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锦
一、小区营造
小区营造其基本理念强调:小区之营造需要小区居民全体参与与合作,致力于小区人文、经济与产业等之发展,促进地区之和谐。更重要的是小区居民以自立自主、自动自发的精神,群策群力,创造出地方各种特色。台湾推动小区发展与文化资产的承续由来已久,从2002年至2004年“文建会”所推动的“新故乡小区营造计划”,一直至今日正在推行的“台湾健康小区六星计划”,都是小区营造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曾提出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的定义。所谓文化产业其实可以被视为与创意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在2000年由陈其南首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当时最初的口号是“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并配合小区营造,用来发展地方经济。而小区观光结合文化产业与地景,这更是21世纪发展文化产业应思考的方向。
小区之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观光,小区有独特之文化地景(Cultural Landscape)。近年来,文化地景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名词。世界遗产公约(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于1992年正式认定文化地景为文化资产的一类,并列为保护的对象。文化地景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多元的互动关系(WHC,2001)。以J。B。Jackson为首的研究者认为所有的地景在本质上都是文化的产物(Ingerson,Alice E)。
文化地景在台湾已经成为文化资产与空间专业者的语汇。例如各县市之“县综合发展计划”、“小区总体营造规划”等,均可见到文化地景一词被用于文化观光发展、小区营造的相关论述中(侯至人,2003,P。88)。发展文化产业、观光产业,可以提升小区之经济收益、活化小区经济,增进居民之收入。观光有文化观光、休闲观光、保健观光、体育观光、会议观光、探险观光、商务观光、朝圣观光等(Picard,1996,P。164)。文化观光可以使人增进见闻,提高人文素养,体验不同文化的旅游(陈以超,1997,P。13—17)。推动小区文化观光,可以将小区之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文化艺术、民俗风物等融入观光活动中,给游客提供心灵上的满足,以达到宣扬小区文化地景的目的。
二、台湾小区营造之背景
近年来两岸的经济发展,已走向产业转型的道路,传统产业面临到了夕阳产业的窘境,这是现今经济出现的问题。小区产业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一环,其传统的产业亦面临到转型的危机。如何改造小区现有的经济环境,思考传统产业的没落与转型方法,发挥小区所拥有的产业资源与特色,使得原本已经濒临消失的传统产业能够重新焕发青春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让产业能够永续发展。实在需要一些专业技术的人士来研发与推广的,专业团队的进驻,还必须要包括技艺的传承,在小区概念中澳洲的学者苏·克拉克说:“小区是拥有四种不同的文化资产之地。”(罗秀芝译,2003,P。150),如此的小区文化资产才能够真正的流传下去,而不是演变成为博物馆里展示的技艺产品。
“小区营造”与“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口号,起初对于上安小区居民来说,是一个既新鲜又亮丽的事物。为了配合“文建会”“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发展重点,上安小区居民秉持着“针对自己的条件,营造自己的特色”的理念,以小区的三大产业青梅、茶叶、葡萄为主轴,配合各项作物的产期,以“寻春赏梅、夏茶飘香、秋收葡萄”3项产业文化活动为经纬,规划出“迎千禧再造农村嘉年华”的产业文化活动计划,于2000年向“文建会”提出“永续家园、小区再造”计划。当921大地震后重建的第一年,许多村子还在争吵与等待中找寻重建的方向时,上安小区已昂首阔步地逐步实现梦想,在“寻春赏梅、夏茶飘香、秋收葡萄”3项产业文化活动的操作中,找寻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上安小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水里乡东南端,约当新中横公路(省道台21线)83.5~86.5公里间的两侧地段,人口组成以老年人与幼龄儿童居多,对小区的营造发展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虽然产业的发展能够让当地小区创造出许多的就业机会,也可能引进一些财团的介入。至于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则赖于专家的研究与规划。上安小区常住人口约1300人,闽南、客家族群约占各半,族群之间相处和谐。居民90%以上务农,梅、茶、葡萄是小区的三大产业,加上少量的高经济作物,如香菇、热带水蜜桃、甜柿、华盛顿脐橙等,是一个产业多元而丰富的小区。
上安小区本来所有居民都安居乐业、努力过着克勤克俭的生活。然而,1996年8月的贺伯台风,阿里山地区降下史上最高纪录2000毫米的雨量,造成下游上安地区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多数山坡地往下滑动,地形地貌受到大量破坏。居民有数十人死亡,许多房舍倒塌。尽管如此,上安小区居民仍然乐观地致力于灾后的重建。1999年的921大地震,上安小区又受到严重的灾害,房屋全倒与半倒数的达10间,紧接着2001年的桃芝台风与娜莉台风,又带来很大的灾害。可以说,5年之间上安小区受到天灾的肆虐,对当地居民与产业的打击之重,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小区营造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产业的发展与当地小区的结合。上安小区的营造是由小区居民自力救济、自行参与和规划的,并不像其他小区,都是借由向政府申请之经费通过后,由政府机关派人来为当地小区进行社造的计划,小区的意见领袖与居民,根本就不能够参与社造活动。上安小区居民自动自发,参与了整个社造的过程,这也是上安小区之所以能够在台湾小区营造的规划当中走出小区的自我风格的原因。
三、上安小区营造与经济发展
(一)小区篮球赛
客家庄小区营造需要针对小区的特色而定。以上安小区为例,上安小区居民思考如何走出灾害的阴影,谋求小区经济与产业的复兴,始于1998年9月。当时,规划出由农事班队认养篮球球团,球员年龄涵盖老、中、青三代的新农民。号称台湾第一小区职篮“上安小区篮球联盟”,简称SBA。赛制的拟定,以加强居民互动及提倡伦理建设为最高准则。赛场上的五人,须随时保有老、中、青三代的球员,以增进球员的互动。此外,还制订球员管理规则,借着球赛的进行,导引小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小区居民情感交流,改善当前社会的疏离感,进而蔚成小区休戚与共全体和谐之风潮。1999年9月25日是第一年篮球季的总冠军决赛,当大家期待着球场上能夺标并抱走最大的奖杯时。没想到,总决赛的前四天,“921”大地震,将上安小区活动中心的篮球场震垮,也震碎了居民的篮球梦。全村有95户房屋半倒或全倒,虽然死伤不严重,但农作物的损失惨重,让上安人顿时不知所措(刘蕙苓,2004,P。86~112)。此后,经过一年球赛磨合与润滑的SBA干事部成员,适时发挥了“打断手骨颠倒勇”的篮球精神。大家集思广益,以球团干部为核心,决定化危机为转机,朝产业重建与小区观光方向打拼。于是,推出迎千禧再造农村嘉年华的产业文化活动,让产业文化结合小区观光,带来观光人潮。谁也没想到,本来只是一群人交流联谊的篮球活动,却变成上安小区总体营造推动的原动力,带着小区朝产业再造的方向发展。
(二)千禧再造农村嘉年华
上安小区以小区三大产业的产期为经纬,规划出“寻春赏梅、夏茶飘香、秋收葡萄”等一系列的产业文化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度,结合观光、教育与文化包装的产业活动,果然吸引游客大量涌入。不但给灾后的上安小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奠定了上安小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三)上安小区以文化产业带动小区观光的做法
上安小区有许多传统的文化产业,有许多农特产品,包括苦茶油、蕨类、野菜、爱玉子、芋头、生姜、百香果、有机茶叶、玉米、竹笋、李子、梅子、脐橙等,产品有独特的品味与美感,亦具有地方特色。上安小区分别订下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策略,带动小区之经济发展。例如,推动小区观光,以文化体验模式,将小区打造成小型文化园区,包含了小区住宿、小区咖啡屋、小区风味餐厅、小区手工艺展售中心等等,让上安成为一个小型的文化园区。上安小区的经营,是以文化观光为重点,建立了以透过小区地景欣赏、小区手工艺品的制作与贩卖,一方面营利,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做了一番整理,让文化与产业结合,以小区观光模式,营销小区文化产品。
1.寻春赏梅
梅子是中国特产,生产期短,每年四月采收,此时的青梅较耐贮存,既可做成腌渍梅,也可制成话梅。上安小区种有大面积的梅树,每年产量丰富。因此,小区观光推出寻春赏梅活动。
(1)赏雪梅
初春梅花绽放,默林一片雪白的景致本就令骚人墨客流连忘返,再加上搭配着梅花艺展、梅与音乐之飨宴、梅子产品品尝等丰富多元的产业文化活动,因使人不愿离去,所以给小区带来了颇丰的收入。
(2)梅与陶的对话(脆梅DIY)
自2002年起,上安小区与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合作,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办理脆梅DIY体验教学活动。每年的参加人数超过5000人次,营业收入逾200万元,还带动上安梅进军大台北都会区市场。
(3)梅与工艺(槑铅笔)
“槑”是“梅”的古字,由两个“呆”合并而成,上安村民突发奇想,发挥创意,利用每年冬季修剪下来的梅树废弃枝干,通过“文建会”、台湾工艺所的辅导,开发出全台独一无二的梅枝工艺品——槑铅笔,由于人们常口语戏称“呆呆铅笔”,无形之中也为此项创意产品创造了许多的话题营销机会。
“槑铅笔”于2001年获得“全台湾园区创意竞赛优等”殊荣,上安小区对梅的应用从赏梅、采梅、制梅DIY到“槑铅笔”,可说利用得淋漓尽致,成为真正的“槑小区”。
(4)梅与健康(青梅浓缩精)
青梅浓缩精,又称梅肉精,是最天然、最健康的梅子保健食品。中国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食用,可惜在台湾却是失传已久。1999年张宏忠费了一番工夫,总算把这项健康食品找了回来并指导小区梅农加工制造。2009年它的产值已超过新台币1000万元,成为小区主打之梅子健康食品。
2.夏茶飘香
(1)化无用为有用(制茶研习)
夏茶是茶叶在一年四季中质量最差的一环,所能卖得的价钱往往不敷成本,多数茶农均放弃不生产。上安小区发展出一套制茶研习及相关搭配活动,利用原本要丢弃的夏茶茶菁,作为研习的材料。对学员或游客而言,烘焙制茶的过程是消费的目标,同时也可把自制的茶叶带回家品尝,提升对饮茶的认识及兴趣;对于茶农而言,在不增加劳动成本的情况下,又能让这些原本缺乏市场价值的夏茶,换得部分的收入,这种做法实为化无用为有用的典型(李永展,2000,P。128)。
(2)创意饮茶(七碗茶七样梅之饮茶)
“七碗茶七样梅”之特殊饮茶方法:唐朝茶祖卢仝(795~835),号玉川子,一生爱茶成痴。他的七碗茶诗每饮一碗,都有新感受。上安小区将小区所产七种各具特色的美味梅制品:紫苏脆梅、紫苏梅、Q梅、地震梅、西施梅、阿嬷梅、醉梅,搭配“七碗茶诗”之诗意,另成一番品茗与赏梅的乐趣,创造出独特之饮茶文化。小区的人们还同时指导小学生学习“七碗茶七样梅”之饮茶艺术,促使小区产业向下扎根。
3.秋收葡萄
上安小区之葡萄种植已20多年,栽种面积约80公顷,栽种品种为巨峰葡萄,品牌名称为“黑紫玉”。小区每年8月到11月,定期举办“紫色魅力葡萄季”活动,有DIY采果体验、葡萄季活动、葡萄藤工艺DIY、葡萄酒品尝、葡萄风味餐、制酒过程导览解说等。
4.善用知识处处是商机
农村小区最大的资本就是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如何将原本没有市场价值的、被丢弃的东西,转化成为可以换取收益并且形成当地特色的产品,则需要创意、巧思与不同的思考逻辑。横跨三廍坑南北两岸的鹊桥,全长225米,是南投县最长的单跨距吊桥。桥面距河底超过60米,走在鹊桥上向下俯瞰,上安小区美丽的地景,尽收眼底,是小区最吸引游客的景点。游客可以用A4纸,裁成“许愿卡”。然后将许愿卡从鹊桥往下丢。只见一张张的许愿卡,宛如螺旋桨往下飘落,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这一活动也深受游客喜爱。
四、福州市三坊七巷之小区营造
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别称榕城,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福州城建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福州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我们探求福州之小区营造,特别是以三坊七巷为代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整个布局,以南后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此街区是福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街区附近居民甚多,可以规划成为一个小区,集中思考如何加强小区营造。
其实,早在2009年7月20日,为了营销三坊七巷的文化,福州已经举行了“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中得到的结论就是,福州市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应该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中国的财富。笔者认为,营销三坊七巷的文化,还是要靠当地的小区居民有共识,再由官方加以辅导,制定一套有具体目标、有轻重缓急的行动步骤,才能逐步落实打造三坊七巷的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