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14936900000040

第40章 诗酒浪漫里的人生

中国古代文人最令人神往和陶醉的人生方式无疑是诗酒风流,作为这个精神行为系统中最有神采的人物又当数李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摄下这样的镜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真乃谪仙人也,竟借诗酒风流的旷世才华,于醺醺然的状态中超越了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市井与朝廷、布衣与天子的等级台阶,这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史的奇迹。其实,杜甫之所谓“饮中八仙”,在人物品位上包括贵族显宦、清流文官和平民书生,涉及到他们不拘礼节的形形色色的生活趣味、公事之余的人生形态、消愁避祸的方式,以及宗教态度、世俗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特殊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杜甫在这些品位不等、年代略有参差的人物身上,描绘了一个未能躬逢其盛、而心向往之的精神自由雄放而清雅脱俗的“理想国”,一个富有魅力的“醉态盛唐”。

“斗酒诗百篇”已经成为“醉态盛唐”的旺盛蓬勃的艺术创造力的象征。杜甫以后的唐宋之世,文人们怀着无限钦慕而又难免自惭形秽的复杂心理,借此创造着有关李白的“新神话”。新神话的焦点始终不离布衣诗仙与盛世天子的话题,不离李白于天宝初年以布衣入朝而待诏翰林的诗酒轶闻,唐代孟棨《本事诗·高逸》对盛唐时代诗人面对天子乘醉逞才的行为,已经多有渲染:(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会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

在这则记载的人物要素方面,诗人与皇帝之外,宫人有了,但不是杨贵妃;高力士有了,但并没有屈尊侍候诗人。具备“四个第一”的人物要素,即诗才第一的李白、地位第一的玄宗、美貌第一的杨贵妃和内臣第一的高力士,则是唐人韦睿的《松窗杂录》所记载的李白醉赋《清平调》词三章。这里甚至让乐律第一的李龟年持金花笺去宣召李白,李白以名花第一的牡丹比喻杨贵妃,而且也写到高力士以脱靴为耻而谗毁李白了。以这类顶尖的人物要素,极写“醉态盛唐”的诗家殊荣和隐藏着的政治危机者,前尚有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后又有宋初乐史的《杨太真外传》,数代传闻都在苦苦地寻找着一种失落了的“李白现象”。

诗酒因缘,众所周知,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非常广泛、非常久远的精神文化现象,韩愈称之为“文字饮”。李白代表盛唐风采,从诗酒因缘中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在这方面,他自然受过孔融、曹植、阮籍、陶渊明、贺知章、孟浩然的影响。但在更深刻的意义上说,这是李白的原创,具有李白的专利权。“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嗜酒如命,但《咏怀诗》八十二首,仅一首言酒:“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因此醉态仅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非诗学思维方式。陶渊明把酒向诗学思维推进了一步,他述酒之诗甚多,但由于性情高逸恬淡,往往在吟咏酒中“深味”之时,以明净之心感悟和思考着生命哲学,未能潜入醉态狂幻的诗学思维方式的深处。如他的《饮酒》诗之十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阮籍的“对酒不能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从其中一“不能”、一“忘”来看,醉态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方式,还不是他们的诗学思维方式。李白把醉态作为诗学思维方式则有了实质性的、原创性的进展。杜甫《饮中八仙歌》(同上)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简直是把李白作为“诗酒谪仙人”来描绘,斗酒诗百篇成了他醉态思维方式的概括性说明。这也就像王羲之也饮酒,我们在他的《兰亭序》书法中发现不了多少酒气,而到“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到了“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的时候,已是满纸醉态淋漓了。把醉态融于笔墨,乃是盛唐人的一大创造,是盛唐气象的重要体现。

没有醉态思维,是很难写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样的句子,一句把时空拓展到黄河、天上、大海,一句把时间凝缩到一朝一暮。没有醉态思维,也很难写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样的句子,用散文写法,“昨天不可留”就足矣,不可留当然是“弃我去者”,昨日又何必加上“之日”;“今日多烦忧”就足矣,多烦忧当然是“乱我心者”,今日再加上“之日”,也打破常规。接下来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是仰视青天,一是俯视流水,俯仰之间出入于人心和天地。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诗句都属于全人类诗歌中最有才华、最为美妙的句子。这就是醉态焕发出浪漫诗人自由创造潜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