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4939300000045

第45章 明朝真是亡于人祸吗

明朝从公元1638年到公元1644年,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康熙皇帝曾经说过,他最佩服的皇帝是朱元璋,最同情的皇帝是朱由检。有关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是灭亡于明末的农民起义,有人说是灭亡于吴三桂的投清叛明。但是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其实明朝的灭亡是由于人祸导致。明末政治腐败、主昏臣庸,各大贵族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整个国家官僚机构已经极度腐败:明末阶级矛盾激化,各级官吏中饱私囊,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残酷压榨百姓,使百姓失去活路,被迫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统治,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外部加之日本丰田秀吉侵略朝鲜,明朝增兵朝鲜持续了7年的中朝对日作战,虽然最后以胜利告终,但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明朝国库空虚,进而放松了对后金,也就是努尔哈赤的放松,使其逐渐强大,形成了一个致命的威胁。等等上诉原因共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追踪

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明朝疆域最大时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期约570万平方公里。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朝疆域在嘉靖以前大体上是“东起朝鲜,西接吐蕃,南包安南,北据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零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后世计当时朝廷税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一。明朝共经历12世、16位皇帝、17朝国祚76年。

解读真相

从史书及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量宦官专权的现象。其实,这也是一种情有可原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

仔细想想,皇帝刚刚登基,他的亲信实在是少得可怜,而真正能称得上心腹的也只有身边的太监,于是只有利用身边的太监来消除异己,结果慢慢就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明朝也无法逃脱这种现象。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帝上台之后,虽然能一举解决阉党问题,赢得了民心,但他有自己的问题,由于是亲王登基,尚且年轻,没有经过政治历练,所以在很多问题上都举棋不定。然而,他却是一个敬业的皇帝,他是深知明朝的一些弊病的,但是却没有治病的良方。比如说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他借遭遇旱灾为题,敦促举朝反思,一口气列举了11种严重歪风:

一、臣下“事多蒙蔽”,不讲真话;二、“用人不当”,有才干、有能力者不能进用;三、“任事者推诿不前”,尸位素餐,得过且过,明哲保身;四、“刑罚失中,而狱底多冤”,司法腐败;五、“墨吏纵横,而小民失所”,基层官吏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六、“遵、永之援军,扰害土著”,派往遵化、永平前线的军队,扰害民众;七、“秦、晋之征夫,妄戮无辜”,在山陕两地征夫过程中,擅杀人民;八、“言官之参论,修怨徇私”,负责纠察政纪的官员,不秉公行使职权,而掺杂个人目的;九、“抚按之举劾,视贿为准”,地方要员根据贿赂来决定对于属下的荐举或参劾;十、“省、直之召买,暗派穷黎”,各省及南北直隶,把徭赋的负担主要加之于穷人;十一、“边塞之民膏,多充私囊”,国家用于边防军事的粮饷,被大量私吞。

能够这样大胆地识破朝廷的病因,换作是其他的皇帝能提出这样的意见也属于明君了,但是在朱由检这儿则是行不通的,因为到了朱由检这里明朝实在是已经千疮百孔,到了“病入骨髓”的地步了,归根结底,朱由检无法解决前几朝遗留下来的问题。

明朝末期爆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虽然这些农民起义声势很大,但是却不足以对明朝构成实质的威胁,农民之所以起义就是为了能有一口饱饭吃罢了,起初也没有想到要推翻明朝,只是后代的历史学家赋予了他们更高的意思罢了。由于明朝末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大批土地集中在少数官僚地主手中,雇佣农的增加,自耕农的减少,一大批农民被迫失去土地变成流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为明末农民起义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明末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政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反而采取武力镇压的手段,起义军也非常灵活,他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降,等官军走了再返回去,就这样反反复复,消耗了明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及军费。明朝将领洪承畴就对起义军采取了格杀勿论的方针,致使起义军流走各地。历史中说李自成采取的游击战术,其实是被明军追得四处乱窜而已。后由于东北部后金的崛起,起用一部分有能力、有实战经验的将领防御后金。明末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方针,制止土地兼并,使耕者有其田,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致使明朝内外不能相顾,最后崇祯帝落得个被李自成赶出京城、被迫自杀的下场!

外患方面来自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但鉴于日本本土资源匮乏、灾难频现。所以丰臣秀吉制定了一个大的作战方针,第一步攻取朝鲜,第二步攻占台湾,第三步占领中国。完成这3个目标就可以使日本称霸亚洲,这也是在明朝的影视剧中常常有日本的武士、浪人侵扰我们沿海地区的现象。于是在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不敌,向明朝求援,明朝政府也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出兵朝鲜,开始历时7年的中朝对日反击战,在这7年中,明朝花费了数百万的银两,致使国库空虚,无法应对发生的自然灾害。这段时间明朝放松了对满清监控,结果使得满清逐渐统一关外,势力逐渐扩大,大有入主中原之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叠加,使明朝首尾不能相顾,这些原因也是由于长时间堆积产生的。虽然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这3点不能以点概面,这3点也是明朝长时间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内忧外患。

明朝的灭亡,我们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先进代替落后,清廉代替腐朽。清廉是人治社会的产物,腐败则是没落体制的体现。

§§第六章 解析悬疑人物洞悉历史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