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14939300000065

第65章 同治帝死因之谜

提起慈禧,大家一定会想到同治帝,同治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让人哀怜的帝王,他时刻处在自己的母亲慈禧的威严之下生活,人身自由与婚姻都受到母亲的控制,自己做不了主,在其他孩子还处于童真年代的时候,他已经被迫登上了帝位,失去了同龄人所拥有的快乐,然而,亲政两年又不幸去世,终年19岁,可以说,他的一生是悲哀的。对于他的死因,历来有着众多的说法,无论野史还是正史,抑或是民间传说都对其死因有过很多的记载,然而,众说纷纭,至今对于同治帝的死因仍旧是一个难解之谜。

历史追踪

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长子,同时也是咸丰皇帝(奕讠宁)的独子。生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母叶赫那拉氏,即后来掌握朝政数十年的慈禧太后。6岁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在位13年(公元1861年~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此时距其亲政日期不到两年。他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皇帝,葬于清东陵的惠陵,为人任性,刚愎自用,是受制于慈禧太后、没有什么作为的傀儡皇帝。

解读真相

同治帝的死因究竟是怎样的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同治帝死于天花,另一种认为同治帝死于梅毒。

1.同治帝死于天花之说

近来,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

据这份皇帝脉案档簿中记载,载淳于同治十三年10月30日生病。此日下午,太医立刻前来会诊,然而检查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来,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对此,御医开出了配制而成的“益阴清解饮”这种药进行避风调理。同治帝服这种药之后,第二天早上,夹杂着瘟痘的疹形即透出,没有昨天烦闷堵厥得那么严重了。但是,这种疹痘仅仅是刚刚出来,并没有全部都出来,而这也就导致“瘟热熏蒸肺胃,以致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看到这种症状,马上决定用“清解利咽汤”对此进行调理。服药后,症状果然有所好转,当日即“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后来,经过御医的精心治疗,症状逐渐有些好转,但由于瘟热毒滞过盛,以致头面、颈项发出的痘粒很稠密,而且痘颗颜色紫滞,又有咽痛作呕,身颤口干,便秘溺赤之内症。之所以出现这种症状,主要就是因为瘟痘虽然已经出来了,但由于体内仍然具有未排除的毒素,最终,御医也无药可医,结果导致同治帝身亡。

此外,在翁同龢所写的《翁同龢日记》中也对同治帝死于天花的病情进行了记载。翁同龢是同治帝的老师之一。在同治帝生病期间,他亲眼看到同治帝病中的情况,据记载,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翁同龢奉诏至东华门,闻传蟒袍补褂,言皇上有天花之喜,遂“易花衣,以红绢悬于当胸,入请安,道天喜”。随后,翁等至养心殿东暖阁朝觐,当时,两宫太后均在,命持烛,令诸臣上前细看,只见同治帝脸色红燥,痘疹极为稠密。次日,再入觐见,见帝头面痘疹皆灌浆饱满,同治帝亲命奏章由太后代阅,各臣应敬事如常。

然而,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翁同龢再次入觐时,却发现同治帝的病情已经严重了很多。只见同治帝病颜憔悴,疹痂一半未落,并觉胸中闷热,慈禧太后“涕泗交下”。等到到十二月初二日,翁同龢再次入觐时,看见同治帝“两颏肿甚,唇鼓,色红”,已经到了病危的时候。过了3日后,翁同龢再次入觐,同治帝已危在旦夕。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同治帝的病就是天花,并非梅毒。

然而,尽管支持死于天花之说的人有这些证据,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多真实的事情往往被人们所抹杀,禁止记载,所以,历来人们对同治帝死因就有各种看法,也就使得很多人认为同治帝死于梅毒。

2.同治帝死于梅毒之说

据《清宫遗闻》记载:“穆宗之将立后也,于同治十一年,召满、蒙诸大臣女入宫备眩慈禧后独喜侍郎凤秀女,欲以中宫处之。凤秀女虽艳绝侪辈,然举止轻佻,慈安后及穆宗皆不之喜。侍郎崇绮女年稍稚于凤女,貌亦较逊,而雍容端雅,望而知为有德量者,慈安后深喜之,密询穆宗于二人中意安属,亦以崇女对。册立中宫之议遂定,即孝哲毅皇后也。凤秀女乃封为慧妃。”

这件事使得慈禧非常不满,于是,她处处限制同治帝的私生活,对他的后宫生活进行干预。同治帝为了表示抗议,便“终岁独宿乾清宫”,又“忄宅憏无聊,内侍有导为微行事者”。结果使得这位年轻的帝王走入了烟花柳巷,他时常偷偷出宫去妓院,但又碍于皇帝的面子,于是即使去妓院也仅仅是去一些偏僻的地方,后来,一些王公大臣知道了此事,屡次劝谏同治而毫无成效。直至后来同治帝生病,人们纷纷谣传说同治帝此病染于烟花巷,所以人们也就据此猜测同治帝是死于梅毒。

据说,同治帝发现自己生病之后请太医前来诊治。太医一见大惊,便知此病的严重性,于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慈禧。慈禧遂下旨说,向外界宣布说皇上只是染上天花。于是,御医们按照天花之病来治疗,但不对症的药岂能会有效果。同治帝见病情并未好转大怒,责问:“为何不按我的病医治我?”太医回奏:“太后命之。”梅毒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用治疗天花的办法来治之,很明显是为了掩盖难以告人的丑闻,以免丢皇家脸面。结果,导致同治帝病情日益严重,最后身亡。

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历来都是人们不断猜测的一个谜,然而事情真相究竟是什么,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