练自己,塑造自己,希望他是他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造物主想要的样子;这样的情形今天还是最大的快乐,即它们可以自我变化,变成各种各样的肖像,也就是说,能够大胆幻想。”作为创造者,路西法想让上帝让位,同时与来自天主随从行列的其他天使划清界限。在他要求的从虚无产生一个世界的“艺术家”角色中,他信任他的生产力,这种力量允许他具有显露的形式和这种显露形式内在的,及外在动力。伯梅的说法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在这纲领中包含的亵渎神明的意思,但是同时也反映了由于不顺从的天使的骄横导致的孤立:“然后当路西法把他的欲望引到他自己的权力中时,他就和上帝的意志决裂了,天主就剔除了他的名字,并嘲笑他的火生命中的光亮,因为他和团体决裂了……”亵渎的结果是过去的天使孤立,他不得不离开天堂。和上帝的竞赛使得路西法脱离了集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上帝的竞赛使路西法变成了个体,这个个体的身份来源于对服从的否定,本来路西法和所有其他天使一样,都有服从的义务。

恶的起源在于另类的可能性中,这种可能性最后打上了摒弃的印记,但是先前似乎已经建立在反叛的路西法的内心中。在伯梅的书中,关于路西法敢于背叛上帝的动力是这样说的:“自己的舒适,作为‘拒绝,背叛’的动机,推动着他……”具体什么样的动机引导他,渴望得到造物主的地位,在信徒的故事中已经提出来了;委屈、妒忌和贪欲作为推动力同样在考虑之列,伪经的文本并没有明确地将它们相互区分。叙述性的结构取代了说明理由,把路西法的坠落解释成突发事件,解释成时间性从一直是一样的永恒不变的连续性中的一个爆发形式。整个事件因此有了它能动的重量,吸引着读者。包裹恶的来源的秘密一直没有揭开;坠落的天使撒旦奈尔——路西法的故事,讲述的是路西法因为坠落变成了撒旦——贝利阿尔(Belial),具有一种神秘主义的性质,这种神秘主义没有使故事失去魅力,而只是使其有意识。神话证明了二元论的结果,它随着路西法的反叛诞生,却没有真正解释它的背景。

对从天堂坠落的评价只有一种表现的性质,却没有解释说明的性质,这导致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恩斯特·卡西尔强调说,在理念(逻各斯)世界和神话世界中一样,人类现实经验的象征性标记都是可能的。然而和这样的一些标记打交道始终受到一种基本上是文化差异的束缚,卡西尔通过神秘(神话)的思维和理论的思维(逻各斯)的区分使这一差异起作用。在神话中符号和事物直接聚集到一起,以致事物通过那些符号说出来,而在理论世界的规则下,只要认识现实的条件在这里是关于它们的矛盾的知识,符号就是四分五裂的。从这一分歧出发,引出卡西尔对人类的神秘思想形式和生活形式的理解,他看到,这一形式作为历史和理念的存在基础,是在语言的彼岸形成的。卡西尔追随谢林的学说,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区分神话和人类语言的规则。谢林在他的《神话学的哲学历史批判导论》(Historisch-kritischen 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r Mythologie,1842)中,将古代众神的故事移居到语言的以及文学的构造之外。神话不形成通过语言产生,并且流传下去的艺术的总和,而是构成一个人类生活和经验内容的原始形式。卡西尔沿着谢林的方向得出的“神秘之物客观性”的观念,把宗教学的、人类学的和历史——文化的意义领域集合成一个思想秩序,这个秩序在关于象征和行动的直观体验和生活形式中表现出来。神秘之物显现的样板解释了那些模型,它们在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生的事件的先后顺序、图像或者神秘的数字的帮助下,把知识加以划分。这样一来,在神秘领域里不缺乏因果性的因素,但是不同于在理念思维中那么有组织,因为在那里因果性的因素被更普遍地把握;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结果在此不与一定的原因相连,而是和在更清晰的顺序关系之外的不同起因联系在一起。神话在图像世界和行动图表中的实现,是为了创造意义,而不是首先需要逻各斯。

如今卡西尔推测,一种符号在礼仪化的层面之上——也就是说在重实效的层面上——建立起来了,它是渐进的,补充神秘的直观体验形式。直观体验形式最初是质朴的,由与所表明物的相似关系规定,所以是模仿的,不是按照习俗处理的。神秘之物一步步随着这些形式进入逻辑的,通过语言组织起来的思想中。神秘思想仪式化的固定,同时意味着对它逐渐被文化理智吸收的基本结构进行一种理性的组织。和卡西尔的发展假说相对,当然也可以这样强调,即神话本来只能在和逻各斯的联系中进行科学的观察。神话把聚合的物态当作研究对象提出来,因此在这种聚集的状态中,神话经常是通过语言组织构建的。这一点起初虽然没有与推测相悖,推测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思想,它在语言秩序的彼岸以现实感知的一定形式为特征;但是很清楚,一种语言彼岸神话的理论始终是不可靠的,因为它需要一个起源做前提,这个起源作为逻各斯之前的绝对点产生作用,尽管这个绝对点已经一再被塑造成文化的形式。神话为了理解恶的家族血统提供解释说明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解释说明的功效问题必然指向使神话流传至今的文学表现功能。

像从一个建筑在二元对立上的体系中引出的每一个概念一样,恶的范畴不能毫不费力地就越过一个明确的家族谱系取得。巴多罗买——福音向我们提供的起源故事的文学性质使下面的情形可以理解,即对恶的开端抽象的认识通过故事的叙述只是有条件地被运送出来。神话故事虽然揭开了发生事件的相互关联,但是没有揭示发生的动机,对于它来说,揭示和隐藏的辩证法是决定性的,这个动因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解释清楚从善到恶,从纯洁到不洁,从统一到解体的飞跃。巴多罗买的故事不能向我们说清楚,出于什么原因,统一的天堂秩序骤变成有差异的秩序。路西法从首席天使变成上帝的敌手的道路似乎在最后的结论中显得是晦暗不明和循环往复的;它的出发点是那桩罪行,而这桩罪行的存在只有通过恶的体系才有可能,可是这个体系又是从那桩罪行里走下来的。无数关于恶的故事探讨了其黑暗出身的现象,神话用这些故事分享自相矛盾的这一瞬间。在从天堂堕落到地狱的形象描述中,原初的区域始终未探查清楚,因为它恳求一种影响的相互关联显著表现,却没有揭示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阿多诺用批判的措辞评论这种机械论:“依附于图像的东西永远被神秘地禁锢着,偶像崇拜。”神话的循环往复性在于它的故事不是揭露它讲述的那些隐秘力量,而是仅仅让它们在其显现形式中变得可以理解。路西法堕落地狱的故事很难提供关于恶的解释,因为它被为它安排的场景和图画的魅力迷住了。

于是人们看到了一种描述的自相矛盾,它借助画像对于自己的前提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说明,但是却没有进行解释,对这种描述的自相矛盾性的认识传播开来。也就是说,自相矛盾的事实是,关于路西法天堂坠落的神话故事以在恶中虚构的手段呈现出一种可能是绝对的东西,而这种绝对性在决定它的差异的彼岸无法被把握。神话的开端告诉我们,恶是如何出现的,但是在它的描述方法中已经把区分的作用作为前提,没有分辨,恶也许就不可思议。在《图腾与禁忌》(Totem und Tabu,1912)中,弗洛伊德提出这样的观点,文化方法的起源蒙上了阴影,在证明起源的不同的传说中一直被扬弃。弗洛伊德在这个上下文关系中作为“第二级的扭曲”(sekund re Entstellung)来描写的东西,却允许对于客观事实情况不仅仅进行一种事后的加工。神话起源和把它流传下来的那些故事一致;它们强烈的影响力取代了人们希望在其文学形式的彼岸认出来的真实原因的明确性。在信徒巴多罗买的描写中发现的恶的家族谱系与一个开端的虚构相联系,它用文学手段从人的心灵上给以影响,促使人们觉得,所有一切都是这样,而不是别样开始的。但是离开了这个虚构的设想,恶在文化反思的框架内不能被把握,因为不存在第二种语言能够使它的真实性变得可信。谁要想不借助故事谈论恶,就始终哑口无言;反之谁要是在故事中寻找解释,他将会失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关于恶的起源的神话一直被禁锢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