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14936900000043

第43章 生前与身后的浪漫传说

李白之浪漫不但见之于生前,出于同情和赞美,其浪漫传说在其去世后亦流传不绝。相传李白家穷,小时无钱读书,他又很想学习,便去学馆旁听。老师看他是个人才,就送笔和纸给他,让他参加学习。学东辞退老师后,老师又推荐他到匡山去读书。在匡山,老师白天教他读书,早晚教他习武。传说太乙真人赐给他一匹马,李白想往哪里走,很快就到了。李白念书起初并不专心,他在受到一位老婆婆决心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启示教育后,读书用功,再不贪玩了。李白拜学识渊博的隐士赵蕤为师,学习书法,其教诲是学人书法,首先学人其志,学人其识,尔后才能学其形而得其神。赵蕤说,唐太宗推崇虞世南的书法,是因为他一是学识渊博,二是有德有行,三是精通辞赋,四是为人正直,五才是他的书法传世。李白顿开茅塞,以后的书法有虞世南的笔法、笔意。还传说李白在江油窦团山和普照寺题过诗,在青莲乡写过匾,在彰明县衙当小吏时,与县太爷去看灾情,观涪江涨水续县令诗,使县令狼狈不堪。相传李白在成都时住在一条小巷的高升店,他帮助老妈妈画扇赠银,使这些卖不上价的团扇,经李青莲题字上面,成为少有的墨宝,买主愿出高价来买。以后这条小巷就改名叫青莲巷。还传说李白上京赶考,遇到贪官为考官,挂牌子宣布:“凡报考者,必须交五十两银子,否则不报名。”李白等穷举子们联名做呈子,准备在皇帝面前告贪官,递去的呈子被贪官截住,换了一种手段,让穷举子们参加考,但公榜上一个都没中,穷举子们就去闹考堂,李白以渊博的知识对答贪官的出题,使其尴尬万分。

当然,有关李白的浪漫传说最有名的要数三大传奇:命高力士脱靴、酒后捉月与骑鲸升天。命高力士脱靴,始见于中晚唐诸家稗说,旋被采入正史。晚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昂,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刚见面就叫脱鞋,李白也居然伸出脚去叫高力士替他脱!如此怪诞不经之谈,《旧唐书》将其收入李白本传时做了修改,说是他待诏翰林之后,“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不是皇帝要他脱,而是他自己酒后所为。《新唐书》本传亦云:“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复云:“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妃;帝欲官白,妃辄沮之。”将此事与杨妃联系,则采自韦睿《松窗杂录》:“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按指《清平调词》)……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妃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酒后捉月与骑鲸升天,使李白的死也不同凡响,显得很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此说正史不采,但屡见于文人歌咏,辛文房《唐才子传》一类别史稗说以及若干方志亦载。骑鲸之说,始见于晚唐五代人贯休《观李翰林真》:“宜哉杜工部,不错道骑鲸。”大概他见到的画像便是骑着条大鱼罢。按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中“南寻禹穴见李白”一作“若逢李白骑鲸鱼”。到了北宋,文人歌咏便将骑鲸与捉月连起来。如梅尧臣《采石月下赠功甫》:“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郭祥正(功甫)《采石渡》:“骑鲸捉月去不返,空余绿草翰林墓。”金代李俊民《李太白图》:“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传奇之说,陈陈相因,歌咏者不必相信实有其事。

白居易《李白墓》写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今人顾学颉《白居易年谱简编》将此诗系于贞元十五年(799),朱金城《白居易年谱》则将其系于元和十三年(818),都是根据白氏行踪推定,未知孰是,要之去李白之死均不远;白氏认为李白坟就在采石江边。再如杜荀鹤《哭陈陶》:“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孤坟各三尺,却曾开解哭君心。”项斯《经李白墓》:“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身殁犹何罪?遗坟野火燃。”贯休《古意》:“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可见,唐代采石江边确有一个李白坟,并非后世所谓衣冠冢,而是埋有李白真骨的坟,至少当时不少人这样认为。

总之,根据现有文献,采石江边当先有一个李白坟,然后才出现下水捉月以致骑鲸飞升之说(白居易等人诗中均无此说);捉月与骑鲸固属“好事者为之”,溺死并葬于采石则不无可能,须分别看待。上述浪漫传奇多属无稽,但是,使唤一个势倾天下的大太监为一个穷文人脱靴,何等痛快!故人们乐于传播,有诗有画还有戏曲和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