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祥,男,1943年9月1日出生,河南省长垣县人。1960年考入兰州无线电技术学校,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3年转业。历任河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现为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水利文协会副主席。四十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百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逾千件,近百万字。作品多次被《小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杂文选刊》,《作家文摘》等刊物转载。出版《老幽段子》,《曲径通幽》,《来日方长》,《仙人指路》,《重读老门潭》五部专著,《老幽段子》获首届小小说学会优秀文学奖,《工头的梯子》,《一筐烧饼》,《你不像县长》分别获第一、二、三届全国微型小说三等奖和二等奖。
李其祥大部分作品都是讽刺小说,且以官场中人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官员众生相。写得比较好的有:《老李的大耳朵》,《李六爷测字》,《吴局长选官记》,《任老伯为儿求名》,《在乡间小桥上》,《取经》,《防盗门》,《向局长学习当秘书》,《第三只眼》,《扶贫》,《营救》,《哭来的官》,《老幽段子》。官场小说只有极少数是赞美的,如《战功没有贬值》,《光明的尾巴》,《幸运老杨头》,《这里的考场静悄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百字小说。其特点有二:一是“字数精少,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国内独树一帜。”(沈祖连语)二是将百字小说和绘画联姻,出版图文并茂的百字小说集《老幽段子》,堪称微型小说文坛一绝,为微型小说文体创新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我看来,他描写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较之官场小说质量更高。获奖作品《工头的梯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生活的大海丰富多彩又波光诡谲,做一个驾驭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高手,就必须拥有超人的智慧。
《工人的梯子》中的工头,就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工头手下一位民工,偷了另一位民工的300块钱。300元对于一般人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出事后,被偷者急,小偷也急,工头更急。工头知道,光着急不管用,重要的是要用智慧来取胜。于是,工头与偷钱民工的对话便成了智者与忏悔者之间的一段坦诚对白。
“他丢了多少钱?”工头漫不经心地问。
“三百元。”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你怎么知道的?”工头兴奋的望着他。
他被问的张口结舌。
工头的两句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早有准备,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偷钱民工毕竟是第一次做错事,并且不想错上加错,便和盘托出。最后,工头替他把花掉的十几元补上还给被偷者,还送他一条大前门,让他抽完划上句号,并准备搞一场募捐,为他爹捐点钱,献点爱心。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工头自始至终没有只言片语对偷钱民工的轻微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批评,令人遗憾。
这篇小说对话写得比较精彩。偷钱民工的心里刻画的也很细致入微。面对工头深潭般的眼睛,以及眼睛放射的像手电筒的光束,偷钱民工时而低着头,手指不断地揉搓上衣的下摆;时而额头上又冒出虚汗;时而又伸出颤抖的手接烟。这样的描写,把初次偷钱民工的不安、自责、惭愧、悔恨等等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使这个人物变得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纪柏伦说过:“大智慧是一种大涵养,有涵养的人才善于学习,我们从多话的人学到了静默,从偏狭的人学到了宽容,从残忍的人学到了仁爱。”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我们需要用智慧来坦然从容面对。
读者从《工头的梯子》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得到了许多人生启迪。
他的另一篇获奖作品《一筐烧饼》写得也颇有新意,引人注目。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吃饭了。将军之子连长见状,带领几个战士强行拿走了老百姓的一筐烧饼,以解燃眉之急。将军得知怒发冲冠,下令立即枪毙连长,即自己的亲生儿子!多年以后,将军发现儿子居然还活着!原来,行刑战士们不忍心连长就这么含冤而死,于是,便朝天开枪,造了一座假坟,欺骗将军。
以往写大义灭亲的微型小说,大多以悲剧开始,以悲剧结束,给人以悲的感觉。而《一筐烧饼》虽以悲剧开始,却以喜剧结束。这种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连长毕竟是将门之子,其行为虽然触犯了军纪,却挽救了不少战士们的生命。所以,行刑战士们枪下留人,手下留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将军听完儿子的一番解释,并未责怪儿子,只是潸然泪下。看来,将军对此也是谅解的。
现在的问题是:连长是否属于英雄?
对此,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在英雄与英雄作用上的认识有着多少不同,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英雄巨大的榜样力量,却一再被历史所证明。
所谓英雄情结,是以英雄为指归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具有超乎一般的精神能量的释放。
英雄是人,不是神。因此,我们在描绘英雄人物时,应当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内涵,灌注新的英雄情结,使人变得更有力量。
湖北作协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著名文学评论家江岳在《坚守人性的正面》一文中指出:“文学是人学。文学对于人性的发掘和塑造永无止境。当下,相对于人性的正面,人性的负面在文学中已成泛滥之势。从文学的阅读效应看,前者是感动,作用于人的高尚情操;后者是煽动,迎合人的低级本能。如果不能用人性的正面制约人性的负面,那么,一个作家的创作,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失去平衡,从而动摇和谐的根基。”
我引用江岳话的目的在于:希望李其祥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坚守人性的正面,描写人性的正面,使崇高,正义,壮美,光明,温暖,深情,纯洁这类渐被淡忘的美德,在其作品中大量出现,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人们的精神。