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14936900000063

第63章 婉约词的界定及研究概况

“婉约”二字的本义有二:一是和顺婉转。《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词,以从逸王志。”其注云:“宛,顺也;约,卑也”。二是柔美。张延远《书法要录·梁庚元威论书》:“(孔)敬通又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无论是语言的“婉约其词”,书法的“婉约流利”,都表现出一种柔美、温和、委婉、潜气内敛的风格。明代人论述宋词风格时,始截然分为不同的两大类。徐师曾(1547-1610)在《文体明辨序说》的《诗余》一节有:“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词情蕴藉,豪放者欲气象恢弘,盖虽因其质,而辞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种种对于婉约词的认识都是根据婉约词的发展过程而来。陈匪石在《声执》卷中有言:“词肇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再云:“千古词宗,温韦发其源,周秦竟其绪,白石、碧山各出机杼,以开来学。”这也大体展现出婉约词的粗疏架构。文人的作品,南唐有异于《花间》,但仍是渐进,而至柳永,婉约词风始为一变,即变雅为俗。与柳永同时或稍后的晏殊、欧阳修都是雅多于俗。至苏轼,婉约词再一变,主要是扩大了题材范围。但在与苏轼同时的秦观或稍后的周邦彦、李清照,虽有“婉而媚”、“婉而丽”、“婉而隽”之不同,却都又回到了婉约词的“本色”、“正宗”上面。“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南渡以后的婉约词,就其大家说,姜白石“以健笔写柔情”,辛弃疾的婉约词中寓有豪情,吴文英是正统婉约派,“藻采组织,而神韵流转”。晚宋的婉约词大家,如蒋捷、周密、王沂孙等,只如“寒蝉凄切”蒙上一层或浓或淡的哀愁。而从盛唐至南宋亡的婉约词,内容、格调、艺术手法等都有不断的变化发展;在南宋初和南宋末也都有如水之回旋,但并未形成潮水大落之势。故于20世纪初刘毓盘《词史》在最后一章有这样的总结:“词者诗之余,句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