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姗 通讯员 陈张坤 陈静
外宾招待所、新碶会堂、海员俱乐部,这些一度是北仑标志性的建筑。随着时光的推移,北仑影剧院、体艺中心相继落成,老场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多另作他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老设施曾经的风光和如今改作他用,见证了北仑港区、北仑新区开发建设中的日新月异。
当年略显高档的外宾招待所,是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听取北仑港开发建设情况汇报的地方
外宾招待所是1978年建设北仑港时同步建造的,是北仑最早的可以称作“宾馆”的地方。外宾招待所的主楼有三层,另有附楼和会议室,一共4栋楼。这组建筑虽然在如今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设施堪称高档。
北仑港开发建设初期,30多位日本工程师来到北仑,外宾招待所就是为外籍专家修建的,供他们食宿。外宾招待所的客房里,有地毯、空调、独立卫生间,24小时供应热水,在过去是条件很好的地方。装修这样一间客房要用300多元,而建一间新房也只要500多元。
前天,记者来到已经是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办公楼的原外宾招待所。老职工徐伟指着院子里的一棵红枫树告诉记者,当年,李鹏总理来北仑港视察,就是在这棵红枫树下与港务局领导合影的。在主楼一侧的会议室里,李鹏总理亲笔题写了“东方大港”四个大字。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胡耀邦、吴邦国、朱镕基、李瑞环、谷牧等也来过这里,有的在这里听取汇报,有的吃过简单的工作餐。
2003年底,北仑港外宾招待所关闭。明州路上宁波港集团新大楼于2006年建成启用。近年来,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在新大楼里听取汇报。
曾多次召开北仑区重要会议的新碶会堂后来改成了服装超市,如今已是第二次装修
新碶会堂建于1958年,是由一位在上海念过大学的新碶籍居民设计的。会堂门面不大,只有一层,可同时容纳500多个人。座位是木板制成的,坐下去冰凉,站起来椅子板叭叭作响。
新碶会堂位于西街50号。这个让很多老新碶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服装超市,正在进行第二次装修。只有从外墙的浅灰色沙石和格子方砖上,还能依稀想到过去的样子。会堂曾经是老街上最热闹的地方,放电影是这里最重要的功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放电影,花上5分钱或8分钱买一张电影票,算得上大众消费。
在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电影是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几乎天天满场。原新碶文化站站长贺惠忠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放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时候,连放几场,场场爆满。前一场还没结束,后一场的人早就等在外面了。
除了学生场是在下午,会堂放映的大部分电影是在晚上,场次多的时候要到22点多结束。会堂外面贴着手写的影讯,有时候配几张人物海报,告知人们最近要放映的电影。
除了放电影,新碶会堂还举行各种文艺演出,每年国庆节是必演的,“七一”“八一”也有些节目。有演出的时候电影暂停,演出不售票,在街上闲逛的人看到了也能走进去观看。会堂里的舞台很狭窄,演员一多就站不下。演员的服装和道具也很简陋,不少是东家西家借来的,拼拼凑凑。
每年年初和年底,是新碶会堂利用率最高的时候。多次党代会、人代会,区里的一些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1994年2月28日,宁波开发区(保税区)管委会、党工委和北仑区委、区政府联合在新碶会堂召开了“树立开发开放新形象动员大会”。
1997年,新碶会堂的产权从新碶文化站转让给北仑区政府。2003年被温州商人承包开办明都服装城。之后一直用于经营,很难想象当年放映《红楼梦》时万人空巷的情景了。
主要对内部职工开放的海员俱乐部是很多老北仑人向往的地方
和外宾招待所一样,海员俱乐部也是由宁波港务局建造的,也是早期“高档”的代名词。起初,海员俱乐部是为接待外轮上的海员而建的。由于海员属外宾,统一在宁波接待,俱乐部对外的功能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主要为公司内部员工服务,用做放电影、看演出,外单位的人难得进去。
和新碶会堂相比,海员俱乐部的场地更大,设施也相对豪华。座椅是软的,窗帘是两层的,灯光、音响更加优越。起初新碶会堂放映的胶片只是16毫米,海员俱乐部的则为35毫米。新碶会堂的影片要经过镇海才能拿到,海员俱乐部的片子是从宁波电影公司租借的,比地方上放映得早。
海员俱乐部建于1979年,1980年投入使用,放映的第一场电影是《西安事变》。老放映员王华态告诉记者,当时放映电影要有资格证,他于1983年调到海员俱乐部,被公司送到镇海和杭州培训;1985年拿到资格证,开始正式放电影。
由于海员俱乐部以对内为主,很少对外售票,普通群众很难进去看场电影。一有好片,俱乐部工作人员就担心有人找,因为想要票的人太多了。俱乐部每周放映两次电影,雷打不动。一到放电影的日子,走廊里都站满了人。人最多的一次,是放台湾言情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整个礼堂里哭成一片。
海员俱乐部里还建有全区最早的歌舞厅,年轻职工经常到这里跳舞、交友。这在过去是很时髦的地方,整个北仑也找不出一家歌舞厅。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逢年过节,俱乐部还经常举行各种文艺演出,接待世界各地的演出团队。越剧表演大师王文娟、俄罗斯舞蹈表演队等都曾在这里演出过。
由于当时区内文体设施较为落后,北仑区、开发区开会,举行文艺演出也常常租借海员俱乐部的场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看电影的人少了,新的场所陆续建成,海员俱乐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员俱乐部外墙贴了瓷砖,里面已经成为新近开业的腾发佳友轻纺市场的一部分,布满了服装摊位。
如今静谧的西河塘路曾经是新碶去往镇海、宁波的主要通道
在明州路、泰山路建成之前,连接老街的西河塘路曾经是新碶通往镇海、宁波的要道。这条不足800米长的小路是连接新大路和骆霞线的重要枢纽。
用沧海桑田来形容西河塘路毫不为过。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苍茫的海水,根本没有路。据老街祥发弄居民徐永祥回忆:“小时候,还在这里捉过螃蟹。”经过多次填海,这里先是成为一条小河,后来才形成的路。1987年前,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是到镇海、宁波方向的主要通道。路的一边是岩河水,另一边是杂草丛和低矮的民房,没有路灯,往来车辆都是一路颠簸着过去的。
1987年,西河塘路正式修建,全长734米,宽度有7~9米,路况明显改良。1994年后,通途路开发区段、明州路西延工程完成;1996年松花江路、长江路南延等工程通车后,到镇海的道路多起来,西河塘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路边新建了小区、幼儿园,主要为周边居民生活服务,交通运输的功能已经淡化了。
近几年,城区面貌逐步改善,一些老路年久失修,积水、无照明设施等问题日益严重。西河塘路也成了老街居民心头的痛,经常有居民到社区投诉。随着夜市的搬迁,西河塘路进行了第二次改造,重修了路面,增加了路灯、栏杆等设施,环境改善了很多。今年2月,西河塘路改造完毕,仙荷家园业主委员会特意给区城管局写了感谢信。
如今,走在西河塘路上,已经看不到当年车水马龙的场景,这里变得很整洁、宁静。周边的居民们饭后也经常会到河边走走,谈谈这几年的新变化。
(2009年12月11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