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14936900000068

第68章 多姿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塑造了众多绚烂夺目的女性群像。他的旦本戏突破了以男权本位,以士文化为中心的文学传统,而以平等的视角关注这些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从而在五彩斑斓的文学艺术长廊里留下了许多倩姿丽影,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女性文学史崭新的一页。在现存的18种杂剧中,有12种是以女性作为剧中的主角。有大家闺秀王瑞兰、刘倩英;有年轻的寡妇谭记儿、窦娥;有地位卑贱的妓女赵盼儿、杜蕊娘、谢天香和婢女燕燕;有年迈的蔡婆婆、王婆婆。她们虽然性格不一、身份各异,相同的却是她们无一例外地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她们都是封建统治奴役和色猎的对象,在反抗压迫的斗争中显示出她们刚强的性格与闪光的智慧,勇敢面对权豪势要、流氓地痞、恶吏官绅的胁迫。由此我们看到了古代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以智慧勇气抗争的女性——赵盼儿和谭记儿。《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当时大都和杭州妓女数量之多:“新都城与旧都近郊公开卖淫为生的妓女达二万五千余人。”在繁华兴盛的勾栏瓦舍,也隐藏着元代读书人精神支柱坍塌之后的悲哀。元代科举制长期废除,读书人失去了实现“治国平天下”壮志的唯一途径,彻底消磨了他们积极入世干政的冲天豪情。不仅如此,在民族歧视的淫威之下,儒生的社会地位急剧跌入暗无天日的深渊。元人陶宗仪说:“国朝儒者,自戊戌选试后,所在不务存恤,往往混为编氓。”谢枋得《叠山集》卷六《送方伯载归山序》云:“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嗟呼,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元代读书人既已丧失了任何的特权,他们之出入勾栏妓馆,当然也就没有了唐、宋文人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这对于他们个人来讲,也许是很大的不幸,而这不幸,又恰恰使他们能够与沦落风尘的妓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从而叩开她们深藏密闭的心扉。”放浪不羁、倔强狂傲的关汉卿虽然“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但“由于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关汉卿不肯‘虚度了春秋’,愿意终身不渝地去从事杂剧这项被人贱视的事业”,经常出入歌楼舞馆。赵盼儿是爱情风月剧《救风尘》中一个泼辣的青楼女;谭记儿是《望江亭》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寡妇,她们身处逆境却从容镇定,用巧妙的计谋和超常的勇气打败了貌似强大的恶者。没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搏斗场面,留给读者的是扣人心弦的施计过程。赵盼儿的好姐妹妓女宋引章,最初与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被富商周舍引诱哄骗而嫁给了他。岂知周舍在宋引章入门的当天就打了她五十杀威棒,以后的日子周舍更是朝打暮骂,而且说出残忍之极的话语“则有打死的,无有买休卖休的”。于是不堪忍受摧残的宋引章只得托隔壁王货郎带信向赵盼儿求救。怎么办呢?周舍是“一生不识柴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的纨绔子弟,而且他父亲任“同知”(副知府)之高职。面对这样一个有钱有权虚伪狡诈的敌手,作为地位卑微的风尘女子赵盼儿如何把宋引章救出呢?赵盼儿的智慧在这特殊时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智慧表现之一是抓住了对手周舍好色的弱点,用妖娆的风姿和甜言蜜语哄骗周舍说自己准备嫁给他。周舍信以为真,准备娶眼前这位唾手可得的美人,而同时休掉早已厌烦的宋引章。智慧表现之二:赵盼儿自备酒、羊、红绸。周舍也担心“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的尖担两头脱?”于是他除了让赵盼儿在当面指天对地发毒誓外,又要求赵盼儿喝酒吃羊受红绸,因为这样顺利完成也就意味着赵盼儿就是他的老婆了。赵盼儿未雨绸缪,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句“你的便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轻易地哄骗了周舍。喝自己带来的酒,吃自己带来的羊肉,受了自己的红绸。所以当周舍知道真相后朝赵盼儿叫嚣“你也是我的老婆”时,赵盼儿说难道“要将人白赖取?”至于尖酸刻薄的毒誓,赵盼儿久在风月场中,深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正如她所言“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周舍用这骗了纯情的宋引章,赵盼儿只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而已。智慧之三:赵盼儿藏真休书并让安秀实告官。当周舍知道被骗,怒气冲天的他竟从宋引章手上骗过休书并吃掉。眼看着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赵盼儿却说出了吃掉的是假休书。恼羞成怒的周舍又告赵盼儿骗走他媳妇,赵盼儿却反告周舍强占宋引章为妻。这个时候赵盼儿安排安秀实告周舍霸占他的妻子。结果周舍被杖打六十,宋安二人得以团圆。正是赵盼儿以巧妙、周密的计谋才救出了饱受折磨的姐妹。有论者认为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出卖色相作为制服欺凌者的主要手段”,“流露出关汉卿的庸俗的艺术趣味。”实际上,“赵盼儿实为关汉卿以前青楼文学中从未出现过的人物。她侠骨柔肠,洞彻世情犹赤心不泯;聪明冷隽,身居下贱而傲视强梁。”

谭记儿也是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而与豪强斗争的女性。她在白姑姑的撮合下与白士中结为夫妻,而花花太岁杨衙内听说颇有姿色的谭记儿被白士中娶走,纳妾的计划落空,于是施计致白士中于死地。他在皇帝面前诬告白士中贪花恋酒、不理公事,获准拿着势剑金牌去娶白士中的首级,白士中的母亲写信告知此事。白士中面对这突入其来的无理迫害茫然失措。因为白士中只是谭州地方官,杨衙内是权豪势宦,皇帝是他强大后台的支柱。所以,作为受害者的白士中明知是陷害也畏惧三分,并劝谭记儿“休惹他,则他是花花太岁”。难道让这阴谋得逞?谭记儿显示出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决定亲自去杨衙内那里走一趟。而白士中由开始担心谭记儿自投罗网到完全相信妻子的才智。他赞道:“据着夫人计谋见识,休说一个杨衙内,便是十个杨衙内,也出不得我夫人之手。”谭记儿乔装打扮成一个切鱼片的渔妇,第一步骗取了杨衙内仆人的信任,第二步谭记儿口头答应作杨衙内的二夫人。趁杨衙内兴致高,谭记儿以借势剑三天去给鱼刮鳞剖肚为幌子将势剑拿到手;又以打戒指为由得到了金牌。文书则在他们醉酒迷糊之际被谭记儿取走。杨衙内失去了抓白士中的凭证,反而被谭记儿告他在江心强逼为妻。而后巡抚湖南都御史李秉忠奉皇上的旨意,知杨衙内妄奏不实。杨衙内得到“杖八十削职归天”的下场;谭白二人夫妻团圆。李秉忠也感叹“谭记儿天生的智慧,赚金牌亲上渔船”。的确,她以不凡的智慧和勇气救了处危险之境的丈夫,获得了自己美满幸福的婚姻。

赵盼儿与谭记儿都以冷静的头脑、从容镇定的举动从恶势力手中顺利地救出了自己的亲人,这不同于《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风尘女谢天香不是智慧的谋划者和实施者,而是钱大尹出于善意而施计的承受者。唐传奇中也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女子形象,如《霍小玉传》、《李娃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霍小玉是个痴情者,因对负心汉李益锥心刺痛的思念而病日渐笃,最后香消玉殒,命归黄泉。李娃则以自己的善良挽救了在大雪天已经奄奄一息的男主人公,即使与鸨母脱离关系也没有什么阻碍,多给一点钱便了事。宋代话本中美丽女性多是爱情追求狂热者,她们往往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在世俗的社会强大的阻力面前死成为她们的唯一选择。如《错斩崔宁》中婢女璩秀秀惨死在郡王的剑下;《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富家小姐周胜仙因父亲的阻碍而气绝身亡。当然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主义的艺术手法,让她们的鬼魂得以继续爱情的追求。而关汉卿笔下的女子遇事沉着镇定、冷静理智,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赢得胜利;而恶势力被打败时显得不知所措、狼狈不堪,留给观众会心的一笑。

刚柔相济以死抗争的女性——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杰出代表作。它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而窦娥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画廊里光彩夺目的一个经典悲剧形象。不幸似乎总降临在她身上:三岁时失去了母亲的精心呵护,而处于贫困境地的父亲在她七岁时又抵债卖给蔡家做童养媳,结婚不久,丈夫又死去,与蔡婆婆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窦娥或许会这样终此一生。但是地痞流氓张驴儿父子蛮横逼婚却打破了窦娥平静如水的生活,善良柔弱的窦娥也在这次事件中变得格外地刚强、毫不示弱。

窦娥作为无依无靠的平凡寡妇,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仍然宁守那颗善良的心。张驴儿想毒死病中的蔡婆,从而轻而易举地霸占孤苦伶仃的窦娥。没料到自己下了毒的羊肚儿汤被自己父亲喝了,但他却把父被毒死的罪名肆意加在窦娥头上。窦娥在官府“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淫威之下至死不认,而为了婆婆免遭毒打却心甘情愿地认罪画押。窦娥在往刑场的途中害怕婆婆看见自己披枷带锁的样子伤心,要求从后街绕道而行,因为前街离蔡婆家近。已经是魂魄的窦娥在真相大白的时候还不忘给窦天章嘱咐:“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奉,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善良的窦娥并不一味的柔弱和顺从,她面对恶人的诬蔑、残酷的毒打与无端的欺凌仍然至死不渝地坚守自己的清白。张驴儿父子巧遇赛卢医正要勒死蔡婆婆,从而救了蔡婆婆一命。张驴儿父子以蔡婆与窦娥分别嫁与他们作为谢恩的条件。面对这滑稽且无理的要求,蔡婆婆竟然妥协了,而平时柔顺的窦娥却给予坚决地回绝。虽然窦娥的坚决不从主要是遵循封建伦理道德的法则——恪守妇道,一女不嫁二夫出发的,但在此剧中关汉卿不是大肆宣扬和提倡为妇女立贞节牌坊,而是赞叹她惊天动地的反抗黑暗势力的英勇行动。善良的窦娥不嫁地痞张驴儿是对的;告官求清白按常理也是合理的途径。但不幸的是在黑暗社会里昏聩太守桃杌不问是与非而严刑逼供,窦娥为了婆婆不受毒打而认了罪。作恶的逍遥自在,清白的反而衔冤而亡。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对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最高的主宰——天地进行痛快淋漓地控诉和责骂,显示出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之气。同时,窦娥至死不屈,又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一腔热血飞上素练;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是悲剧的高潮,誓言都一一应验。不仅表现了这个善良女子的冲天冤气,而且更表明人民群众坚信宇宙间还有正气存在。窦娥已经死了,但是她的冤魂仍托梦给已为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父亲窦天章,从而得以昭雪。这样的理想结局“其用意并非引导观众在假相的伸冤中获得一点自慰,而是从这样突破人生命运与现实环境的行动里,树立起一个不屈于环境,不服从命运的被压迫者的形象。”一个柔弱而善良的女子在遭受巨大人生灾难时变成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烈女,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犹如一道划破漆黑天空转瞬即逝而光亮的闪电,虽然短暂,但在人们心目中却是永恒的。

受人支配的爱情主角——刘倩英、谢天香。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下,这种制度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也酿成了不少爱情悲剧!那个历史时代,婚姻的主要任务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在那个封建宗族家长制的社会中,男子掌握着婚姻的主动权,女子始终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关剧中也塑造了这样符合社会规范的女性形象。《温太真玉镜台》出自《世说新语》温峤自媒的记载。刘倩英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大家闺秀,温峤被她的美丽姿容所迷倒,当刘母托侄儿温峤保媒时,温峤说跟他一样身形、智慧与门第,并以玉镜台为信物。《世说新语》记载:“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而关剧在遵循故事美满结局的基础上,增添了曲折动人的情节。当刘母知道真相不是“大喜”,而是后悔不已,想摔碎皇上御赐的玉镜台。而作为当事人的刘倩英被蒙在鼓里与温峤成了亲,一改她在新婚夜“抚掌大笑”的愉悦情怀,而是坚决不让温峤靠近她,否则撕破温峤的脸。但最后王府尹设计办水墨宴,刘倩英上当受骗。她生怕温峤做不出来诗,自己会受到戴草花搽乌墨的羞辱,因此催温峤做诗,答应他只要不让她出丑就和他好。结果温峤才华横溢,做诗立成,刘倩英戴金钗搽官定粉,夫妻欢宴而归。刘倩英的抗婚显得那么的无力,夫妻和乐的背后总隐藏着一丝悲哀。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的谢天香与著名词人柳永相爱,但柳永要进京赶考,把谢天香托付给朋友钱大尹。钱大尹假意娶谢天香为妾,谢不知道是计但却听任摆布。当柳永归来,钱大尹把三年内从未接近的谢天香还给了柳永,谢天香又听从了。虽然结局是大团圆,虽然钱大尹的设计是好意,但我们所看到谢天香在两个男人之间始终处于受支配的地位。故事开始是柳永将谢天香托付给钱大尹;故事的结尾是钱大尹把已为自己妾的谢天香还给柳永。而谢天香唯一的选择似乎就是顺从。《杜蕊娘智赏金线池》中的杜蕊娘同谢天香一样都是官妓出生,她与进京参加考试的学子韩辅臣一见钟情。当虔婆挑唆,杜蕊娘以为韩辅臣心中有其他女子,生气而拒不接纳韩辅臣。哪怕有可能失去爱情,杜蕊娘也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信韩辅臣的解释。当然,这时候她不知道是虔婆的诡计。而当得知真相,在济南府尹石好问的撮合下杜蕊娘同意嫁给韩辅臣。在相识到结合的这一过程当中,杜蕊娘比谢天香表现的更为主动,而不是听之任之。除了以上的女性形象外,还有婢女燕燕的大胆泼辣,有尚书之女王瑞兰对爱情的执着、专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