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4939300000016

第16章 张献忠——七杀碑背后的争议

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农民起义首领中,张献忠是最具争议的一位。有人说他是“恶魔”,几乎杀光了四川人;有人说他是英雄,只杀贪官污吏而不杀百姓。满清有这样一个关于“七杀碑”的说法。满清政权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也正因为这个碑文,所以很多人都把张献忠想象成是一个刽子手,同样,也正是这个碑文,引起了后人较多的争议。那么历史中真正的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追踪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立大西政权,与李自成齐名。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英勇善战,不久便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并以能谋善战的八大王出名。王嘉胤死后,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分裂,张献忠率部攻打长江流域,李自成攻打黄河流域。在公元1637年的时候,他们遭明军总兵官左良玉部的伏击,张献忠的起义部队受到很大的创伤。次年正月,张献忠接受朝庭招抚。在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4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张献忠采用“避实捣虚”、“以走致辞敌”的有效战术,重新走上反明的道路。崇祯十四年,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十六年据武昌,称大西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8月16日登基王位称帝。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的凤凰山坡时,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解读真相

张献忠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唯一一个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却高举“只杀贪官,不犯顺民”旗帜的最血腥且具平民性的农民英雄。

彭孙贻所著的《平寇志》记载崇祯八年张献忠焚毁凤阳,“士民被杀者数万,剖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2650余间。”不仅如此,在清廷官员彭遵泗所写的4卷《蜀碧》、西洋传教士在《圣教入川记》、明朝华阳县令沈云祚的儿子沈荀蔚写的《蜀难叙略》中也有相似的转载。

然而,张献忠真的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吗?

1.张献忠对百姓是非常厚道的

张献忠的军队所到之处,将官府豪绅所“霸占土地,查还小民”,还宣布“边郡新附,免其租赋三年”。而这也正是张献忠能唤起60万大军杀向四川,所向披靡,并在数月之内捣毁明府,建立大西国的原因所在。正所谓“得道者多助”,这句古训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2.朝廷的栽赃

张献忠的父亲死于乡绅的诬陷,嫂子被乡绅强暴致死,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张献忠对封建统治者恨意之深,而且在历代的农民起义中,张献忠是对统治者恨意最深的一个。所以,作为统治者,他们永远不会将那些敢于向他们造反并双手沾满血迹的“刽子手”视为英雄的。所以才有了后人对张献忠的诬陷,也把张献忠写成犯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罪行,“嗜杀自天性”、“一日不流血盈前,即悒悒不乐”、“屠山、屠野,尽一省而屠之,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那么我们根据当时的户籍来推算,也还没有达到六万万,这个“六万万有奇”却实在太夸张了,诬陷张献忠确实有些过头了。

3.与事实不符

据史料记载,在张献忠死了13年之后,清军才得以攻陷重庆。由此可见,在这13年中,张献忠的部下以及当地民众是不主张清军占领重庆,而对其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斗争。一场战争既然能持续13年之久,可想而知,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主要的战斗因素就是人,如果说张献忠屠城,那么,这13年的战斗都是谁在抵抗清军?反过来说,如果张献忠屠城,那么,清军又何须耗费13年的时间才攻陷重庆?这纯属无稽之谈,由此可见,张献忠屠四川说法的荒谬。

4.杀人者是朝廷

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公元1649年满清下达了这样的指令:“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致使重庆人口死伤惨重,而这也使得重庆人口锐减。而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就是清朝,清统治者为了把这个责任推给张献忠,就利用民间流传下来的“天损有余补不足,人劫不足富有余。恶!恶!恶!恶!恶!恶!恶!”的口碑,将其改为“天赐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而且声称这块“七杀碑”就在官署中,以证明其说辞可信。

5.“圣谕碑”而非“杀碑。”

国内现存两块张献忠“圣谕碑”没有一个“杀”字,其中一块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这句话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杀气。

§§第三章 红颜祸水是真实还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