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宋代文学研究(下册)
14940100000029

第29章 李清照的性格与思想

如何看待像李清照这样杰出的有性格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体现的思想感情有何意义?这一直是研究李清照其人和作品的人关注的问题。尽管有关李清照的文献资料不多,可以她为题的论著却不少,如徐培均的《李清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程千帆、徐有富的《李清照》,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钱世明的《李清照》,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蔡国黄的《李清照》,中华书局1983年版;王延梯的《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张寿林的《李清照评传》,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4年版;平慧善的《李清照及其作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王的《李清照研究丛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刘瑞莲的《李清照新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等等。至于单篇论文,就更不胜枚举了,现将有关李清照性格与思想的专论分述如下。

一、李清照的个性特征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甚至是惟一的厕身男性文学名家之列亦无愧色的女性作家,其为人和性格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设专章论述李清照,说她襟怀超迈,故作品多秀逸之气,认为“宋妇女文学,李易安最为杰出”。龙榆生在《漱玉词叙论》中说:“易安风度潇洒,而富好胜心。生性洒脱,不乐拘牵,与自然界接触既多,怀抱乃益展。”又说:“要之明诚在日,易安固一风流蕴藉之人物,言语文字之间,亦复何所避忌。”李长之《李清照论》说:“李清照的性格大概有好坏两方面,好的方面是高雅,不失为士大夫型的女性;坏的方面却是狭小、尖刻,只有冷冷地批判,而缺少理想上之热烈地执著。”这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或能揭示李清照性格之某一方面。

5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于李清照其人的评价,大多集中于“有无爱国主义思想”,“有无反封建精神”等方面,于其个性特征发掘较少。也有分析比较细致精到的,如黄盛璋《李清照与其思想》说:“清照资质聪明,博学多能,成名极早,这些对于她的性格,不可能没有影响……她的思想里该有些个人英雄主义成分,因此她喜欢逞强好胜,嘲笑中了状元的张九成对策中‘桂子飘香’,她要胜过一切人,连她自己丈夫也不例外。”又说:因为她性格坚强,所以对事物的看法,有她一定的见解,不同于一般人。而“坚强性格另一方面是高傲”。文章认为:“我们肯定她资质聪明,性格坚强,才气纵横,有胆量,有抱负,这些都是优点……可骄傲自大却不能不是她的缺点。”褚斌杰《注李清照及其创作》说:“中国传统的优秀艺术和她单纯的社会关系,也使她在有意无意之间摆脱了封建社会中所充斥的庸俗事物,对名利财色的引诱和沾染,培养了她的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大自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了一种童心的向往。”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论及李清照性格时说:“她不仅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而且有其突出的见解,不羁的性格。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著《礼记说》数十万言而又推崇刘伶《酒德颂》的一位有个性的学者,这对她的思想性格很可能有影响……她敢于说,敢于笑,敢于讥评有地位的男人。我们原不应过分夸奖她是个觉醒的女性,是敢于向封建礼教作反抗的女性,但是她的思想意识无疑是和当时属守规范的家庭妇女不同,也和一般大家世族的才媛不同。”

80年代以来,研究者除对李清照个性特征作出全面阐述外,也注意到其思想个性得以形成的背景和环境;有的则从深层心理结构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宪宾《李清照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针对过去李清照研究者往往只重其词,“甚至只重其词作中的一部分作品”的管窥蠡测之弊,根据李清照的诗、词、文、赋,结合其生平事迹,对她的思想性格作了全面分析,认为她具有热爱祖国、崇尚气节的思想品质和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性格特点。指出:“她对祖国深沉的,毫不动摇的爱,对人生的精辟见解,以及作为一个血性女子所具有的刚毅性格,同封建统治阶级的浑浑噩噩、奴颜婢膝截然相反。李清照精神境界的寥廓,是封建社会中任何一个女子实难相比的。”

朱靖华的《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性格的妇女典型》,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李清照的文化性格作出解析,认为李清照集政治、哲学、文学、艺术、文物等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足证她是宋代高度文化所铸造出的妇女典型。而就其具体文化性格特征言,“齐鲁文化性格,当是她突出的原型特征”,认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与(同)山东义士相融合的个性特征”。刘瑞莲《试论李清照所受魏晋人物及文学的影响》一文,认真梳理了李清照诗、词、文中提及的魏晋人物于清照的影响,说:“翻阅易安居士文集,从她诗文中以仰慕的口吻提到的众多前辈古人和引用的历代诗文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易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的广泛而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尤以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和作品的影响最为显著,从曹操以至陶渊明,嵇康以至谢道韫,以及王导、刘琨等人,几乎无一不受到她的景仰和歌颂。”其中尤以陶渊明影响最为深刻。李岩的《李清照的自我形象》,则从清照词中拈出一个“瘦”字,概括其自我形象,认为:“‘雪清玉瘦’并不是一个与封建社会尖锐对立的具有反抗意义的形象。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她的所作所为没有超出温文尔雅的规范,她把‘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作为自己理想的尺度。‘雪清玉瘦’体现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温柔又高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微妙又直率’。”

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探讨李清照作品塑造的女性自我形象及其思想性格。乔以钢《李清照文学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和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创作》一文认为,过去对李清照所作的研究和评价,“许多时候是仅仅以男性作家作为参照系的。这里恐怕多少存在着某种偏颇。性别的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意味着人身价值的不平等,这种状况决定了女性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所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考察李清照的创作不能不注意到它与作者性别有关的因素”。因此,文章从李清照作为女性的自我艺术形象入手,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分析,指出:“词中的李清照富于真挚、细腻的儿女柔性,诗文中的李清照则更多地具有刚健、雄豪的政治家色彩,而贯通在各种体裁作品中的李清照性格上的共同点是她的思深情浓的形象特征。这一特征成为清照作品不同艺术风貌的个性依据……不讲情浓,不足以言清照,但若言仅至此,又很难显示出李清照与其他女作家的某些区别,在这位杰出女子的身上,情浓与思深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吴惠娟的《论〈漱玉词〉的女性意识与情感特征》一文,则是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探讨李清照情感特征,文章认为:“正是李清照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流露了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及其与此相适应的情感,从而形成了她作品的艺术魅力。”文章具体分析了李清照前期爱情词和后期词,认为其前期词的吟唱中“流动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爱情至上”。其后期词则“在人生忧患的感叹中曲折地反映了潜藏的女性生命意识,渴望人伦之乐”。

有的研究者不囿于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式分析李清照词之思想意义,而是更切近地就其词中所流露的情感、情绪进行深入的发掘和探讨。如殷光熹《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一文,就李清照词中“泪”和“酒”两个重要意象,对其进行心理剖析,说:“我们读《漱玉词》时,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中总有个‘愁’是精神生活上的一种痛苦感,表现在易安词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悲伤、忧郁和孤独。”于是“酒”和“泪”就与易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在易安的婉约词中成为典型的意象。泪是身心剧痛的外露,酒是解脱痛苦的方式。文章进一步指出:“‘泪’和‘酒’这两种意象,不仅在李清照的婉约词中带有典型性的普遍性,而且在宋代婉约词中也较为常见。这两种意象是在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催化过程中萌生的,并伴随着深刻的文化因素在起着作用。从抒情功能说,有人将宋人婉约词称之为‘泪文学’、‘酒文学’,确有一定道理。”

二、李清照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关于李清照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情调及其社会意义,是五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常讨论的问题。研究者们都认识到李清照前期词和南渡后的词是不同的,争议的焦点是:首先,就其前期词论,是否有反封建的倾向,是否透露政治思想,其所表现的思想情调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健康的;其次,就后期词论,是否表现了她的爱国思想。

一种意见认为,李清照前期词多是狭隘的贵族女人式的、属于个人生活的描述,并没有接触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均较贫乏。其后期词也缺少爱国主义精神的抒发。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一文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由于“生活圈子和趣味的窄小,使她失去了对于广阔社会现实的关心”;而南渡之后,“从她残存的一些晚期诗文来看,她对于国家命运和政治现实都曾表示出十分关怀的感情,但可惜这方面的生活感触并没有在她的词中得到直接反映……她此时的创作大都笼罩了一层十分孤独、凄楚的感情”。因此,总体来说:“对李清照的这种肯定和评价(如她对自然的爱、对亲人的爱——笔者)是不容夸张的,题材的狭隘,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漠视,是她创作的重大缺点……对她作品思想意义的过分推崇和一笔抹杀的态度都是不公平的。”黄盛璋《李清照与其思想》认为,李清照前期生活是“从宦门中长大又嫁入宦门,生活上物质享受虽是美满如意的,可是内容也是非常平淡乏味,因此写入词中的大多也只是些离愁别苦”,政治斗争、家族动荡于她都无甚影响。黄盛璋肯定爱国主义思想是李清照“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南渡之后,但他只论及其诗文,而未及易安词,似乎认为李清照词于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是不足的。

棣华的《不要抬高也不要贬低李清照》,对李清照词的思想意义也持否定态度,认为:“究其实,李清照的词留传下来可以见到的,都不过是抒写个人生活中的欢乐、忧愁、伤离、忆旧之作,格局不大,思想也不是怎样强的。”郭预衡的《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针对有的学者所认可的“李清照前期词有反封建精神”的观点,指出“如果说这期间写了爱情的悲欢,便算是反封建,便算是追求美好的生活,便算是有理想,像有的论者所推论的那样,我则认为这是对李清照的不虞之誉,不符合李清照作品内容的实际情况”。于其后期词,他又认为:“李清照的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意义就是较小的。它不是事变当中那种昂扬的积极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一种哀鸣和挽歌似的作品。”苏者聪《关于对李清照评价问题的讨论》亦云:“李清照的词总的说来,其思想内容是狭隘、贫乏、空虚的,作品的情调极为感伤低沉,在宋代徽、钦、高宗年代,它是一部分渡江南逃的士大夫的没落情绪的反映。在今天看来,李清照的词,除了具有某种认识作用和借鉴价值外,只会给读者带来消极影响。”

另一种意见认为,李清照前期词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种健康的情调,其间有反封建的精神;其后期词则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与劳动人民有共通之处,是应该肯定的。王季思《漫谈李清照的词》一文认为,李清照早年一部分描写少女心情的词,其中主人公的情态,应与崔莺莺、杜丽娘一样,构成了“后来一连串反封建斗争的思想基础”。“她在词里表现出的爱情比较健康,也比较容易为劳动人民所接受。”其后期词“政治上也必然倾向于主张出兵收复失地的主战派,而反对向敌人妥协投降的政策,就这方面看,她的思想感情是跟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相通,跟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妥协投降派矛盾的”。唐圭璋、潘君昭《论李清照的后期词》一文,专就李清照后期词作出探讨,指出:“产生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清照后期作品,其中的词篇是通过抒情,诉述了作者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所倾吐的‘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时期某些中上层的妇女在旧礼教压迫下所产生的忧愤愁苦的社会情绪,其间透露出这些被压迫者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思想倾向。”王延梯、郭延礼《怎样评价李清照的词》认为,南渡后,李清照词“主要表现了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却“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家国兴亡之恨”,“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情绪”。

刘忆萱的《论李清照及其作品》,不同意所谓“反封建精神”的说法,认为“李清照对封建伦常观念不但没有反对,而且是维护的”。但是文章肯定李清照一些“热情歌颂自然的小令和一些抒写个人‘离愁别苦’”、“富有真挚的感情”的词作,认为“应该予以适当的历史的评价”。要充分肯定“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的诗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反映到诗中,也反映在词里,不过反映的强弱有所不同而已。说她的词仅仅有‘文采’而缺乏思想,或表现的都是消沉颓废情调,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杨敏如《李清照词浅论》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冲破封建思想的禁区,大胆真实地表露爱情。对于其后期词,也以为“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地反映与人民相一致的爱国思想,抗金愿望,乡关之念,身世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平慧善《李清照词再评价——兼评李清照词研究中的一种倾向》亦认为,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与封建诗教相抵触,是有进步意义的,而其后期的词作“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之悲,而且寄寓了深沉的故国之思,表现了李清照明显的爱国主义感情”。

孙乃修以《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论李清照词的精神风貌和历史价值》为题,对李清照词思想情感作专门探讨,认为:“李清照的词,正为我们展示出女诗人复杂、真实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一个生活坎坷、备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女性的内心欲望、苦闷和追求,从而使人们感受到那个动乱时代和黑暗社会对于女性的摧残和非人道的精神压抑。”他同时指出,李清照于封建统治和道德观念,虽无自觉的反叛和明确主张,但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而作为艺术创作,清照词所表达的情绪往往隐微而难于把握。陈祖美《读李清照作品心解》一文指出,李清照前期词中所流露的“感伤愁闷情绪,不是无缘无故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她的美好的理想幻灭。在理想和幻灭之间,便是愁闷的渊薮。何况,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于其后期作品的“凄怆忧苦心情”,假如了解到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变故,灾难接踵而来,才会体会更深。由此,文章作出总结:“李清照的全部作品是她一生哀乐的真实写照。我们绝不能因为她的有些作品调子低沉,就说是‘浸透着没落颓废的情调’,‘起着瓦解、麻痹人心的作用’。也不能说是什么‘反现实主义的逆流等等’。”

刘忠诚的《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对《漱玉词》作了归类分析后,指出:“《漱玉词》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对于黑暗现实的否定和对苦难祖国的歌唱,从一个特定历史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漱玉词》的思想成就不仅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妇女作家,而且也压倒了当时大晟乐府的所有词人,可以说李清照是南宋现实主义词作的先行者之一。”朱德才的《〈漱玉词〉的艺术魅力》一文,论及李清照词所体现的爱国思想时,认为李清照本着“词言情”、以柔为主的词学观念,创作时摧刚为柔,把刚劲的爱国豪情给“柔化”了。其显著特点是,不再如诗那样从时局出发,直陈政见,或着眼历史,借抒古而咏今愤,而是具体结合个人的身世飘零去反映时代的动荡离乱;通过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去抒发现实的山河之恸;用对日常生活的独特的、细微的亲切感受,去表现她深沉的故国之思。乡愁与国愁在《漱玉词》中是紧密结合、融二为一的。朱靖华《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兼论如何正确评价李清照词的创作特色》一文,主张“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李清照词的本质和她在艺术创造中的贡献,再同时参照古代的一些精辟见解加以综合论述,也许能够使李清照的研究趋向深化”。文章认为:“统观李清照现存的全部词作,它的突出特征就是表现心态,因而可称作‘心态词’。”指出:“李清照心态词表现社会生活的特点在于:她把自己一生所处的特定历史、社会、社会境遇中的种种心态作表现对象,随着时间和社会变化的影响,逐步深掘和袒露着其内在心理的动机和情感的轨迹,并通过这种种心态、情感变化发展的折射来表现出社会里的复杂内涵及其丰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