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仑往事
14941300000221

第221章 管秧田

邵永祥

以前生活在北仑农村的人,大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下雨天,有人头戴竹笠,身披蓑衣,双手挥舞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末梢留有枝条),来来回回、摇摇晃晃地在田塍上小跑着,嘴里还不时地吆喝着……这,便是生产队那阵子一项特殊的工种——管秧田。这行当,我就干过,那一年,我才14岁。

管秧田,又叫“管麻雀”,其核心任务是不让麻雀来偷吃播撒在田地里的秧籽(孵出了芽的谷粒,也称秧子谷)。据说,这是生产队里最轻便的活儿之一,通常情况下是专门留给老小病弱者干的。这活之所以能轮到我干,全是因为那年我刚动过大手术,真真切切是集“小病弱”于一身的缘故。

虽说管秧田是一桩比较轻松的活儿,但真正要将其干好绝非易事。首先,你得早出晚归,不分晴雨地出工。其道理很简单:只要是白天,麻雀进食可从来不分时间段和晴雨天的。其次,你得一刻不停地走动乃至小跑,因为一旦你在某个地方驻足停留,麻雀就会瞅准机会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飞到离你较远的秧田一角偷食起来,顷刻间就会把那里的秧籽吃光。再者,尽管你持有长竹竿作“武器”,但好多时候毕竟是“竿”长莫及,所以,届时你还得亲自充当“高音喇叭”,用不同的声调长呼短喊地吼叫,以此来震慑和吓跑正在和准备偷吃秧籽的麻雀。因此,一天下来,往往是腰酸背痛手脚麻,外加口干舌燥嗓子哑,要说多累就有多累,尤其是像我这样刚出道的少年农民。

众所周知,日后秧田里的秧苗长得好坏主要取决于前期对秧籽的呵护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一要看老天爷帮不帮忙。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秧籽出畈一般都是露天的,上面根本没有塑料薄膜之类的覆盖物,播下不久的秧籽,若遇上寒潮或是大雨的侵袭,就会被冻伤或冲刷走,随之秧田里的秧苗便会出现稀稀拉拉或东一簇西一堆的不雅状况。二是要看能否把麻雀管住。如果麻雀经常“光顾”秧田,那以后秧田的“长相”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不让麻雀到秧田里来糟蹋,同时又能使管秧田的人不至于太劳累,后来,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对付麻雀。比如在秧田的四周和中间插上若干稻草人来吓唬麻雀,使其不敢靠近秧田;又如敲打破锣或破脸盆等来替代人的吼叫,使麻雀闻声即逃;再如在秧田的上方横七竖八地拉起一些绳索,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再在绳索上缠上各种颜色的破布条,这样就能做到“牵一绳而动全局”,管秧田的人不管处在什么位置,只要轻轻一拉,所有的绳索连同各色布条就会同时舞动起来,麻雀见状即刻逃遁。我当然也尝试过这些方法,一开始还真管用,可是时间一长,这些小精灵胆子也就壮了起来,无论你怎样重敲猛拉,它们竟然能做到安然淡定地照吃不误!这个时候,你只能彻底认输。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老老实实地“重操旧业”,即边跑边吼边挥舞着长竹竿去驱赶麻雀。这样做除了吃力,还不乏惊险,一不小心就会滑下田塍去,弄得浑身泥巴,活脱脱泥塑人一个!

约莫过了十多天,出畈的秧籽算是度过了危险期,这时,谷粒里的营养物质基本上都转变成了绿油油的秧苗,麻雀不再到秧田里来觅食了,于是,我也就跟着“失业”了……

(2013年5月6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