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护理学
14936700000033

第33章 常用推拿手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推拿手法由于流派不同,分类较多,为了便于掌握,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归纳为七类手法,介绍如下。

一、摆动类手法

以指、掌或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摆动类手法。

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指峰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通过前臂、腕关节连续协调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治部位,称为一指禅推法。

(1)动作要领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抬肩用力。垂肘,上肢肌肉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略低于腕部。悬腕,手腕自然悬垂,桡侧略低于尺侧,不可用力将腕关节屈曲或上翘绷紧。指实,拇指要着力吸定于施治部位,不可跳跃和来回滑动。掌虚,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及手掌要放松,握成空拳状,拇指垂直盖住拳眼,四指亦可自然放开。施术过程中,腕部摆动要灵活自如,摆动的幅度,频率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宜紧推慢移,即腕关节摆动的频率要快,每分钟120~160次,而拇指着力点的移动要缓慢,移动幅度要小。

(2)临床运用一指禅推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主治失眠、偏瘫、高血压、胃痛、关节痹痛等。

2.滚法用手背近小指部或小指,无名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连续屈伸外旋活动,连同前臂的内外旋连续动作,手背成滚动状,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治部位,称为滚法。

(1)动作要领肩臂放松,沉肩,垂肘,肘关节微曲约130°,置于身体侧前方,手腕放松,手握空拳。滾动时,小鱼际及掌背着力,与施治部位相互紧贴,不可跳跃、摩擦。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左右,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时向内滾动约40°。操作时应紧滾慢移,即滚动要快,而移动要慢,移动幅度要小。动作要均匀协调,轻重缓急适宜,频率为每分钟140次左右。

(2)临床应用滚法是推拿临床主要手法之一,其特点是接触面广,压力较大,渗透力强,以手背小指部着力的滚法柔和舒适,以掌指关节着力的滚法刚劲有力。本法多用与颈项、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滚法具有舒筋活血、缓解痉挛、通络止痛、滑利关节、改善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主治风湿痹痛、偏瘫、肌肤不仁、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退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等。

3.揉法以手指指面,掌根或鱼际部分吸定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称为揉法,分为指揉、掌揉和鱼际揉法。

(1)动作要领沉肩垂肘,上肢放松置于身体前侧,肘关节微屈约120°,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手部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运动。手指指面、掌根或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并吸定,术中不可滑动和摩擦。用力宜轻快柔和,均匀深透,不可下压,不可漂浮。手法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根据临床需要,揉动幅度可大可小,亦可由小渐大。

(2)临床应用揉法轻柔舒缓、接触面积大,具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宽胸理气、健脾和胃、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主治脘腹胀满、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口眼歪斜、小儿疳积、耳聋耳鸣等病证。

二、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本类动作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按法以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体表垂直方向向深部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又分指按和掌按。

(1)动作要领①指按法:医者单手握拳,拇指伸直,以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用腕、臂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向下按压,待刺激深达组织深部后,逐渐减轻压力,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②掌按法:医者沉肩、伸肘、腕背伸、上身略前倾,蓄力于施术的上肢部,以单手掌或双手掌叠放于施治部位,用掌根着力下按,得气后减轻压力,然后再重复以上动作。施力要和缓,不要晃动。

(2)临床应用按法具有理筋整复、活血止痛、开通闭塞、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全身经穴,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主治风寒痹痛、脘腹冷痛、五更泻、月经不调、寒凝经痛等病证。

2.点法以手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或肘尖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垂直下压称为点法,用指端点称指点法;屈指用骨突部点称屈指法;用肘尖部点称肘点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做到深透,用力大小视受术部位、肌肉厚薄程度而定,用力由弱渐强再由强而弱,反复用力,不可用暴力点压。一般以局部酸胀得气为宜。

(2)临床应用具有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解痉止疼、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穴位,多用于脘腹挛痛、腰腿疼痛麻木等病证。

3.压法以指掌或肘尖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力深压,称为压法、压法分为指压法、掌压法和肘压法。

(1)动作要领①指压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沉肩、屈肘、悬腕,以肩、臂、腕发力达指腹,由轻渐重,深压而抑之,压而不动,提则轻缓。②掌压法:以单手或双手掌叠放于施治部位,上身前倾,合腕、臂之力,由轻渐重,深压而抑之,压而不动,提则轻缓。③肘压法:医者上身前倾,沉肩,屈肘约140°,以肘尖尺骨鹰嘴突部着力于体表,躯干和上肢协同发力,垂直向下按压,压而不动,使力透筋骨。

4.掐法以拇指爪甲部着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垂直用力掐压,称为掐法,又称爪法、切法、指针法。

(1)动作要领沉肩,屈肘,腕关节伸直,虎口张开,拇指指间关节曲约90°或伸直前臂静止用力,拇指爪甲着力,掐压施治部位。用力持续平稳,由浅入深,由轻渐重,不可使用暴力。施术时不可揉动,以免损伤皮肤。若用于急救,则应突然用力,快速掐取,至患者恢复神志为止。

(2)临床应用掐法具有开窍醒脑、回阳救逆、镇惊安神、行气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头面部及四肢经穴,如人中、内关、老龙等,主治昏迷、惊厥、休克、中暑、惊风、癔病发作等危急病证。

三、捏拿类手法

1.捏法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将皮肤及少量皮下组织捏起,随即放松,称为捏法。捏法分为拇食指捏法和拇食中指捏法。

(1)动作要领①拇食指捏法:医者虚掌,双手食指屈曲,以食指中节背侧紧触皮肤,拇指在前与食指相对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并捻转,两手交替循序前移。②拇食中指捏法:医者双手拇指桡侧紧贴皮肤,与食指、中指相对捏起皮肤,随捏随提,捻动前移。

(2)临床应用具有调和阴阳、培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适用于头颈、脊腰及四肢,以小儿脊柱两侧为多,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体虚等病证。

附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下面介绍捏脊法的两种操作方法。

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

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捏脊(积)的操作一般连续操作5~6遍,对需加强手法刺激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

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佝偻病、腹泻等病证。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也同样有治疗作用。

(1)动作要领以拇指和食指、中指二指或其他四指指腹相对着力,前臂静止性发力,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协调运动为主,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进行提拿。不可屈曲指间关节,而以指端用力,避免钳子样动作。动作沉稳缓和均匀有节律,力度适中,由轻渐重。

(2)临床应用具有疏经通络、宣通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开窍提神等作用,适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处,主治颈项强痛、风寒痹痛、肌肉酸痛、伤风感冒等病证。

四、摩擦类手法

1.摩法以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部连同前臂做环形而有节律的盘旋摩动,(1)动作要领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掌摩时,手指自然伸直,手掌掌附着于体表;指摩时,腕、掌指部微屈,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附着于体表。腕部连同前臂做缓和协调的环旋运动,动作轻快柔和,用力平稳均匀,一般先轻后重,由浅入深,手法频率为每分钟120次左右,不可按压推捏。

(2)临床应用具有益气和中、调理肠胃、温通气血、活血散积、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主治胸胁迸伤、外伤肿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等病证。

2.擦法以手掌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以直线往返摩擦,称为擦法。擦法分为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和掌擦法。

(1)动作要领沉肩,屈肘,腕关节伸直,与前臂平行,手指自然伸直或微屈。上臂发力,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前臂,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运动。擦法移动速度较快,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移动幅度较大,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移动幅度尽量加大。用力平稳着实,均匀连续,一般出去时力量稍大,回来时稍小,动作仅在体表皮肤,不可带动深部组织,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临床应用可用于全身各部位较为平坦处。掌擦法适用于肩、背、胸、腹及胁肋部,具有温经通络、调理脾胃、宽胸理气等作用,主治胸闷胁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胸胁迸伤等病证;大鱼际擦法多用于四肢各部,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主治伤筋肿痛、风湿顽痹等病证;小鱼际擦法温热作用较强,适用于腰、背、臀部及小腹等处,有温经活血、散寒解表、补肾强身等作用,主治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风寒感冒、神经衰弱等病证。

3.推法以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称为推法,用指称为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1)动作要领医者呼吸均匀平和,不可屏气。着力部位附着肌肤,用力均匀沉缓,动作协调,缓慢移动,以施治部位皮肤不变形、不发红为度,切忌重硬粗暴。

(2)临床应用本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活血止痛、温经活络等作用,主治颈肩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胸闷不畅、脘腹痞满等病证。

4.搓法以双手掌面或掌指部挟持患者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上下移动,称为搓法。

(1)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用双手掌面或掌指部挟持施治部位,前臂发力,通过腕部带动双手做快速回旋搓揉,同时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用力宜均匀柔和,由轻渐重,速度由慢渐快。动作轻快协调,连贯有节律,快搓慢移,上下来回3~5遍。

(2)临床应用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解痉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于四肢、胁肋及腰部、上肢,多用来治疗四肢关节伤筋、腰背疼痛、胸闷、胁痛、肢体麻木等病证。

5.抹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拇指指面紧贴皮肤,作左右、上下或弧形往返移动,称为抹法。抹法分为掌抹法和指抹法。

(1)动作要领①掌抹法:沉肩,垂肘,悬腕,单手或双手掌面紧贴皮肤,作轻重适宜、轻巧灵活的往返移动。②指抹法: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作轻快柔和的往返移动。

(2)临床应用抹法是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推拿治疗的起始手法或结束手法。掌抹法适用于胸腹、腰背部;指抹法适用于头面、颈项及手腕部。抹法具有开窍醒脑、明目安神、舒筋活血、散瘀消肿、通络止痛等作用,主治神经衰弱、伤风感冒、头痛头昏、胸胁胀痛、肩背酸痛、外伤肿痛等病证。

五、振动类手法

1.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持肢体的远端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抖动,使肢体组织呈波纹状起伏抖动,并使这种振动传递到肢体另一端,称为抖法。

(1)动作要领①抖上肢: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上肢自然放松,医者立其前外侧,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腕部,在患肩外展、前屈位稍用力作小幅度上下连续抖动,使振动上传前臂、肘、上臂及肩部,整个上肢产生明显的舒松感。频率由慢渐快,一般每分钟200~300次,抖动幅度由大渐小。②抖下肢:患者仰卧位,医者立其足端,双手紧握患侧踝部,在患肢伸直略抬高位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幅度由小渐大,频率由慢到快,一般每分钟120~150次。

(2)临床应用具有理筋整复、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多用于四肢部,尤其常用于上肢,刺激温和,常作为结束手法使用,主治四肢、腰部的筋伤错位。

2.振法以手掌或手指部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连续不断的快速振颤动作,并将其传递给施治部位,称为振法。振法分为掌振法和指振法,掌振法是腕关节略背伸,手指自然伸直,以手掌掌面轻触施治部位,作上下快速的振颤动作;指振法是腕关节悬屈,手指自然伸直,以食指、中指二指指端轻触施治部位,作上下快速的振颤动作。

(1)动作要领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术者注意力要集中,由“意识”使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紧张而产生小幅度的上下急骤的振颤动作,动作力量要深透,使深部有温暖舒适感,频率要快,每分钟可达300次左右,一般作用2~5min,不可摆动手臂或移动手指掌。

(2)临床应用具有和中温阳、养血安神、消积导滞、温经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内、妇、儿科疾病及其他杂病的治疗,主治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脘腹疼痛、中气下陷、痛经、月经不调、小儿腹泻、疳积等病证。

六、击打类手法

1.击法以拳、掌根、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称为击法。用拳背叩击称拳击;掌根叩击称为掌击;用掌侧小鱼际叩击称侧击;用指尖叩击称指尖击法;用桑枝棒等器械叩击称棒击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应垂直叩击体表,用力快速而短暂、力量均匀、速度适中有节奏,不可有拖抽动作,用力大小视患者体质、施治部位而定。

(2)临床应用具有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镇静安神、解痉止疼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主治肢体麻木不仁、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神经衰弱、失眠烦躁、头痛眩晕等病证。

2.拍法以掌指部着力,五指并拢微屈,用虚掌反复拍打一定部位和穴位,称为拍法。

(1)动作要领肩、肘、腕放松,以掌指部着力,五指并拢微屈,以手腕发力,虚掌拍打施治部位,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协调灵活,用力均匀,频率为每分钟80~140次。视患者体质、病情及部位决定用力大小,不可用暴力拍打。

(2)临床应用具有调和气血、疏松腠理、引邪达表、解痉止痛、舒松筋骨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及四肢。主治四肢肌肉麻木不仁、半身不遂、风湿痹痛、肌肉痉挛、腰背肌肉劳损、胸闷不畅等病证。

3.叩法以手指端、手掌侧或空拳以及借助某些器械(如梅花针等)叩击、叩打一定部位或穴位,称为叩法。

(1)动作要领肩、肘、腕放松,以腕部发力,指端、掌侧或空拳着力。叩击时用力要稳、轻巧而有弹性,动作协调灵活,均匀而有节律,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

(2)临床应用具有疏经通络、疏松腠理、滑利关节、开窍醒脑、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头、肩、背、胸及四肢部,主治风寒湿痹、肌肉酸痛、肢体麻木不仁、头痛头昏、神疲乏力、神经衰弱等病证。

七、运动关节类手法

1.摇法医者一手握持或夹住关节近端,另一手握持关节远端,作和缓均匀的回旋转动,称为摇法。

(1)动作要领①颈项部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颌,作左右环转摇动。②肩关节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做环转摇动。③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髋膝屈曲。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作髋关节环转摇动。④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趾部,作踝关节环转摇动。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

(2)临床应用具有滑利关节、疏经通络、活血化瘀、预防和松懈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髋部,临床常用于颈椎病、落枕、肩周炎、四肢关节扭挫伤等引起的关节强硬屈伸不利、运动障碍等病证。

2.背法施术者和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施术者用两肘挽住受术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推臀,将受术者反背起,使其两足离开地面,以牵伸受术者腰、脊柱,再作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用力颤动或摇动受术者腰部的一种推拿方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施术者臀部的颤动与两膝的屈伸动作要协调。

(2)临床应用本法具有使受术者腰、脊柱及两侧伸肌过伸的作用,可促进扭错的小关节复位,有助于腰椎间盘脱出的还纳,常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适用于腰部急性损伤、腰椎间盘脱出症等。

(1)动作要领①颈椎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身后,用双手拇指顶其枕后,掌指部托住两侧下颌部,用力向上拔伸,并可用双臂压住患者双肩,以助拔伸力量。②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双手握住其腕上部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拔伸,嘱患者身体向对侧倾斜以对抗牵拉。③腕关节拔伸法:医者一手握持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双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牵拉拔伸。④指间关节拔伸法:医者一手握持患者手掌部,另一手捏持指间关节远端,双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牵拉拔伸。

(2)临床应用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矫正畸形、松解粘连等作用,适用于颈椎、脊柱及四肢各关节,主治关节错位、伤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肩、肘、腕、指、踝、趾各关节外伤后遗症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