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4939300000033

第33章 “五马分尸”不等同于“车裂”

古代的刑法可谓千奇百怪,手段极其残忍。而车裂是古代刑法中最为残酷的刑法之一。对于这种残酷的刑法,民间称其为五马分尸,是古代各种酷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刑法。人们认为,此刑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再分别套上马匹向不同的方向拉,将肢体撕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5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深受此刑法的人是何等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是结果的痛苦,因为结果很快就结束了,而是一种过程的痛苦,是这个过程更让人不仅感受到肉体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是备受屈辱与煎熬的。

车裂有两种:一种是活人车裂,一种是死人车裂。活人车裂就是把一个活人的头、四肢用绳子绑住,用5匹马同时跑,把人杀掉。还有一种就是分尸,先杀了以后再分尸。

那么车裂是否等同于五马分尸呢?近代的很多史学家指出,车裂其实并不像我们民间所流传的那样就是五马分尸。

历史追踪

提到车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人们对他最熟知的历史就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次革新,这次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秦国的兵强国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商鞅由于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加之他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断专行,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孝公卒后,太子惠王即位。公子虔(太子的老师)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生,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之。

解读真相

“车裂”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五马分尸”。原因如下:

第一,在历代《刑法志》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车裂的记载,但却从没出现过“五马分尸”这种刑法的字样,而且也从未出现过车裂为“五马分尸”的解释。

第二,汉代辞典许慎的《说文解字》将车裂和斩首相提并论:“斩法,车裂也。”车裂中的“车”字并非指“车子”,而是某些古体字在字形变化中产生讹误而成为“车”字。而且在《说文解字》中,将车裂、斩、辗赋予了相同的意义,即以锐利的兵器将人的肢体截断。可见,车裂的“车”并不是马车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指用刀斧肢解犯人的尸体,而不是用车马将人活活撕裂。所以,“车裂”与“五马分尸”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